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實力乾貨貼!有紋身或想紋身,一定要知道這些

實力乾貨貼!有紋身或想紋身,一定要知道這些

【有事沒事聽B事兒,B事兒讓你漲「姿勢」】

在明星和流行推薦的影響下,

身上沒個「紋身」現在都不敢說自己潮。

「已紋身」、「準備紋身」、「後悔紋身」、「了解中」,

你現在處於什麼情況?

GIF

紋身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畢竟是要跟自己一輩子的東西。

紋身,大有學問。

看完這篇,小李編擔保你的B格將坐著火箭飛上天。

GIF

這些紋身師都不一定知道的乾貨,你準備好了嗎?

語文老師說:

是「文身」還是「紋身」?

「文身」還是「紋身」呢?

《水滸傳》中是「九紋龍」史進,到了《宋江三十六贊》便是「九文龍」了,到底哪個?

《左傳·哀公七年》:「越人斷髮文身」,說明早期用「文」。清代《說文解字注》:「紋者,文之俗字」,這就明白了。

早期漢字數量不多,都用「文」。

後來造出「紋」,分擔了「文」的部分含義,當表「花紋」「紋路」「紋理」之意時,用「紋」。

漢字、漢詞具有時代性,目前,「文身」、「紋身」兩種都對。

Word·B在成立之初就認真考據過很多文獻,最終選擇了用「紋」字,因為它代表了漢語的進步。

而這跟 Word·B 的理念不謀而合。

可以說紋身發展到現在,已經是一個多學科的綜合藝術形式,它集美學、文化、醫學、心理學於一身。

我們希望通過先進、科學的技術,為大家提供更專業的服務,給大家帶來更精緻的圖案、和更少的痛感。

所以下文都用「紋」,我們以後的公開文字也都會用「紋」字。

歷史老師說:紋身有段傳奇

亞洲紋身之中國

中國古代,紋身有一個更好聽的名字叫「刺青」。

先秦,「刺青」名美事兒不美,黥刑。誰不好好修長城,秦始皇就在他臉上刺倆字:「城旦」。進入唐,刺青的歷史才快樂起來。

▌ 唐,一首刺青的詩

唐人愛詩,也愛刺青;二者融合,就成了把詩刺在身上。

有人刺下了王維整本的《輞川集》,有人刺下了白居易、羅隱詩百首,有些富二代還會把自己睡過女人的姓名、年齡、相貌、地址全部刺在身上,稱之為「針史」

唐代刺青以蜀人手藝最好,圖案多選蟾蜍和蠍子。

長安出現了最早的專業刺青師,「札工」。

想來唐代札工一定技藝了得,不然這麼長篇大論豈不要疼死?

此外,唐代刺青還分文武,文人刺詩,武人刺「口號」,左臂刺「生不怕京兆尹(唐代市長)」,右臂刺「死不怕閻羅王」。

▌ 宋,刺青的黃金時代

宋人有錢又愛玩兒,再加上唐代的鋪墊,刺青在宋代已經開始平民化、普及化。

以《水滸傳》為例,施耐庵給刺青取了個美妙的名字:「花綉」書中花綉最美的有三位:魯智深、史進,燕青。

魯智深外號「花和尚」,《水滸傳》第27回:

「三拳打死了一個鎮關西,逃走上五台山,落髮為僧,因他脊樑上有花綉,江湖上都呼他做花和尚魯智深」。

史進的紋身應該很美,他老爹史太公是這樣曬的:

