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真的那麼富裕?通過軍費來觀察下(上)

宋朝真的那麼富裕?通過軍費來觀察下(上)

從有人研究歷史,總有人將兩宋視作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時代,好像除了軍力不及外敵以外,剩下的都是現在穿越人嚮往的時代。

然而,就小編來說,宋代不僅是在軍備上弱於外侵的異族。即使在財政上,年年赤字乃至軍備廢弛,讓當事人也擔憂,甚至讓異族動力歪腦際的現實。毋庸置疑,兩宋是武人被王朝壓制,文官遙控,乃至於武將要麼無意義戰死沙場,要麼只能投敵的結局了。 可是,兩宋的軍費上的支出卻不像是對武人壓制的現實。可謂對軍備進行競賽式的投入。 宋代的外敵未入侵時候。北宋國內的軍隊主要是兩支,即是禁軍和廂軍了。

在作戰任務上,禁軍延續了北周的制度。在外敵入侵時,禁軍前往前線與敵軍作戰(後面講「輪戍」問題)。廂軍主要是在地方執行治安,工程建設這類的預備役軍隊了。雖然也有軍事訓練,不過和禁軍嚴格訓練,再前往各地戍衛相比,廂軍更多還是地方的「奴僕性」軍隊。在禁軍缺少兵員時候。就會從平時訓練優秀的士兵中選撥到禁軍中,充實禁軍。

在北宋初年,確實在實行精兵強將,質量勝過數量的國策。在宋太祖的開寶年間(968-976年,976年後宋太祖繼位),全國軍隊為378000,其中禁軍數量在十幾萬人以上。可以說當時禁、廂軍的比例近一比一。

到了宋太宗的至道年間(995-997年,997年,太宗去世,宋真宗),軍隊數量為66.6萬人。其中禁軍數量達到35.8萬人。此時正是宋遼戰爭時期。軍隊數量增加也不難理解。可接下來的幾年,宋軍的數量可謂激增了。當時廂軍加禁軍,號稱養兵百萬。雖然誇張。可不久以後是事實了。

即使在1004年的澶淵之盟以後,宋遼戰事漸熄。宋軍依然出現了數量高於質量的增長趨勢。宋真宗天禧年間(1017-1021年),軍隊數量達到91.2萬人。此時西夏戰事未開,李元昊還未崛起。

到了宋仁宗的慶曆年間(1041-1048),北宋徹底無法消滅西夏的情況下。宋軍數量達到125.9萬人,其中禁軍為82,6萬人。廂軍也有43.3萬人。

僅僅天禧末年的1021年至慶曆末年來看,這27年增加了34.7萬人。平均下來。每年擴軍人數為壹萬叄仟人左右。也難怪後來連金人都在靖康之變前夕在心裡上對北宋忌憚了。我們也要解開一個歷史誤會,幾十萬軍隊是國家財政的巨大的雞肋包袱。

宋仁宗以後,在宋英宗在位子期間治平年間(1064-1068),宋朝開始裁撤軍隊宋英宗在位只有四年。治平末年共有軍隊116.2萬人,其中禁軍依然有66.3萬人。

北宋軍隊在數量上看似強大的情況下,不可避免的進入到軍備弛廢,士兵不可用的境地之中去了。就算高太尉不是八十萬禁軍的主帥,北宋軍隊也已經不能打仗了。平時,士兵們在街巷遊戲,訓練時,站不成行,走不成列。騎兵不能披甲上馬(相當於現代戰車兵不能開坦克),騎兵射出的箭,只落於馬前的一二十步。在軍陣訓練中,不能互相照應也是常見了。

宋代的「將兵不識」的國策確實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然而即使在當朝統治者知道出現了「冗兵」的局面。精兵強將的有益的時代也不會在整個宋軍中出現了。

禁軍的日常任務是,戰時,赴前線廝殺。未有大規模邊境衝突則到內地個地方「戍邊」。此即是宋太祖的更戍法、這大概也是一些人口中宋朝內亂少的依據了。然而,行伍出身的趙匡胤竟然「不知道」他這是在自毀長城。「一往三年,死傷殆半」:「軍還到營,未及三兩月,又復出軍,不惟道路辛苦,妻孥間闊,人情鬱結」。

