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宿遷108歲老太巧手縫紉「大公雞」被搶光 只為圖長壽吉利

宿遷108歲老太巧手縫紉「大公雞」被搶光 只為圖長壽吉利

4月15日,春和景明,記者慕名前往沭陽縣光榮路上的信安小區劉道英的住處,老人的四兒子王玉東從屋外打開門,記者跟隨他一起走進老人的10多平方米房間,屋內顯得十分整潔有序,老人詢問和其兒子一起進來的是誰,王玉東告訴她,是他的報社朋友來看望她,老人聽說後,便從躺在床上的姿勢自己獨自坐了起來。還不停地招呼著記者坐下。面對這位白髮蒼蒼、滿臉皺紋、耳聰目明、身體硬朗、精神矍鑠的老壽星,記者怎麼也不敢相信她是108歲高齡。

不貪集體一點好處

劉道英老人生有五個兒子,一個女兒。她的丈夫王景昌出生在1914年,共產黨員,建國前一直做小鄉幹部,領導鄉村抗日,打土豪分田地,新中國成立後曾在周集鄉、桑墟鄉、縣多管局、農業局等單位做幹部,於1995年去世。

上世紀五十年代,經濟困難,糧食匱乏,一位鄉幹部看到王景昌家青黃不接時沒有糧食吃,就用手推車從鄉里籌點糧食拖到他家,王景昌夫妻倆都不同意,要求鄉幹部把糧食拖回去。劉道英也知道子女多,家裡已沒有一點吃的了,子女們飢腸轆轆,需要糧食,但是那是集體的,集體的光一點都不能沾。

家裡沒有吃,劉道英就到地里挖野菜給孩子們充饑。實在沒有糧食,就把三間房樑上的木料一根一根抽出來拿到街上去賣,再去買些糧食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廢物利用 變廢為寶

劉道英老人雖然沒有讀過書,但是她心靈手巧,聰明好學,只要別人裁剪衣服,做各種花鞋,她看過後自己就會做。周集鄉的謝河村、徐碼村、吳庄村、華幫村等十里八村的人都會慕名找上門來,請她裁剪衣服。據王玉東介紹,他的母親做針線活特好。會做純手工的嬰幼兒穿的花鞋(老虎鞋)。許多農村婦女挺羨慕的。附近的鄰居想做嬰幼兒穿的花鞋(老虎鞋),都登門請他的母親剪花。所以,劉道英老人在周集鄉好幾個村還挺有名氣的。

劉道英睡的床是沿著一面牆鋪的,牆上掛著一個她用各種顏色布料做的「大公雞」。記者指著牆上的「大公雞」對她說,這個「大公雞」是您做的嗎?老人微笑著說:「是啊。」老人順手便從牆上把「大公雞」取下來端祥著。老人說,她住在十字街道蠶桑場的大兒子王玉林家時,附近有個做沙發的廠,一些下腳料碎布都作為垃圾倒掉,十分可惜。她看到後就撿了一些回家。

劉道英說,「小時候,過春節,家人會用碎布做成『小公雞』別在小孩的胳膊上避邪。或者做大一些的『大公雞』掛在脖子上,裝壓歲錢。有了這些碎布,我就想試著做看看,先用紙剪成『大公雞』的模樣,然後,就用碎布料照著做同樣大小的。」起初,她只是做些『大公雞』,消磨消磨時間。不料,做好後,受到了許多孫子孫女的青睞,老人做了百餘個全被鄰居和親朋好友搶光。許多人慕名前來要一個由百歲老人做的「大公雞」,都說,「得到百歲老人做的『大公雞』,機會難得,同時也圖個吉利。

一次,王玉東的朋友到王玉林家,希望要一個老人做的「大公雞」。王玉林知道他是王玉東的朋友,就拿一個給其朋友。這個朋友把玩具帶回家,他的兩個孩子都爭著想要,爭執不停,於是,他答應找老人再要一個。兩個孩子才「陰轉晴」。可當時臨近春節,這個朋友帶著一些茶食又到王玉林家想再要一個「大公雞」。由於當時家裡沒有現成的,就讓他第二天再來取。這個朋友臨走時,王玉林和劉道英不要其禮品,互相奪來奪去,沒辦法,老人把禮品收了下來。她說:「做這樣的小禮品給小孩玩,就送來茶食,我不能收,不能吃人家的東西。」劉道英晚上做好一個「大公雞」後拿出50元錢暗暗地塞進「大公雞」錢袋裡。過了兩天,王玉東的朋友取走了這個「大公雞」。