「老漢的兒子……請高手匠人,與他刺了這身花綉,肩臂胸膛,總有九條龍,滿縣人口順,都叫他做九紋龍史進。」

史進的花綉在「肩臂胸膛」上,魯智深的在「脊背上」,燕青則是刺了「一身遍體花綉」,這一身花綉有多美呢?讓北宋名妓李師師告訴你。

李師師笑道:『聞知哥哥好身紋綉,願求一觀如何?』

燕青:『小人賤體,雖有些花綉怎敢在娘子跟前揎衣裸體?』

李師師說道:『錦體社家子弟,那裡去問揎衣裸體!』

三回五次,定要討看,燕青只得脫膊下來。

李師師看了,十分大喜,把尖尖玉手,便摸他身上。

燕青一身花綉猶如「鳳凰踏碎玉玲瓏,孔雀斜穿花錯落」,想必李師師摸那一下定是渾身一抖。

走出小說,宋人真實的花綉,比書里還熱鬧。

徽宗時,一群腿上有刺青的惡少在大街上演「騎馬追妓女」,老百姓蹲路邊兒瞧得不亦樂乎,還取了個名字叫「花腿馬」。

宋人說,「今世俗皆文身,作魚龍、飛仙、鬼神等像,或為花卉、文字。」

傳世宋畫《眼藥酸圖》中,右邊的雜劇演員,手臂上便有刺青,圖案似是魚龍之類。

《眼藥酸圖》

由於刺青成了社會時尚,至遲在南宋時,大都市中便出現了「紋身協會」,用宋人的話來說,叫做「錦體社」:「井市人喜文身,稱為刺繡,迎神稱錦體社」。

「錦體社」中有「針筆匠」,即紋身師;「錦體社」還會組織紋身展示大賽,叫做「賽錦體」,優勝者可以獲得獎金。

宋以後,刺青就沒什麼美妙的歷史出現了。

明就更不用說了,朱元璋對和他舊史有關的一切都很忌諱,比如和尚、乞丐、明教。

下層人民出身的朱元璋,身邊紋身的應該不少,一登基就明令百姓不許刺青,「自此無敢犯者」。

但今日,別說紋身不犯法,連部隊徵兵也放寬了對紋身的要求。2012年,國防部對徵兵准作了調整,由過去的著短裝時身體裸露部位刺有「點、字、圖案」直徑不得超過2厘米,改為3厘米。

一部中國「刺青史」完美收官。

亞洲紋身之日本

說到刺青史,一定要再說日本。

早在兩千年前,日本的早期居民阿伊努人(the Ainu)就開始紋身了。江戶時代(1603——1868),紋身成為日本「浮世文化」的組成部分,妓女是這一時期紋身的一大群體。

△浮世繪中一位女子在把戀人的名字刺在手臂上。

但從1720年開始,日本將紋身作為一種刑法,後來則成了一種階級劃分工具:紋身者是被社會遺棄的對象。

那個時期,如下圖這樣的紋身需要3年才能完成,花費150到200美元。

△一位女子在進行傳統紋身。

近代以來,日本黑社會興盛且合法化,不少女性也開始加入到黑社會。黑社會女性紋身不僅體現了黑社會的信仰與標識,也增強了對男性的吸引力。

幾年前,日本黑幫女天藤湘子在自傳《流氓的月亮:一個黑幫分子之女回憶錄》中展示了自己的紋身:精雕細刻的龍鳳,一個嘴裡含著尖刀的中世紀日本藝伎,格外搶眼。

如今,即便是日本的家庭主婦也開始紋身。「全身化」,是日本女性紋身的一大特點:

民族學老師:

紋身是少數民族的傳統風俗

自百越(秦漢時期對壯、布依、傣、侗、仫佬、水、毛南、黎等 8 個民族的統稱)以來,我國南方少數民族便有紋身的風俗。

《漢書·地理志》:「文身斷髮,以避蛟龍之害」。

南方多水,水中猛獸是先民生存的一大威脅,再加上篤信神明,先民以龍為鱗蟲之長,水神之首,將神龍形象刻畫在自己身上是想將自己化妝為「龍子」,這樣可得到龍神庇佑,躲避侵害。

此外,先民以神龍為圖騰,以龍為宗,傣族的紋身就有「別異同,孝祖宗」之用。

無紋身者,生前得不到本族認同,不能與他族區分,死後也不能在祖先那裡認祖歸宗,這是十分殘酷的。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 其先禹之苗裔……紋身斷髮, 披草菜而邑焉。」

紋身,對南方少數民族而言是「族徽」一般的存在。

美學老師說:

紋身,就是美本身

美出一份誓言:we are together。

美出一份溫情,相伴相依。

美出一份承諾,陪伴了我,安心了它。

美出一種潮范,就是不一樣的我。

美出一種姿態,一生一世。

只是因為喜歡,純粹覺得好看

錄完這期電台後,趙小貝說,

雖然他熱愛紋身,但他[既不鼓勵你們紋身][也不鼓勵你不紋身]

因為紋不紋身只應該和你的自我認知有關。

你是否擁有獨立的人格?

是否能直視並且認同自己?

是否能不因外界的眼光或質疑改變內心和決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WordB刺青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TAG:WordB刺青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