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改革六部時,朝廷中「尚書」泛濫,僅戶部就有七個尚書

朱元璋改革六部時,朝廷中「尚書」泛濫,僅戶部就有七個尚書

封建時代的六部,指的是中央行政機構中的吏、戶、禮、兵、刑、工各部的總稱。其實在早些時候,六部並不是朝廷的核心部門,只不過負責一些書記、傳遞的工作,因此那時的尚書也不是高官顯爵。隋唐時期六部成了尚書省的組成部分,為了避免權力集中的弊端,直到明朝廢除宰相制度以後,六部才成為主管全國行政事務的最高機構。

朱元璋改革六部時,朝廷中「尚書」泛濫,僅戶部就有七個尚書

熟悉清朝歷史的朋友或許都知道,清代的六部尚書和左、右侍郎都有滿漢之分,即一個部門有兩個尚書和四個侍郎,六部因此就有了12個尚書和24個侍郎。不過,在洪武年間的一段時期,大明的六部尚書人數更離譜,其時共有尚書27個,侍郎27個。

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就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基本上也都是沿襲元代的行政建制,但是恢復了元朝之前的尚左制度,即左為貴。當時的中書省是權力最大的部門,組織結構也很複雜,雖然不設中書令,卻有左右兩位相國,以及平章政事、參知政事、左右司郎中、員外郎、都事、檢校等官員。

朱元璋改革六部時,朝廷中「尚書」泛濫,僅戶部就有七個尚書

大明建國後於洪武元年(1368年)設立了左、右兩位丞相,設立中書省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每部設尚書、侍郎各一人,其下附屬官員若干名。

到了洪武六年(1373年)時,朱元璋感覺六部的工作太過繁重,在每個部又增設尚書、侍郎各一名。兩年以後即洪武八年(1375年),又為戶部設置了五個科,刑、工兩部各設四個科,同時各設尚書一人、侍郎一人。

如此一來,戶部便有了七個尚書、七個侍郎,刑、工兩部也有了六個尚書、六個侍郎。另外加上吏、禮、兵三部的尚書和侍郎,中書省一共就有了二十七個尚書和二十七個侍郎。

朱元璋改革六部時,朝廷中「尚書」泛濫,僅戶部就有七個尚書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發,朱元璋藉機廢除了丞相制度,取消中書省,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並順理成章地裁撤掉了中書省的所有官員,只留下十名「中書舍人」。六部在這次變革中被保留了下來,但是機構大為簡化,每部只設一個尚書,左、右兩個侍郎,原來掌管各科的尚書一律降為郎中,原來處於正三品的尚書,改為正二品,六部由皇帝直接控制。

從官員數量上來看,戶部在六部中人數最多,到了明朝末年,戶部共有十三個清吏司,每一個司主管的是中央對某省的收支及各省對中央的報銷、軍隊的俸祿糧餉等。明朝共十三個省,所以有十三個司。

禮部在歷朝都是個清水衙門,但它所主管的卻是國家大典、教育與科舉,以及負責招待外賓、宴賞功臣文士,雖然是清水衙門,但這些都事關國家禮儀,不能偏廢,因此自六部地位不低。

朱元璋改革六部時,朝廷中「尚書」泛濫,僅戶部就有七個尚書

吏部主管整個國家的文職官員的一切事物,由於吏部是主管人事的部門,所以它在六部中地位最高。

兵部同其他五部一樣,均有皇帝直接管轄,全國的武職官員、練兵、武器、驛站全部都在它的職權範圍之內。

主管天下刑獄的刑部也有十三個清吏司,和戶部相同,也是分責各省。這十三個清吏司與各省的提刑按察使聯繫,主要負責覆勘、錄囚、決囚等,掌管國家的司法行政。

工部是主管國家工程的,其中包括宮殿、陵寢、城郭、祠廟、倉庫、車船、錢幣、顏料、窖器等,水利方面也歸工部負責。工部雖然是六部中最繁忙的一個部門,但是因從事的都是一些工程之類的活,所以在六部中地位最低。

朱元璋改革六部時,朝廷中「尚書」泛濫,僅戶部就有七個尚書

明代的六部後來被清代沿襲,六部的職能基本上沒有發生變化,只不過在六部之外添加了一個理藩院,負責少數民族事務,將明代禮部的一些職權分散了出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大清唯一被國家認可的受賄,官員樂此不疲,皇帝視而不見聽之任之
清代最後兩次科舉,一人因名字好得狀元,另一人因籍貫好得狀元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