劉道英老人對大兒子王玉林說:「我在『大公雞』的錢袋裡放了50元錢,你抓緊告訴王玉東的朋友。如果錢袋給他的小孩子玩,擔心錢給弄丟了。」鄰居看到這位老人如此正直都很佩服她。

一天,劉道英老人走出家門散步,看到路邊一些農戶把高粱桿扔在路邊,老人便把它撿回家。她把這些高粱桿用剪刀剪好,然後用麻繩串起來,做成了平常農戶家用的鍋蓋。鄰居拿著老人做的鍋蓋用手試試後說,「老人的手勁還挺有力。」有時老人還用厚紙做成小扇子,用做沙發的下腳料做成小枕頭。

樂享天倫 幸福生活

劉道英老人生有五個兒子,一個女兒,最大的兒子王玉林年已八旬,最小的兒子王玉奎63歲。可謂子孫滿堂,盡享天倫之時。目前,她眼不花,耳不聾,頭腦不糊塗,生活還能自理。風和日麗時,她還推著輪椅車到室外曬太陽。

一天,王玉忠的妻子做針線活,用線穿針眼穿不進去。老人看到後對兒媳說:「拿來給我,我幫你穿針線。」老人拿過針線一下子就穿了進去,在場的人看了會心地笑了。

2007年10月8日,劉道英的子女將母親的戶口從周集鄉華幫村遷到縣城。現在兒子家都住上高樓,只有大兒子王玉林和三兒子王玉忠家有大車庫適合老人居住,省去上下樓之苦。平時,劉道英老人願意待在哪家都隨她。願意待十天半個月都聽老人的。她到哪家,大夥就籌錢給哪家。

王玉忠的妻子陳蘭芳對記者說,平時她常陪伴婆婆聊天,她的記憶力驚人,過去多年的事,能記得清清楚楚。一天三頓飯,她都做好送給婆婆吃。而且她做飯都想著如何適合婆婆的口味。因為老人沒有牙,她都做活麵餅或饃頭給老人吃。做餃子時,都將菜餡做碎一點,麵皮擀薄一些。平時,她還為老人洗腳,剪手指甲、腳趾甲。婆婆的生活起居得到陳蘭芳無微不至的關懷。陳蘭芳說,其他的妯娌像她一樣也是如此。現在老人最大的幸福就是有這些孝順的兒孫。

據王玉東說,每年逢年過節,市、縣領導都帶著禮品、禮金上門看望慰問。目前,劉道英老人還享受百歲以上高齡老人每人每月300元的長壽津貼。

長壽秘訣 常吃雜糧

俗話說,「山中易找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劉道英老人出生於1910年7月5日。

1995年,劉道英的老伴王景昌離世。由於她一直在農村務農,子女又大都在縣城工作,子女聚齊商量著要把母親接到縣城與他們一起生活,但是老人堅決不肯,她說:「農村住習慣了,還想留在周集鄉華幫村生活。」家裡有1畝多小園地,平時,老人獨自在這塊地上耕耘,種些蔬菜、糧食等,自己能夠自給自足。她說,「只要自己能動,不要子女贍養,不給子女添麻煩。」

老人的長壽引起了記者的好奇,很想知道這位世紀老人健康長壽的秘訣。聊起劉道英老人為何長壽,她的兒子王玉東說,因為她一直生活在沭陽縣周集鄉華幫村,生活環境好,無污染。她之所以長壽很大程度得益於吃了自己種植的無污染蔬菜。王玉東說:「母親前半輩子辛勞受苦,饑荒時沒吃的,也從未吃飽過,後半輩子雖然生活好了,但是她還是喜歡吃粗糧,吃雜糧稀飯、菜餅等,很少吃魚、肉等。」她的兒媳陳蘭芳說:「前天,婆婆吃了半碗糖肉。」老人微笑著說:「一時半間(偶而)吃這些肉。過去家在農村,沒吃到什麼好東西。只有過節時才能吃一些魚、肉,而現在想吃什麼吃什麼,還是現在的社會好啊!」老人的一些話博得了在場人一笑。

記者:張長生

編輯:張儷馨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壽 的精彩文章:

早上起來做著三件事,不想長壽都不行!
他是水滸傳108好漢中最長壽的人!秘訣竟和宋江有關!

TAG:長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