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時唯一的重炮部隊,守住一重要戰略要地,卻遇到一個棘手問題

抗戰時唯一的重炮部隊,守住一重要戰略要地,卻遇到一個棘手問題

14年的抗戰,侵華日軍無論是在單兵作戰能力,還是在武器裝備方面,都遠遠超過當時的中國軍隊,但中華民族勇於抵抗日軍,與日軍展開了血戰。不過在戰場上,日軍的優勢也並非是十全十美的,大家要知道,中國軍隊手中也有幾樣殺手鐧,如捷克式輕機槍以及駁殼槍等,特別是有一種武器十分強悍,這便是從德國進口的40多門榴彈炮。這些德國火炮的威力可是大大強於日軍,給日軍帶去了滅頂之災,1931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也開始著手整軍備戰,但鑒於國力有限,於是只能湊出錢財,建立重炮部隊。不過可惜的是,當時的中國軍事工業發展落後,只能生產迫擊炮和小口徑的大炮,根本就無法生產大口徑,殺傷力強大的重炮。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中國開始引進德國的火炮,據資料揭露,其實當時德國的火炮也不滿足中國軍隊的需求,當時中國軍隊要求火炮射程必須超過15公里,而且口徑在150毫米以上。

德國的重炮雖然口徑滿足,但射程卻不滿足條件,但由於德國同意定製化生產,為中國軍隊提供滿足需求的重炮。於是1936年,中國首批訂購的24門重炮從德國運回到國內,並且隨即組建了殺傷力巨大的重炮部隊,這也而是抗戰時唯一的重炮部隊。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交戰過程中,這些德國火炮發揮了巨大作用,有效殺傷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於是打算向德國繼續進口24門火炮。然而正在此時,德國也在整軍備戰,打算髮動二戰,軍工廠只給德軍生產武器,不接受其他國家訂單,不過當時德國和中國的關係還算的上是比較好的。於是德國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法,原來德國打算變賣德軍自用型火炮,雖然這些火炮在射程中大為減少,但有總比沒有強,於是也只能引進來。據資料揭露,七七事變爆發之前,第二批20門火炮已經運到了中國,並且隨後參加了著名的淞滬會戰。日軍雖然也有大量大口徑的重炮,但操作起來十分複雜,而且射程也比不上德國火炮。中國軍隊使用著這些德國火炮,消滅了不少日軍,日本航空兵多次企圖炸毀這些重炮,但都沒有實現。

而且除此之外,這些德國火炮後來還參加了長沙會戰,特別是潼關保衛戰中,這些火炮立下了不朽的戰功,大家都知道,當時日軍打算攻佔河南和山西,進而攻取潼關,從而南下佔領四川,這樣的話,陪都重慶也就面臨危險了。可以這樣說,此時的潼關作為戰略要地,十分重要,一旦失守,後果不堪設想。於是為了增強潼關的防衛力量,有部分重炮也被調到了潼關,並且與日軍展開炮戰,而且還守住了潼關這一重要戰略要地。日軍在炮戰中吃了不少虧,但此時卻遇到一個棘手問題,大家要知道的是,這些火炮全部是由德國引進,那麼炮彈也是來自於德國軍工廠。中國本土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設施和設備生產這樣的炮彈,正因為如此,中國軍隊在使用火炮的時候,都只能很節制的使用。一直到後來美國開始公開援華,並且給予中國大批重炮,此時的德國火炮才開始退出抗戰的戰場。

筆者認為,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張作霖在主政東北數十年間,曾大力發展軍事工業,並且建立了東亞第一兵工廠,能夠生產大口徑的重炮和炮彈。然而可惜的是,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30萬東北軍不戰自退,全部撤回到了關內,將東北三省拱手讓給了日軍。導致日軍獲得了東北兵工廠大量的武器裝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給抗戰帶去了很大的困難。而後來因為希特勒和日本結成了同盟,也開始對中國不太友好,許多武器裝備也不出口到中國,不過即使這樣。中華民族仍然團結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下,與日軍展開血戰,並且最終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偉大勝利,洗刷了百年國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閑談 的精彩文章:

他被稱為千古暴君,卻做過3件利國利民的大事,至今仍讓後世受益
史上唯一被凌遲處死的皇帝,年僅16歲被割1516刀,沈葆楨說一句話

TAG:讀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