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拿中興「開刀」,美國試圖狙擊「中國製造2025」難得逞

拿中興「開刀」,美國試圖狙擊「中國製造2025」難得逞

中美貿易戰再起波瀾。美國商務部當地時間16日下令禁止本國公司向中興通訊出口零部件、軟體、技術。這已經是美國第二次對中興動手。

去年3月,美國商務部就以中興違反了美國對伊朗出口禁令為由進行重罰。隨後,中興與美國政府達成協議,同意支付總計11.92億美元的史上最重罰單。時隔僅一年,美國再次揮舞大棒,理由是中興之前曾向美國商務部提供了虛假陳述。這不禁令人質疑是貿易戰大背景下刻意的小題大做,但亦為剖析貿易戰提供了一個透視鏡。

美國今次貿易戰的焦點對準了中國信息和通信技術、航天航空、機器人、醫藥、機械等《中國製造2025》重點發展的產業。美國希望在高端製造和高科技領域和服務貿易領域持續佔據主導地位,壓制中國的發展,並爭取時間重建國內之生產鏈。

《中國製造2025》十大重點領域中排在榜首的就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中興則是行業龍頭之一。因此,美國拿中興「開刀」,頗有「祭旗」的意味。這印證了美國挑起貿易戰的背後就是技術戰,要切斷中國未來增長的動力源。

同時,這也讓美國發動貿易戰的「貿易逆差」藉口不攻自破。中美貿易逆差是結構型問題,中方對美國的高科技產品有很大的進口需求,這是削減逆差的現成方式。然而美國不僅重重設卡,今次更火上澆油,「封殺」中興。這種做法將導致逆差進一步擴大,與美國聲稱的目標背道而馳。

中方17日迅速作出反應,對美國高粱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去年,中國從美國進口了11億美元的高粱,這幾乎是中國出口美國鋁板材貨值的兩倍。而美國的經濟霸權思維和做法,只會倒逼中國加大科技創新和搶佔科技制高點。在這一攀登過程中,中國即使要承受陣痛也不會退縮。

狙擊「中國製造2025」難得逞

美國「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體和技術,直到2025年3月13日」的決定,或許並非孤立事件,它預示由美方挑起的中美貿易衝突本質,並非所謂的「削減貿易順差」或「美國中期選舉」,而是試圖遏制「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推進。分析家指出,這一事件將堅定中國推進「中國製造2025」和5G發展等產業戰略的信念,加速培育一批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

2017年9月世界移動大會美洲展上,中興通訊以「5G先鋒」為主題精彩亮相。資料圖片

「這次事件料堅定中國推進『中國製造2025』和5G發展等重大戰略。」蘇寧金研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解釋說。他指出,美國在當前市況下對中興通訊進行制裁,主要目的是限制中興通訊等中國科技企業發展,事實上,中興通訊等企業許多進口零部件目前仍掌握在美國高科技企業手裡。只有中國自身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不受制於美國。

交銀金研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唐建偉指出,此前美國對華加征關稅清單中就有不少是針對「中國製造2025」戰略,其目的是遏制中國高科技企業的發展。他說,從貿易理論角度看,美國的比較優勢在高科技企業,中國的優勢在較低的勞動成本,當前中國正在發展先進位造業和高科技產業,這令美國感受到了威脅,「美國發起對華貿易衝突的本質,是要全面遏制中國的發展」。

記者留意到,中興通訊的基帶和射頻晶元、存儲、大部分光器件均源自美國,美方的禁令或在短期對中興通訊構成重大影響,包括現有訂單的交付、新訂單獲取等。不過,受訪專家均相信,美國發起的對華貿易保護政策,不僅不會阻礙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步伐,相反還將進一步促使中國加快自身發展節奏。

黃志龍強調,美國對中國企業的禁令,可謂「兩敗俱傷」之舉,該禁令也將令美國企業失去中國通信行業巨大的市場,「中國最好的反制措施,是持續推進中國製造2025,堅持自主創新等重大戰略」。

唐建偉相信,中國在積極應對貿易摩擦的同時,也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並通過「開放」倒逼國內諸多領域的「改革」,這有助於提升中國全球競爭力。從改革開放40年來的經驗看,「開放」不僅不會對相關行業構成利空,相反還有助於孕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公網 的精彩文章:

扎克伯格多份報紙登全版廣告 就數據泄露問題向用戶道歉
陳香梅與《大公報》的特殊「筆緣」

TAG:大公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