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德經》精選12則,常讀常悟,才能參透出其中真諦

《道德經》精選12則,常讀常悟,才能參透出其中真諦

少則得,

多則惑。

GIF

流水

 古琴

李祥霆 

00:00/06:28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老子(即李耳) 所作的哲學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說,客觀存在的事物,如人生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是可以掌握的,但由於該事物隨時隨刻在發展變化,現在的事物並不是我們以往己經所認識的事物了。

「名可名,非常名」是說,客觀存在的事物是可以用名稱來稱謂的,但一旦給了它名稱,這個名稱只是表達原來的事物,而不是現在的事物。所以說,所有的「名」都是「虛名」,都是過去了的,所有的事物的表象都是過來了的。

02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看萬物和那個丟掉的草狗一樣,並沒有對人特別好,對其他的萬物特別差。通俗點說: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對誰特別好,也不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發展。換句話說,不管萬物變成什麼樣子,那是萬物自己的行為(包括運氣),與天地無關,天還是干天的事,地還是乾地的事,一切猶如隨風入夜,潤物無聲,天地最是自然不過的。

0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真實可信的言語不華美,華美的言語不可信。善良的人忠厚老實不巧言善辯,巧言善辯的人不善良。有真知灼見的人不求知識廣博,有廣博知識的人不可能有真知灼見。

04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天下的人都認清美好的事物,那是因為丑的存在;都能認清善良的事物,那是因為存在不善良。所以有和無因相互對立而依存,難和易因相互對立而形成,長和短因相互對立而顯現,高和下因相互對立而依靠,音與聲因相互對立而諧和,前和後因相互對立而追隨。

05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們不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運行著,所以能夠長久生存。因此,有道的聖人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於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這不正是因為他無私嗎?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06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格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07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能像珍貴自身一樣珍貴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託給他;能像愛惜自身一樣愛惜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託付給他。

08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彎曲可以保全,受壓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於是更新;單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解釋:能柔曲因應則能自我成全,懂得枉屈繞行則能迅捷直達,能不斷地凹陷成"盅"則能不斷地自我充盈,懂得護守現成的穩定則能得到真正的逐漸更新,少取則真得,貪多則反而導致自身的混亂。

0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們依據於大地而生活勞作,繁衍生息;大地依據於上天而寒暑交替,化育萬物;上天依據於大「道」而運行變化,排列時序;大「道」則依據自然之性,順其自然而成其所以然。

這個觀點中老子強調了運動和規律的重要性,要求人們尊重規律,順應自然。但是順應自然的觀點也否認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具有消極的方面,導致了後世道家人生哲學中的消極避世的生活態度。

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二、三這幾個數字,這並不是把一、二、三看作具體的事物和具體數量。它們只是表示"道"生萬物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的一個過程,這就是"沖氣以為和"。這裡老子否定了神的存在,從多元論的宇宙觀發展為一元論的宇宙觀,這是值得稱道的。

1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是一個漢語成語, 指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的結果。暗示人們在順境中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志得意滿,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災禍,由福轉禍;逆境中百折不撓,勤奮刻苦,可變逆境為順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1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知道萬物變化無窮無常的人,也就知道不能描述其本質,故而不言。 言者不知,能描述出來的道理的人,還是沒有了解大道之變化無窮的本質。老子認為,智者不應是說教者,而應通過自我修養,言行一致,豁達大度,以取得人們的尊崇。

以上彙編自網路精解,小編不才請多指教。

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也是中國古代思想和文化的精髓,五千字的玄言雖然精深玄妙,卻有著極其強烈的現實意義,尤其是在教導人如何處世方面,給出了很多重要而又樸素的方略,看似矛盾的觀點卻揭示了人如何在一個紛繁動蕩的人世間立德立身的真理。

大家在緊張繁忙的工作之餘應當常讀常悟,才能參透出其中真諦。

備 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文學 的精彩文章:

我選擇離開,不是想成全
不要以為真傻,只是不想說出來

TAG:深圳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