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徵文投稿文章:萬卷古今消永晝

徵文投稿文章:萬卷古今消永晝

萬卷古今消永晝

作者:葉雪松

平生不嗜五毒,偏喜讀書,且如痴如醉,樂此不疲。

少年時,家境貧寒,每見一本好書如同飢餓好幾天的人遇到了一塊麵包,那份香甜無法言表。讀四大名著,都是我在借我書的同學面前拍胸脯信誓旦旦在規定的時間內通宵達旦在煤油燈下讀完的。

挑一盞如豆的油燈,遊走在書的海洋里,少年的夢開始悄悄生成。

上初中時,讀魯迅先生的《孔乙已》,才知「讀書不算偷」,我雖沒象孔乙已那樣因偷書被吊著打,但我也有過兩次忐忑不安的偷書經歷。

我十三歲那年,去離家十幾里的供銷社,眼睛盯著裡邊的小人書便再不移開,小人書中就有我最喜歡的《小霸王孫策》。這本書在當時的售價也就一毛多錢,我摸了摸口袋,沒帶錢,可我又捨不得這本書。我想,哪怕摸摸它感受一下它的氣息也好呀,於是,我讓售貨員阿姨將這本書拿給我。我就在櫃檯上裝模做樣地翻看起來。當時買貨的人很多,櫃檯上很擁擠,我見售貨員阿姨去打理別的顧客,就抽身跑出了供銷社,一直跑到了鎮外的田野里,一邊跑一邊回頭,發現那位漂亮白皙的阿姨並沒追上來,這長長出了口氣。

另一次是我十九歲那年,街坊德民姥爺去世了。在德民姥爺的內室,有工匠在扎著紙活,我突然發現,柜上有一套線裝本的滿洲國新京益智書店發行的陶明睿的《紅樓夢別本》。我見扎紙活的工匠在忙著,就將這套書夾在了衣服的夾層里拿走了。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悲劇,而這本書卻是喜劇,雖然是繁體字,我卻愛不釋手,為書中的寶黛喜結連理而欣喜。後來我知道,德民姥爺家這套書是用了壓棺的,他年輕時曾在一家大商號里當二掌柜,雖然沒有入仕,但特嗜讀書,藏書也頗多。他的後人知道這套書是我拿來的,也就沒再追究。

前兩天無意上孔夫子舊書網,發現此書居然炒到了人民幣6000元。想起這件事,我就覺得對不起德民姥爺和他的全家。其實,我知道,他們家肯定知道這本書落入了我的手裡,只是對我這個愛好讀書的人網開一面罷了。

清代文學家袁枚在《黃生借書說》有云:「書,非借不能讀也。」在我看來,書也是非偷不能讀也的。這兩件偷書事件,在我心裡打下了永生的烙印。每每看著現在的孩童們對書不屑一顧,我的心就隱隱作痛。

書是我的老師,我感謝它們。是書,把我引到了包羅萬象的世界,讓我開闊了視野,和許許多多前賢聖人得以親近,感受他們的呼吸和體溫,讓他們的思想來浸潤我的靈魂。

古今中外,讀書者不勝枚舉,但我對宋代詩人陸遊情有獨鍾。他一生酷愛讀書,把自己的書房取名為書巢,還書寫了「萬卷古今消永晝,一窗昏曉送流年」的楹聯。「萬卷古今」喻書數量之多,內容涉獵之廣。「一窗昏曉」喻讀書神情專註,從早到晚。

讀書者,在陶冶自身的情趣同時,也應當心繫家國。陸遊在他的《病起抒懷》中寫道:「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這位白髮老翁,在斗室涉古今萬卷,心裡卻在想著「鐵馬冰河入夢來」。

讀書,於我已經成了生命中的一種需要。每遇好書,定要凈手而讀。在我看來,讀書猶品一道美味珍饈,一杯美酒佳釀,更是欣賞一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仙子。我也喜藏書,只要喜歡,無論書有多舊,我也會買來珍藏品讀。我怕別人來借我的書,不是我小家子氣,而是我實在不忍讓我的寶貝讓別人弄髒。我在書櫃的玻璃貼上「櫃中藏書,概不外借;朋友諸君,敬請理解」的字樣,久而久之,朋友們也都見怪不怪了。

古云:「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讀書,使我充實寧靜,神交古人,《魏書·李謐傳》:「丈夫擁書萬卷,何假南面百城?」

「愛君筆底有煙霞,自拔金釵付酒家。」翻開一本線裝的古書,滿紙的方塊字似乎都蕩漾起來,化作悠長的流水,流進我心底深處。唐朝的明月桃花,宋代的煙塵微雨,揚子江頭有情男女和渭城外好友的離別,都在我眼前浮現。似乎,我就是他們當中的某一位,煙花三月,下了揚州,站在船頭,與友人、戀人揮手告別,傷感中又透著幾分浪漫。李白在《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就是對此生動的描述。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是對故鄉的思念;「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是對親情的牽掛;「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對友情的忠誠;「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對愛情的讚美。

這些年來,與我相伴時日最多的就是書了,書就是我的情人。英國詩人西格夫里.薩松說:「我心裡有一隻猛虎在輕嗅薔薇。」

讀書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四書之一的《大學》,開篇第一句話就鮮明地提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而後,又極其深刻地闡述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治學之道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立身、立家、立國之道。這可以說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精華中的精華,也是古聖先賢讀書做學問的必由之路和最終目標。由此來看,古聖先賢讀書做學問都是傾終生之力,懷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遠大理想,絕非以「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的心態去讀書,來消磨時光。況且,即便如此,古往今來,又有幾個人真正承擔得起「大學之道」的責任呢?

朱熹說的更妙:「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讀書之樂樂無窮,撥琴一弄來熏風;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踏雪尋梅,本是一種意境,更需一種心境。天地之間,銀裝素裹,梅花點點,妖嬈似火,清香陣陣,撫手之間,香沁心脾,人亦生輝。不經一番尋徹苦,那得梅花幾點香,讀書亦是如此!

寅夜,傾聽外面的籟籟風雨聲,捧一杯清茶在手,腦中浮現出深山古木,黃髫稚子,「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或問:「山中何所有」,曰:「嶺上多白雲」。

「萬卷古今消永晝,一窗昏曉送流年。」一個「消」字,道出讀書不但是建功立業的根本,更是消遣時光修身養性的不二之選。

「萬卷古今消永晝」,此生足矣。

支持作者

如果您喜歡作者的文章,就請用點贊支持他哦,點贊數將佔作者排名分數的80%哦。同時大賽設有最佳評論獎,快快留言評論吧!

文章編號12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樊登讀書會翻轉學院 的精彩文章:

徵文投稿文章:「慎獨」是一種高尚的修養

TAG:樊登讀書會翻轉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