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跟隨沈華一起走進華夏千年玉文化!

跟隨沈華一起走進華夏千年玉文化!

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珉者何也?為玉之寡而珉之多與?」

孔子曰:「非為珉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禮記·聘義》一文中,孔子講述了玉有十一種美德,而這也成為流傳千古的關於玉的經典論述。

中國早在八千多年前就有了玉器,並不間斷地延續到現在。玉器的出現是遠古石器的延續與創新。玉,在中國是美石的同義語。古人視玉為寶,今人又把珍貴的玉石稱為寶玉。

玉是一種天然礦產,礦物是中藥中的一類極具特色的組成部分,中國對它的研究具有悠久的歷史,而寶石玉又占其中很大一部分。中國古老的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唐本草》、《神農本草》、《本草綱目》中均稱玉可:「安魂魄,疏血脈,潤心肺,明耳目,柔筋強骨……」,據現代科學測定,玉材本身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如鋅、鐵、銅、錳、鎂、鈷、硒、鉻、鈦、鋰、鈣、鉀、鈉等,它的療效已在外科獨佔鰲頭。它曾是我們祖先防治疾病的武器,也曾長期作為養生防老和煉丹術的主要藥物。

據傳,朝朝代代,帝王嬪妃養生不離玉,例如嗜玉成癖如宋徽宗、含玉鎮暑如楊貴妃、持玉拂面如慈禧太后···祖國古籍稱: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無毒。

古代人們佩玉,並不只是用來養生和作為簡單的裝飾。佩玉不僅僅是表現外在的美,而是表現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養的程度,也就是表現德。同時還具有體現人的身份、感情、風度,以及語言交流的作用。古代君子必佩玉,也即要求君子時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規範人的道德,用鳴玉之聲限制人的行為動作。

那麼,古人為何給玉器以如此高的地位?賦予之如此多的意義?在這幾千年的文化發展中,玉文化又有什麼變遷···?

4月22日,「淘古趣」特邀沈華老師開辦線下活動講堂,沈華老師將通過自身對玉器的收藏研究以及經驗見解,將玉文化和傳統文化的精華相結合,為大家剖析玉器在華夏文明中的重要使命。

特此,「淘古趣」平檯面向所有玉文化愛好者發起聽講徵集活動。此次線下活動講堂,為沈華老師首次開講,「淘古趣」作為此次徵集活動的主辦方將為您提供免費聽講名額。

講師介紹

沈華

中華民間藏品鑒定委員會玉器組專家成員

中國藝術品鑒定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中國收藏家協會學術研究部玉器高級研究員

中國玉文化研究會會員

北京收藏家協會會員

其所撰寫由中國商務出版社出版的中華傳統文化系列叢書的《慧眼識寶》在民間收藏愛好者中廣受好評。央視收藏投資鑒寶節目特邀鑒寶人,資深收藏家。歷經三十年收藏研究,致力於傳播普及中國玉文化,在北京創辦民間收藏組織《東籬雅集》,在武漢創辦了民間收藏組織《麒麟匯》,致力於為國內的各行業普及傳統玉文化知識,因視角新穎,語言樸實,對玉文化的詮釋開啟新的視覺空間,贏得無數讚譽。被許多愛好收藏的朋友譽為「國內玉文化傳播第一人」。

開講時間

4月22日

下午14:30-17:30

(參與活動人員提前到場,入場前需到簽到台登記簽到)

免費名額

20-30人

(名額有限,報名從速)

活動單位

紹德堂

北京淘古趣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活動地點

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南街29號

報名方式

在本公眾號發送私信即可

(格式:姓名+電話)

私信完畢後

請您保持手機通暢

24小時內會有我們的工作人員與您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古趣 的精彩文章:

千古流韻醬釉瓷
喜愛金銀器不容錯過 歷代精品欣賞

TAG:淘古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