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史之亂為何失敗?只因這個人的一件法寶,眨眼間滅掉了安祿山

安史之亂為何失敗?只因這個人的一件法寶,眨眼間滅掉了安祿山

唐朝在玄宗時期有著強大的國力,也有著強烈的開疆擴土的進取心。《通典》中有說:「我國家開元、天寶之際,宇內謐如,邊將邀寵,競圖勛伐。西陲青海之戍,東北天門之師,磧西怛邏之戰,雲南渡瀘之役,沒於異域數十萬人。」很多人以為中國人熱愛和平,我們強大時沒有去攻打別人,這是錯誤的。從《通典》里就能看出,唐朝時期我們四處用兵,幾乎在帝國的每一個方向都在攻打其他國家。

安史之亂既不是不同民族之間的鬥爭,更不是敵對階級之間的較量,而是一場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戰爭,所以廣大人民群從對這場戰爭是厭惡的。安史之亂集團是一股分裂割據的反動勢力,是發動戰爭的禍首,更遭到人民的強烈反對。

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在戰爭中,人民群眾特別是黃河中下遊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北方經濟受到很大破壞。「洛陽四面數百里州縣,皆為丘墟」,「汝、鄭等州,比屋盪盡,人悉以紙為衣」,出現了千里蕭條,人煙斷絕的慘景。社會階級矛盾加深了。同時,唐朝中央的力量削弱了,各地出現了40多個大小軍閥,形成了方鎮割據的局面。

第一,從政治上看,叛亂是不得人心的,絕大多數人是擁護李唐王朝的,叛軍不但在政治上毫無建樹,反而縱容胡人到內地屠殺漢人。因為,安史的叛軍主要是邊防軍,安祿山和史思明以及很多很多將領都是胡人。第二,在軍事上沒有絕對優勢,安史叛軍雖然席捲很快席捲中原,但西北、西南、東南、華南都在唐朝手中,特別是張巡守住睢陽(今河南商丘),遮蔽江淮,保障了唐軍主要的財稅之源。

第三,唐肅宗即位靈武后,調集朔方和安西的唐軍南下作戰,再加上郭子儀和李光弼等具有非常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如果不是唐朝的政治腐敗,安史之亂本可在兩年之內就可以平定。朔方和安西的唐軍是非常精銳的邊防軍。第四,安史內訌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安史之間彼此不信任,安史兩家父子相殘,內部沒有很強的凝聚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亂 的精彩文章:

蒙古人的髮型真像影視劇中這麼殺馬特嗎?古代游牧民族的髮型究竟長啥樣?
安史之亂,不僅僅是唐朝由盛轉衰,也是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折點

TAG: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