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系列研究:全球機器人市場,3c應用崛起,集成商利潤低

系列研究:全球機器人市場,3c應用崛起,集成商利潤低

本文為易界【工業自動化系列研究】第1篇----全球市場部分

本文觀點

1.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長期穩健增長,中國為主的亞洲市場快速增長

2.3C電子行業取代汽車行業成為主要驅動點,速度與精度成為新的技術要點

3.全球生產市場高度集中,四大家擁有較高佔有率,但中國市場競爭激烈,不確定性強

4.產業鏈上游壟斷性強,下游競爭激烈,日歐巨頭各有側重

1

全球市場概述工業機器人市場長期穩健增長,

中國為主的亞洲市場快速增長

目前,工業機器人市場處於長期的增長階段。根據IFR(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全球累計售出價值130億美元的工業機器人。銷售量共計29.4萬台,該數值預計將在2020年超過52萬台。2011至2016年間,全球機器人年銷售量複合增長率約為12%,預計未來將保持這一增長態勢。

這其中以亞洲地區的市場擴張最為明顯。預計未來五年,亞洲地區將繼續作為全球市場擴張的主要驅動因子,該地區工業機器人裝機量的年複合增長率將超過20%。

以國家看,全球機器人消費市場高度集中。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韓國、日本、美國、德國分別位列全球機器人年銷量前五,每年佔全球工業機器人總銷量近75%同時,以泰國、墨西哥為代表的東南亞、拉丁美洲國家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也在進一步壯大。

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的最大消費市場,本地區快速增長的需求正直接影響著全球市場的動態。基於中國製造2025等國家政策的影響,中國正在加速自身工業4.0和智能製造體系的建設。

IFR會長Junji Tsuda曾表示:「考量各國製造業自動化程度的差異,機器人密度是極佳的比較標準。」以該數值作為例證,2016年,中國每萬人工業機器人密度僅為68台,位居世界第23名,約是該項數值最高的韓國的十分之一,是同為東亞發達國家的日本和新加坡的五分之一,有極大的上升空間。如果中國計劃在這項數值中達到全球前十的位置,需要至少150台預計到2020年,由此驅動的中國工業機器人總裝機量將達95萬台。

2

3C電子行業取代汽車行業成為主要驅動點,

速度與精度成為新的技術要點

以行業劃分,工業機器人廣泛應用於汽車、機械加工、3C電子產品加工、橡膠塑料為主的化工產品加工、食品加工、物流等諸多行業之中。其中,汽車和3C電子產品加工是主要的驅動點。

近年來,工業機器人最大應用行業汽車行業需求增速有所放緩,2016年,汽車行業銷量增長率約為6%。3C電子行業增速急速增加,2016年,對工業機器人需求增長率超過40%,並有持續上升的態勢。預計兩年內,3C電子或將超過汽車成為銷量最高的行業

以應用環節劃分,工業機器人可分為焊接、裝配、搬運、上下料、鑄造、衝壓、噴漆等主要品種。其中,搬運與上下料類型機器人佔全球市場總銷量過半。這主要是由於該應用環節對機器人的技術要求相對較低,人工替代效果較好,廠家更易引入。

不同種類或行業的機器人,對技術指標有不同的側重要求。如汽車行業的焊接機器人對關節型機器人本體有較高精度和速度和要求,而碼垛類機器人、搬運機器人則對負載能力要求比較高,應用於3C電子行業的SCARA機器人則對精度和速度要求比較高。

基於此,SCARA類機器人在近年來成為大部分企業重點發展方向,這將導致速度與精度成為驅動工業機器人升級換代的主要技術要點

3

全球生產市場高度集中,但中國市場競爭激烈,

國產化政策背景下不確定性強

目前,日本、德國在工業機器人的生產方面擁有最強的國際競爭力,瑞典、義大利、美國、韓國等國位居其次,中國正在快速超越。

其中,日本廠商廣泛的關注於各個行業,在其本土乃至國際市場有著極強的影響力,而德國廠商主要關注於汽車領域,在歐美和亞洲除日本外的國家有著較高的市場佔有率。

長久以來,工業機器人市場基本被四大家(FANUC、YASKAWA、ABB、KUKA)所控制,四家企業合計市場佔有率過半。以裝機量來看,FANUC位列全球第一。截止2015年年底,FANUC工業機器人的全球總裝機量已達到40萬台。

上圖中的KAWASAKI和NACHI也是兩家日本企業,主要受益於亞洲市場長期的高需求,但由於在非日本本土的知名度、技術先進性和機器人業務體量不及其他四家,而不被列入四大家的範疇。

在最受關注的中國市場,四大家也佔據著過半的市場。尤其以FANUC最為突出,接近20%。但是,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後使國產機器人年產量從目前的2.7萬台躍升至10萬台基於國產化政策在中國的執行力度較大,進口品牌是否會受到衝擊還是未知數。因此,該部分市場的佔有率不確定性較強。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被美的收購的德國品牌KUKA近年來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增速加快。近期美的通過整合KUKA中國分公司,將中國地區業務直接併入母公司可以預測,KUKA未來在中國市場的市場佔有率有望大幅增長。

4

產業鏈上游壟斷性強,下游競爭激烈

日歐巨頭各有側重

從產業鏈角度分析,工業機器人產業主要分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機器人本體和下游系統集成。

其中,上游核心零部件分為控制器、伺服電機和減速機,該部分壟斷性較強。例如精密減速機,基本被三家日企Nabtesco、Harmonica、SUMITOMO所壟斷,該三家企業佔據細分行業約90%的市場

總成本中,三大關鍵部件約佔機器人總成本的80%左右。其中,減速機佔比最高,約為33%~38%,驅動及伺服電機約佔20%~25%,控制器約佔10%~15%。

而下游集成產業門檻較低,競爭最為激烈。大部分新晉競爭對手(主要來自中國)多以此切入工業機器人領域。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市場中的機器人系統集成商占整個產業中企業的近70%

國際上來看,日本企業的業務主線和企業策略,主要以上游核心零部件為主,基本不涉足下游系統集成業務四大家中的兩家日企就是很好的例子。下兩圖為2017年四大家各項業務收入佔比。

FANUC依靠控制器切入市場,機器人等其他業務只是其圍繞其核心部門CNC控制系統所展開的拓展,在這項FANUC的精髓業務中,其在全球市場已經有用了超過60%的佔有率。由於CNC數控機床系統和機器人控制器技術互通性強,FANUC在機器人控制器方面的核心技術也難以超越,同時擁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

另一家巨頭YASKAWA依靠伺服電機及驅動系統切入市場,其該部分收入也常年超過其機器人本體業務。

而作為歐洲機器人企業的典型代表,ABB與KUKA均較少涉足上游核心零部件業務。相反,他們擁有較大比重的下游系統集成業務(ABB以電氣電網部門而非機器人做為主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界網 的精彩文章:

Uber撞死人背後:科普一下無人車的工作原理
這家3D列印初創公司為何能連獲福特、通用、寶馬們的青睞?

TAG:易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