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彼此的看見,是最美好的遇見

彼此的看見,是最美好的遇見

女性幸福心理學第一公眾平台

GIF

你迷茫無助時 我總陪伴在旁

「彼此的看見,是最美好的遇見」,這句話是我幾周前,在丹鳳老師的公開課上聽到的。這幾個字美好而富有詩意,一下擊中了我的柔軟內心,所以我主動請纓要求寫這篇文章。

兩個月前,我們組建了國家心理諮詢師互助考試群。起心動念是理心空間的丹鳳老師對她輔導過的催眠學員給出的一個承諾:如果大家第一次沒通過考試,補考的時候一定帶領大家學習。

就這樣,我們帶領大家每天在群里討論、做題,大家既是學生又是老師,邊教邊學,就像一個熱鬧的大家庭。

群里的老師們在兩周前,寫了長長的文章發朋友圈感謝我們的付出,而且自動自發推廣理心空間的原創文章。對我們來說,付出本身就帶來了快樂的獎賞,能幫到他人我們很開心。而當付出被看見,快樂之上,又多了一份迴流內心的溫暖。

這種溫暖體驗源於彼此「看見」,我們看見大家的努力和堅持,大家看見我們的付出與用心,彼此眼裡都有對方真實而美好的樣子。

因為看見,相遇不再是擦肩而過的遺憾,而是彼此感恩的美好。

而很多關係里,因為眼裡看不見對方,常使得共處一室卻貌合神離,明明相親相愛最後卻相恨相殺。

記得有一位家長曾私信問我:在生活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感到無力和無措。

我問她:「你與孩子在一起時,都做些什麼,與他都是怎麼對話和溝通的?」

這位媽媽說:「我和孩子爸爸都是從農村考上大學,一路讀到博士,都是靠自己努力爭取來。現在為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每天奔波百公里往返單位和學校之間,看到孩子學習不認真的時候,就控制不住急躁。雖然看了很多關於教育孩子的文章,可就是做不到對孩子學習這件事的知行合一。嘴上說不在意孩子的成績,但是一到考試成績不理想時還是會失望至極。」

我告訴她:「當我們不滿意孩子的時候,孩子是能感受到的。孩子天生就會察言觀色,他能感受到父母內心真實的想法,父母的焦慮、抱怨就會轉化為一種不被信任、不被欣賞、不被肯定的壓力」。

如果父母能放下世俗的許多東西,看見孩子真實的樣子,孩子也會看見父母的愛和付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接納、相信和祝福就是彼此的『看見』。

沒有「看見」的愛,是錯位的愛。

在親密關係里也是如此,我們愛對方的方式常常是,我把我認為好的東西給你就是對你最好的愛。有這麼一個比喻,我喜歡吃香蕉,而你給了我一車蘋果,你認為蘋果更有營養,卻不知道我吃蘋果會過敏。

因為沒看見對方真實的需求,愛變成了負擔。付出的人滿腹委屈「我明明對你那麼好」,得到的人心存不滿「你這是在強加意志」。

如果我們通過覺察自己,能夠明白對方就是喜歡吃香蕉,而我們也欣然接受她喜歡吃香蕉的想法,甚至遞給她一根香蕉,當她拿到香蕉的那一刻,就感受到被「看見」的幸福與喜悅,並心存感激、回饋愛意,愛真正流動起來。

一段好的親密關係,是雙方能夠彼此傾聽、用心看見、同調回應。

GIF

正如著名的自體心理學家科胡特,在「自體客體」概念中提到:人的心理成長,需要與他人建立關係和鏈接,只有在關係和鏈接中,人才能滿足鏡映需要和理想化客體的需要。就像人的身體成長,需要空氣和水一樣。這中間有個重要的環節,就是體驗,而體驗是需要另一個人在關係中的傾聽、回應、理解、讚賞,才能獲得的。

不管是陌生人之間、朋友之間,還是戀人之間、父母與孩子之間,都需要彼此看見,因為看見才是最美好的遇見。

對我們創業來說也是一樣,我們原想收穫一縷春風,大家卻給了理心空間整個春天。在彼此看見的互動中,我們完成了結構化或者內化的過程,個體被滋養,內心更有活力,對未來充滿信心。

創業路上,有累、有懈怠、有辛苦,但只要遇到一雙雙看見、支持、認可的眼睛,就能讓我們心甘情願堅持、義無反顧向前。

丹寧理心空間』創始人

國家心理諮詢師

催眠治療師

理心空間

女性幸福心理學第一公眾平台

為您理心,讓您更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讓校園權力不敢隨意泛濫
論交互設計師的發展瓶頸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