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布里奇特·賴利 近38年來首次大型個展亮相日本DIC川村紀念美術館!

布里奇特·賴利 近38年來首次大型個展亮相日本DIC川村紀念美術館!

中國藝術現場 關注正在發生的藝術事件!

GIF

4月14日,布里奇特· 賴利個展於日本DIC川村紀念美術館(Kawamura Memorial DIC Museum of Art)開幕,展覽命名為「Painting from the 1960s to the Present」,是賴利自1980年於東京國家美術館的個展後,近38年來在日本的首次大型個展。展覽呈獻了超過30幅跨越她創作生涯各個時期的作品,包括她60年代創作的黑白作品、70年代的條紋油畫、90年的曲線繪畫,以及她近期的璧畫創作。

From Here, 1994, oil on linen, 156.2 x 227.3cm

這位英國女藝術家布里奇特·賴利(Bridget Riley)是光效應繪畫的奠基人之一,歐普藝術(Optical Art)的傑出代表,也被譽為「歐普藝術」的創始人之一。她1931年出生於倫敦,在上世紀60年代因抽象繪畫開始備受讚譽。

歐普藝術(OPArt),又被稱作「視幻藝術」。

這種藝術主要藉助線、形、色的特殊排列引起人們的視錯覺,從而使靜止的畫面產生眩目流動的動感效果。利用了格式塔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是與觀者的視覺感知作用緊密聯繫的一種抽象藝術。

black-to-white-disks,1952

作為歐普(OPArt)藝術代表人物的賴利也和別的藝術家一樣其個人成長史總是和各種展覽連在一起。1962年賴利在倫敦「第一畫廊」舉辦首次展出。60年代中期賴利參加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響應之眼」的展覽。

1968年參展的這一次更具有標誌性,賴利作為第一位女性藝術家和第一位英國當代藝術家獲得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繪畫獎。

Uneasy Centre,1963

賴利早年的藝術研習深受古典大師油畫、印象派和點描派的影響,因此她的的職業生涯初期也以喬治·修拉 (Georges Seurat) 的風格創作風景畫。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她的作品開始變得完全抽象化,並且只運用黑白兩種顏色創作,直至1967年,賴利才開始在她的畫作中引入其他顏色,並成就了她最為標誌性的油畫系列。這些作品將波浪狀的色彩條帶並置,在畫布的平面上形成強烈的視覺觀感,這種獨特的創作風格令她在藝術界中備受好評。

arrest-1,1965

上世紀60年代中期,賴利作為國際藝術明星一炮走紅,參加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1965年的展覽「響應之眼(The Responsive Eye)」,時裝設計師(以及博物館創立者)拉里·阿德瑞克(Larry Aldrich)將她創造的圖像印在一系列時裝上,使賴利的藝術受到更多人的追捧。

breathe,1966

這一年,藝術評論家們用一個全新的名詞來命名賴利的藝術——「歐普藝術」,1965年,被也稱為歐普藝術真正的誕生年。

After Rajasthan, 2013 Screenprint on paper 58.5 x 93.3 cm Framed: 65.1 x 99.7 x 4.4 cm

1968年,布里奇特·賴利作為第一位女性藝術家和第一位英國當代藝術家獲得了威尼斯雙年展國際繪畫獎。 1978-1980年,她的大型的作品回顧展廣泛地在世界各地展出,這次展覽也給藝術家提供了旅行機會。她的澳洲經歷,尤其是埃及之行,帶領她進入了豐富的色彩表現時代,後來演變到探索光學現象。

two blues ,2003

賴利不僅自得其樂地設計著作品,更在其中注入了對人生與命運的思考。她的作品以抽象的幾何圖形及漸變的明暗和色彩加以組合,造成觀賞者視覺上的錯覺或幻覺效果。無論是想像的延續,還是存在的延續;無論是看得見的線條還是看不見的線條,從根本上說還是屬於構成藝術。賴利將平面構成和色彩構成賦予了新的內容,延續並深化了這種構成。

static 2 ,1966

為什麼賴利如此具有影響力?將她的作品與二戰後改變藝術世界的美國抽象派作品相比較你就能發現波洛克和巴尼特·紐曼開闊的作品以一種宏大的方式與靈魂進行對話。賴利的作品則嘲笑了靈魂存在這一觀點。

賴利說,與靈魂對話?這其實是光學原理,人類。你對你的大腦做了什麼。這不是浪漫的神秘故事,而是欺騙你眼睛的東西。

賴利在她的生涯里,擔負起了最重大、最具革命性的藝術重任,並顛覆了它的假設。

composition with circles 5 ,2005

她的作品聲稱:啟示並不是只有靈性精英才會獲得的稀有寶物,而是科學傳遞出來的民主權利。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是一樣的,通過同樣的光學效應,我們能使自己的想法公諸於世。

chant-2,1967

achean,1981

賴利的偉大正在於此。她的作品成功發揮了它們的魔力。你不會消極地看待這些作品。你被它們所改變。這個世界改變了自身的性質。平面變成了山脈、翻滾的河流、瀑布。圖片前後的空間似乎在顫動、生長、收縮、扭曲。

