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藝術的精神

中國藝術的精神

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演講的題目是:

中國藝術精神。

要講中國藝術精神,首先要知道:

什麼是藝術?

知道什麼是藝術精神?

最後才能了解中國藝術的精神?

當畫家將一塊空白畫布變成精美書畫展覽的時候, 當作家用打字機敲出的字元變成小說發表的時候, 當演奏者將靜默的樂器奏出優美的樂曲現場呈現的時候, 你也許還會困惑到底什麼是藝術?

對於藝術,我們的哲人們有過很多的定義:

1.柏拉圖認為:藝術即模仿

2.亞里士多德認為:藝術即認識

3.康德說:藝術即可傳遞的快感

4.黑格爾說:藝術即理想

5.尼采說:藝術即救贖

6.列夫?托爾斯泰說:藝術即情感交流

7.門羅?比爾茲利說:藝術即美感製作

8.道格拉斯?戴維斯說:藝術即虛擬

到底什麼是藝術呢?

藝術可以從哲學與科學來定義:

18世紀德國著名的爛漫派詩人諾瓦利斯曾經給哲學下過一個定義:哲學原就是懷著一種鄉愁的衝動到處去找尋家園。我理解的「哲學」就是挑起爭論的,去追問人倒底是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引人思考的。

而「科學」就是能終止爭論的。試圖解釋萬事萬物的原由,但人的認知能力是有限,人類不可能窮盡萬事萬物的原理。

而「藝術」就是哲學與科學的調和。以人的想像力、意願、經驗以及各種技巧來回答哲學的問題,來補充科學的不足。

藝術的精神又是什麼呢?

就象我們聽一首曲子,看一幅山水畫,不用別人介紹,我們都能對它的出處有一些大體的判斷。這就是因為那首曲子,那幅畫有自己的靈魂,自己的精神。

每個藝術都是一種內心對客觀世界美的反映,在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歷史背景下,藝術表現出了不同於其他的族群、地域、環境、歷史背景的內在的特點,就是其藝術的精神,也就是其靈魂。沒有靈魂和精神的藝術是垂死的藝術,只有把民族的靈魂溶入自己的創作,才能創造出真正的藝術。

中國藝術的精神就是根植於我們心中的中華民族的靈魂和精神 。

中國藝術精神首先是由我們民族的歷史決定的。華夏文明是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中斷過的文明,最早出現的古埃及的文明斷絕了,第二個出現的兩河文明沒落了,最年輕的古印度的文明也沒能堅持下來,只有我們華夏民族靠著我們祖先的堅韌、寬厚、仁愛、平和,戰勝了亂華的五胡,趕走了蒙元的鐵騎,擋住了日本的入侵,也正是這些民族歷史決定了我們對於哲學問題不同別的文明的理解,產生了不同於其它民族的藝術觀,而由此產生的各種藝術,就天然具有了與其他文明迥然不同的精神面貌。

中國古代藝術主要是受到了儒釋道 三家思想的影響,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儒道兩家。佛教是來自印度的宗教,雖然如此,但佛教卻的的確確是興於中國,現下印度的佛教也是在滅絕後,又從我國傳回的。儒道才是我們本土的宗教。

近現代中國藝術除了受到儒道思想的影響外,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思想也已經大範圍地影響到了中國藝術的精神,使中國的藝術出現了很多的革命成份。

我們還是先說一下儒家對中國古代藝術精神的影響吧: 儒家認為:每個人要做到「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就是要求人要入世,積极參加社會實踐,來實現自已的價值。還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要仁,也就是愛人,要推已及人。

儒家的觀念就是入世,有為;把個人融於群體,要愛人 ,他們的這種精神已成為中國藝術精神的根源和宗旨。

道家對中國古代藝術精神的影響可能還要大於儒家的作用,因為儒家太一本正經了,一本正經地說教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往往是有抵觸情緒的,而道家講:「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也就是說天人合一。道家還認為:「相濡與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我們不要互相靠的太近,我們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我們應該各自過好自己的生活,浪跡於江湖之上。這也是藝術家們最欣賞的生活。道家的虛靜,出世;把個人融於自然,適應自然。強調藝術是自然存在的,是人對自然的反映、感悟和體會,就是所謂的道法自然。這也是中國古代藝術精神最精華的部分。

