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戴軍用頭盔和防彈衣能在車禍中救命?西方證實:死的更快

戴軍用頭盔和防彈衣能在車禍中救命?西方證實:死的更快

最近,根據瑞典國家道路與運輸研究所的研究結果,丹麥軍隊打算修改軍人在駕駛軍車時的相關規定。除非是執行任務——包括演習和訓練、作戰等情況,在民用道路和平民區行駛時,將禁止佩戴頭盔和防彈衣等裝備,以減少意外交通事故傷亡。

軍用車輛的意外事故傷亡和民用車輛有不少區別,包括人為過錯和各類裝備差異引發的多種因素。

比如以人為過錯來說,不系安全帶導致死傷的幾率,在很多國家都是軍車遠高於民用車輛。這是很典型的管理問題,因為地方的交通執法,基本上是管不到軍隊車輛運作的。

軍用車普遍重心高

而軍隊的多數車輛,往往有比較高的非鋪裝路面通行能力要求,以應付越野和道路被破壞的情況。這迫使車輛採用更高的底盤,以保證足夠的離地間隙和車輪懸掛行程;由於重心顯著升高,車輛就會更容易傾覆——特別是車體加掛裝甲、有頂置武器的情況下。

頭頸胸是非常關鍵的致命要害

一旦少了安全帶的束縛,這類翻車事故即使汽車本身受損很小,乘員也非常容易因為頭頸胸被擠壓、撞擊而受傷甚至殘廢死亡。所以行車、坐車,一定要系好安全帶,特別是在小車後排也不該忽視這一點。

很多國家的軍隊中,由於作風魯莽、或者追求上下車反應速度,不系安全帶的幾率都比較高。此外還有另一個問題:酒駕。在酗酒問題嚴重的軍隊中,酒後駕車、酒後操作武器裝備,是和平年代傷亡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丹麥軍隊的規定改革,不針對以上人為因素引發的問題,而是由軍用頭盔與防彈衣等裝備的特殊性而引起的。

IIHS是衡量汽車安全性的最可信組織

在車禍中,要保證乘員的安全,至少有三個要點;

第一,是保證合理的生存空間,不能被變形的車體結構擠壓人體。

第二,是要拽住了乘員,別讓他腦袋什麼撞擋風、方向盤什麼的。

第三,是拽住乘員的過程中,人體關鍵結構和組織受力不超過安全極限——比如人員的頭部劇烈下俯前沖的時候,頸椎不能給折斷了。

賽車盔

在撞擊上,頭盔和硬質防彈衣看起來甚至還很有好處——比如賽車手都是要帶頭盔的。但是軍用的防彈頭盔,重量要遠大於賽車手的防護頭盔,緩衝設計也遠不如賽車盔。這使得在車輛撞擊的過程中,乘員整個頭部的慣性大大增加,施加在頸椎上的力度,將完全超出人體承受的極限;雖然腦袋沒撞爛,但是頸椎骨折、脊髓受損一樣是致命的。

同時防彈衣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厚度大,特別是在戰術背心插入彈匣等物品以後;對人體姿勢和受力限制大——硬質防彈板使人體彎曲幅度大大受限。

防彈衣

這使得一旦發生車禍,安全帶由於距離人體更遠,其保護效果大大減弱;人員的束縛制動過程變得異常劇烈,甚至由於全服武裝的重量太大,會直接扯斷安全帶。同時軀幹的彎曲受限,又進一步使得頭部的前衝力量更多的集中在頸椎這個關鍵環節。

總而言之,坐車一定要系好安全帶,不要為了圖舒服不系、或者搞的安全帶非常松垮。此外,喜歡賽車的人,要選擇專業的賽車頭盔。

如果想第一時間獲取深度軍事分析文章、向作者提問互動、關注作者又在國內的專著文獻中挖掘到了哪些有意思的信息,請搜索並關注微信公眾號「候知健」或者「txzzhzj」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候知健 的精彩文章:

中國海軍未來核心還是近海作戰,核航母還不如常規航母好
殲16吃透了蘇27設計嗎?一關鍵特徵給出否定回答,和蘇35差距巨大

TAG:候知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