簡而言之,禁軍每年要到不同的地方戍守。即使出現了士兵水土不服,死亡生病的情況。也要嚴格執行軍令。就像現在美國大兵的心理疾病和現實的家庭隱患、破裂和劇變的情況一樣。就不論整隻軍隊的士氣如何。面對這樣明知故錯的政策。北宋皇帝們真的可以買到禁軍的忠心嘛?事實表明,不可能!南宋初年,苗劉兵變正是禁軍作亂。

在提到宋代軍隊這個題目時候,肯定還會有讀者說到北宋的其他軍隊。如鄉兵,番兵這一類基數可能不大的軍隊。就像前文說到廂軍優秀士兵到禁軍中一樣,其他地方的一些軍隊也會被充實到禁軍中。其中,苗劉兵變的劉正彥正是原來北宋西北軍的一員。這當然引出了另一個問題了。

禁軍自然也有老弱病殘的人群出現。這些人如何安置呢?讓人想苦笑的是,宋軍可謂循環利用的「先進者」了。禁軍中被淘汰的老弱士兵不是放回故里。而是到廂軍中繼續服役。需要到61歲才可以「始免為民」,在廂軍中選撥的壯漢到禁軍中服役。也就是說,即使宋軍裁撤了一些軍隊的番號。這些士兵還是要有國家財政拿錢供養。然而,這就是下一個問題了。

要花多少錢養軍隊?

這大概就是富宋朝的另一面了。此前小編在和他人討論日本戰國時代養兵的問題。藉此,給讀者消除一些所謂「日本戰國是村戰」的荒唐的說法吧。

北宋大臣蔡襄仕仁宗,英宗兩朝,對當時宋軍的軍費狀況是有深刻認識的。據其的《論兵十事》中提到,如果把禁軍一個士兵的所有開支算上,禁軍一兵之費,一歲約費錢五十千。廂軍一歲費錢為三十千,通一百一十八萬餘人,一歲約費四千八百萬緡。(緡等於一千文錢)因為宋代一些計量單位是通用的,筆者就直接將一些單位統稱作「貫」了。

另一位官員陳舜俞,也在其文章到提到,「一人之受,歲五十千,則天下之費,歲五千萬。」 要注意的,這還只是士兵的費用支出,如果把將校的費用平攤,養個一個士兵的花銷只會更大。按照宋軍兵制,四百人的騎兵設一個指揮(不妨看作營長),步兵五百人設一個指揮。如果將他們的年費用平均,養一個騎兵要一百貫錢以上,一個步兵要六十四貫錢。

這還只是低級的「營長們」的費用,在禁軍的將校們的月俸,隨著等級的不同,自然領到的薪水是不一樣的。禁軍中為拾貳等級,從三十貫到兩貫。廂軍中將校設為貳拾叄級,從三十貫到三百文錢不等。

我沒看日本戰國總是一些大名的軍隊數量和後來明末的軍隊數量大致相等,一般都是壹兩萬人出頭。和以前動則是十幾萬的軍隊相比,實在是「小氣」了。

然而,現實告訴我們,即使養一兩萬的軍隊的費用也已經可算是天文數字了。比如禁軍的年費為五十千,即是五萬文錢。如果可以算一文錢等於現在一元錢,兩萬士兵年費竟然高達10億元人民幣。按照現在物價,五萬元當然連一個普通人都養不活。如果拿一個類似數字,五十千的購買力絕對算驚人了。

宋朝軍隊的長官之一的樞密使為三百貫,可以買上等良田100多畝。折算下來,三貫錢可以買一畝好田,一名廂軍年費可以買10畝好田。也就是說,五十千起碼要換算到現在的五十萬元,乃至百萬元的單位。這只是北宋的費用,南宋時候,一套步兵的步人甲高達三十八貫錢。

以此來說,養兩萬個士兵對一些人來說是極限了。

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700年前,有個皇帝死於非命,留下一堆骸骨,兩個國家搶著要
如果你在宋朝妄議朝政,那麼這就是你的死法……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