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你是「隱秘自戀者」嗎?快來測試一下!

你是「隱秘自戀者」嗎?快來測試一下!

心理學家Jonathan Cheek開發了一套測題,列出了一系列這個人群典型的內心獨白,其中包括:

1.我很容易就陷入自己感興趣的世界,忘記了他人的存在;

2.我感到自己的氣質和大多數人都不同;

3.當我走進一間屋子時,我總感覺其他人都看我;

4.我很容易被其他人的批評傷害;

5.我經常覺得別人在針對我;

6.當其他人來訴說他們的煩惱,佔用我的時間並期望得到我的同情時,我會暗地裡感到麻煩;

7.我總是以自己的方式來解讀他人的評價;

8.我並不想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就和榮譽;

9.我不願意待在一個團體里,除非我知道裡面很多人都欣賞我。

如果你發現以上陳述道出了你的心聲的話,你可能就是隱秘自戀者

表面上,被貼著諸如「內向」、「低自尊」或者「敏感」這樣的標籤,可一旦深入接觸,就會發現內心其實覺得自己非常「特別」、「重要」——這就是隱秘自戀者。

「隱秘自戀者」這一概念的提出始於20世紀30年代,《科學美國人》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安靜的自戀者」的文章。

加州伯克利大學的PaulWink進一步提出,自戀者其實應該分為兩種類型:自大暴露狂(Grandiosity-Exhibitonism;也叫顯性自戀)和脆弱敏感型(Vulnerability-Sensitivity;也叫隱性自戀)。

「顯性自戀」與「隱性自戀」的共同點:

哈佛醫學院的心理學教授Craig Malkin指出,所有的自戀者身上都會表現出三個特點,他將其稱為「3個E」。

1.充分利用(exploitation):自戀者會做一切讓自己感覺到「我很特別」的事情。為此,他們會不計後果地利用周遭的資源和人。

因此,他們通常也都很會操控他人,只是兩者使用的策略可能有一些差別。越是對追求「我很特別」這件事上癮的人,自戀程度就越高。

2.特權感(entitlement):他們都相信自己是高人一等的。顯性自戀會明顯地表現出來,而隱性自戀雖不會如此直白,但卻會在行為和言語中體現出一種莫名的「別人/這個世界都欠我」或是「我脆弱所以理應被呵護」的感覺。

當自己的特權感受到威脅時,他們會表現出極強的敵意和攻擊性。

3.共情匱乏(empathy impairments):自戀者並不真的關心他人。如果他們表現出共情,多半是為了營造自己的人設,或者事件本身也與自己的利益掛鉤。

自戀者本質上是冷漠而自私的,在人際交往和親密關係中,他們只想談論自己的事,只關心自己的煩惱和利益。

當話題與自己無關時,他們通常會表現得很敷衍,希望主題儘快回到自己身上。

隱性自戀者最大的痛苦,在於他們身上那些顯性自戀者所沒有的脆弱、糾結和矛盾。

1.自戀與低自尊,是分不開的兩個面。

在針對自戀和自尊之間的關係的研究中,隱性自戀和自尊始終呈負相關關係。也就是說,隱性自戀與低自尊往往是共存的。

所以,脆弱的他們一面無法接納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另一方面,又隱秘地懷揣著「我其實很獨特」的幻想。

比如,可能一邊為自己不討人喜歡而抱怨自己,一邊又抱著一種「是那些普通人都不能理解我」的自命不凡。

2.在關係中讓對方痛苦,也讓自己痛苦。

一方面,由於隱性自戀者並不像顯性自戀者那樣容易辨識,所以往往越是親近的人,才越能感受到他們身上冷漠、自私、敏感和充滿攻擊性的一面。

另一方面,隱性自戀者自身的敏感、脆弱,以及無法信任他人的特點,也會給他們自己帶來痛苦。

相較之下,顯性自戀則要「幸運」許多。縱使他們也會給身邊的人帶來痛苦,但他們自己卻安然無事,因為他們在關係中總是安定地以自我為中心,既不敏感,也不多疑,更不會感受到對方的痛苦。

3.飽受情緒問題的煎熬。

隱秘自戀者的情緒經常處於不穩定的狀態。他們比其他人更容易情緒化,且容易感受到更多的「負面情緒」——焦慮、擔憂、害怕、挫敗……都是他們的日常體驗。

隱性自戀的形成,被認為與父母的完美主義和不穩定的教養模式有關。一種常見的情況是,父母對他們有極高的、不切實際的要求和期待。

當達到標準時,父母會將他們「捧到天上去」,並喜歡在外人面前將孩子作為談資,說一些誇張的話(「我們家XX,是他們全班最聰明的」)。

而當他們未能滿足父母的要求時,就立刻會被貶低得一文不值——「我怎麼會有你這樣的孩子」。

在這樣的教養模式之下,隱性自戀者身上往往的確存在著一些比較出眾的、能夠為之驕傲的地方。

但同時,他們並沒有建立起健康的自尊感。他們的經歷告訴他們,「缺點」是不好的、不被接受的,只有「優點」有存在的價值。

如果,你已經意識到,且願意麵對真實的自己了的話,以下幾條建議希望能夠採納:

1.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挪開,培養對他人的關心和善意。

2.將他人放到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練習說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真正的、健康的自尊。自尊與自戀的區別在於,自尊是指在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優點與缺點的情況下,依然喜歡自己,接納自己。而不是靠著沒有依據的、空洞的「我很特別」、「我很厲害」來支撐自己。

註:以上相關資料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陰難追 的精彩文章:

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
永遠不會出現的2月30日

TAG:光陰難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