Movement in squares, 1961

不是嗎?看似不動的,實則充滿動感。一個點,一條線,一個面就這麼靜靜地在畫面。而當你面對它,安靜地面對它,無窮的世界在你眼裡就會神奇地流動起來,起伏起來,這就是生命本身。她似乎要告訴你這世上實際沒有絕對靜止的東西,細胞、生命體、宇宙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按著自身的規律運動者,奇妙無比。

Fall,1963

然後賴利又是異常的清醒。她不想入非非。她看透視覺的幻象,眼睛的欺騙,有即是無,無即是有。這麼看來與其說賴利是藝術家倒不如說她完全具備了科學家的理性,表現出對世界不抱任何幻想的態度和冷靜。也許這正是賴利作為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地位的當代藝術家的偉大之處。

彎曲的現實:親吻的研究

20世紀80年代,新表現主義者(Neo-Expressionist)的出現使賴利和歐普藝術這種一絲不苟的藝術風格一度受到遇冷,但賴利一直保持著自身藝術的創造力。1999年,她在倫敦蛇形畫廊(Serpentine Gallery)舉辦的一場其全盛時期作品的展覽再度激起了人們對其歐普實驗的興趣。

2000年,賴利重出紐約藝術圈,在迪亞藝術中心(Dia Art Center)和佩斯威爾斯滕畫廊(PaceWildenstein)同時舉辦展覽。2003年,在英國泰特美術館(Tate Britain)舉辦了大型回顧展。

無題(青綠色和紅色曲線)

賴利的作品經過大半個世紀的沉澱,逐漸受到藝術市場及藝術界的認可,她在上世紀60、70年代創作的黑白變幻的作品最受市場歡迎,其在威尼斯雙年展展示過的作品《吟唱2號(Chant 2)》(1967),在2008年在蘇富比拍賣會上賣到256.125萬英鎊。無疑,賴利是幸福的,她能在自己的晚年看到年輕時作品持久的魅力。

Study for Measure for Measure 3, 2016 Acrylic on polyester, 63 x 63 cm

在日本剛剛開幕的布里奇特·賴利個展「Painting from the 1960s to the Present」,是其首次在亞洲地區舉辦大型回顧展,為亞洲觀眾提供了難得的,全面觀看賴利作品的機會。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8月26日。

展覽現場

關於藝術家

布里奇特·賴利(1931年出生)因其抽象畫而在60年代開始備受讚譽,她的作品運用幾何圖案以產生視覺上的共鳴。賴利早年的藝術研習深受古典大師油畫、印象派和點描派的影響,因此她的的職業生涯初期也以喬治·秀拉 (Georges Seurat) 的風格創作風景畫,最終這也讓她的風格產生了巨大轉變。從60年代開始,她的作品變得完全抽象化,並且只運用黑白兩種顏色創作,直至1967年,賴利才開始在她的畫作中引入其他顏色,並成就了她最為標誌性的油畫系列。這些作品將波浪狀的色彩條帶並置,在畫布的平面上形成強烈的視覺觀感。 這種獨特的創作風格令她在藝術界中備受好評。此後,賴利繼續不斷創新,著重色彩和形狀的互動,打造出引人入勝的的視覺刺激。

賴利於1949年至1952年間就讀於金史密斯學院,並於1952年至1955年間就讀於皇家藝術學院。

1968年,賴利代表英國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並獲得國際油畫獎(International Prize for Painting)。1974年,她獲得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並在1999年受封為榮譽勛爵。2003年,賴利在東京獲得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2009年,藝術家獲得了德國戈斯拉爾市凱撒指環,並在2012年獲得德國錫根魯本斯獎。

布里奇特·賴利 (Bridget Riley) :60年代至今的油畫作品

日期:2018年4月14日至2018年8月26日

地點:DIC川村記念美術館

日本千葉縣佐倉市坂戶631番地

631 Sakado, Sakura, Chiba Pref. 285-8505 JAPAN

時間:每周二至周日 9:30-17:00

部分素材致謝卓納畫廊DavidZwirner

中國藝術現場綜合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藝術現場 的精彩文章:

紅遍Ins在泰特做過展覽的超級「網紅」阿馬利婭·烏爾曼來北京開個展了!
「羅馬 1950–1965」藝術展在上海Prada榮宅將會有怎樣呈現?

TAG:中國藝術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