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默默塵封地下來兩千多年,被列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默默塵封地下來兩千多年,被列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通過史料,我們知道秦軍有戰車千乘,坐騎萬匹,步兵百萬。但是屢次的防禦,擴張之戰,我只能憑藉想像去復原,誰又曾想到,那些馳聘疆場的英雄,昂揚矯健的戰馬竟然化為一尊尊雕塑,與戰爭中使用的車乘兵器,一起默默塵封地地下2000多年。

戰車俑

在挖掘的過程中,另外一個重要的發現,就是無論是秦始皇陵還是這些俑葬坑,以及秦代的建築,都是做東向西方向,而且秦代數次遷都,也都是向東遷。秦人的這種東方情結,與後世君主面南而王,座北朝南形成鮮明反差。後人據此推測原因:一是秦朝禮俗,《史記》中鴻門宴上的座次就是典型的例證;二是秦始皇設計的統治傳之萬事不窮的藍圖,體現了秦始皇為實現統治的政治信念;三是它以此向世人昭示秦人橫掃東方六國,統一天下的千秋功業;四是秦始皇個人追求長生的願望,對於仙人的引導下圓夢。這些雖然只是推測,但是從歷史來說,還是有其可信度的。

戰車俑

秦始皇陵兵馬俑被列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更是重要的一點是它的工藝之精美和技術之精巧。這些兵馬俑每個體重有300多千克,身高平均在1.8米左右,模擬人大小。按照秦時的將士形象塑造,體格魁梧,服飾逼真,生態生動。可以從他們的裝束,體態,神情,手勢以及細微的發須,對其職務,兵種,性格等辨明一二。1號坑中最前橫3排204名武士俑,除三個將軍俑外,其餘的都身穿戰袍,足蹬淺覆,精梳各種髮髻,無一人戴攻堅作戰的頭盔和護身鎧甲。按照史料記載,秦自商鞅變法以來崇尚軍功,戰士臨戰皆不戴頭盔,甲衣也簡單,以驍勇著稱。至秦始皇時,士兵根據不同的官階,兵種,任務性質配備不同的戎裝。軍官和直接對敵交鋒的戰士,多配備鎧甲。鎧甲的防護程度,又因以上標準而不同。一般較低級或擔任遠距離攻擊的士兵只備戰袍。1號坑所顯示的正是一般士兵的著裝。

步兵戰車俑

這些陶俑數逾7000,但一個個皆是分別雕刻後燒制而成,每個俑從軍帽,服飾,靴覆以至髮式鬍鬚都千變萬化,各種特徵,尤其是人格化的描繪,使人物極富感情。如將軍肅穆威嚴,長者老成持重,少者活潑開朗,還有的或愁苦,或憤怒,或微笑,可以說是融誇張與細緻,去呆板和雷同,成為「宏偉與精緻,概括與寫實」渾然一體的傑作。不單是製作人俑的技藝如此,各種車馬俑亦是技藝超凡。始皇陵中的青銅車馬,是考古史上時代最早,體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車馬。青銅車身裝飾華麗,繪有流雲和幾何圖案的彩色花紋,駿馬為乳白色。它們結構複雜,製作工藝超群。如2號坑中的青銅車馬由2462個零部件組裝而成,零部件均是鑄造成形,組裝方法採用鑄接,焊接,子母扣連接,活校連接等多種工藝,是古代青銅製品中的魁寶。又如2號坑中的一柄青銅劍,經檢測,其表面氧化膜,含鉻2%,這種鍍鉻技術,是近代最先由德國俑一整套複雜的工藝流程才 得以實現的,秦人是如何操作這門技術的至今沒人能知道。此外,這些製品韌性好,色澤純,防腐性能好,既堅硬又銳利,今人實驗製造了無數回都以失敗告終,真可以說秦人的冶金技術早已到了「爐火純金」的地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四川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焚書」和「坑儒」,文化災難為何發生?
蜀漢名將關羽,為什麼是不合格的統帥?

TAG:李四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