中國古代藝術還是有態度的: 它的態度來源於

1.儒家:教化的態度——先秦以來主張移風俗,美人倫,成教化,文以載道 藝術精神常帶有道德評價成分,教人向善,成為君子;

2.道家:靜觀的態度——用藝術給人熏陶,使人向善,成為君子。

這是我們元代郭居敬編錄的二十四孝詩圖,無論是詩,還是圖,都旗幟顯明地把教化放在了首位。

這是虞舜孝感動天的故事,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我們濟南,舜耕於歷山。父頑母囂,弟象傲,就是說父親不是個東西,母親也不是個東西,弟弟也不是個東西,只有舜是個好人,好人有好報,就得到了天下。我們古代藝術的教化功能都到了不真實的地步。

這個圖上門裡寫著:孔子聞韶處,地點就在我們山東淄博,古代叫臨淄城,是齊國的國都,也是個繁花錦簇之地。據說孔夫子在這兒聽了韶樂後,三個月吃肉都覺得不香。韶樂對聖人的影響可見一斑。你想做個聖人嗎?你就必須有很好的音樂鑒賞能力才行。學音樂的就天然有做聖人的潛質了。由此我們也能看出古人對於安泰祥和、盡善盡美的韶樂的評價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中國藝術精神有自己標榜的理想,就是:清高,脫俗,質樸,天真,出淤泥而不染 。說到出出淤泥而不染,我們就會想到周敦頤的《愛蓮說》,也會想到他的《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周敦頤的名字就代言了中國古代藝術精神:敦:敦厚,頤:頤和。敦厚頤和,這就是我們中國古代藝術的精神,敦厚就是儒家的樸實、善良、慈愛、溫柔,頤和就是道家的安適、平和、隨性、圓滿。

從南宋馬遠的畫中你能看出他的敦厚頤和嗎?

追求圓滿更是中國藝術精神的重要特點,即使現實很骨感,我們也常會去用藝術為之豐滿。我們不喜歡斷臂的維納斯。相同的悲劇故事《梁祝》和《羅密歐與朱麗葉》,深受靜穆哀傷的西方藝術精神影響的沙翁可以用雙雙殉情結束故事,而我們的故事卻不會這樣,我們一定要敦厚頤和,做夢也要幸福圓滿,於是便有了幻化蝴蝶的結局,也才有了那首經典的小提琴曲。

中國當代的藝術精神除了受到了古代儒道精神的影響,又加入了強力的革命精神,特別是建國後的幾十年中,來自西方的革命教義,對中國當代藝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特別是蘇聯的影響,幾乎到了無處不在,無不效仿的程度。

這是陳丹青老師的西藏組畫中的一幅,名字叫《進軍西藏》,看著它,我感覺象在看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你們覺得不象嗎?

這是羅錚的畫,他是在畫兩首曲子,一首是斯特拉文斯基《火鳥》另一首是德彪西《大海》,兩首曲子都是我們在座老師和同學們熟悉的,你們能從他的畫中看到什麼?這是一個智障的孩子,他對於美術與音樂的感悟與你是不是一致?你們還能看出中國古代藝術的敦厚頤和嗎?

這個智障孩子的父親叫羅忠鎔,他是我們國內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把《涉江采芙蓉》這首古詩的詩意,用西方十二音律進行了重新詮釋,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從他的成功中我們看出,中國當代藝術的精神就是:傳承融合

我們都是作音樂的,我還是想用音樂來結束我的演講,羅老師已經為我們作出了榜樣,中國當代音樂的發展就是要傳承我們五千年的藝術,讓它融入到現代的世界潮流中去。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們從五千年的歷史中走來,我們還要走向全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宮羽雅音 的精彩文章:

有聲《全球通史》-致讀者
天性與良知-給醫生一個幫你的理由

TAG:宮羽雅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