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二十年了,《泰坦尼克號》還是最偉大的愛情電影嗎?

二十年了,《泰坦尼克號》還是最偉大的愛情電影嗎?

文 | 獨孤島主

《泰坦尼克號》對世界電影史的重大影響,在今天似乎不需要再花筆墨贅述了,就算不記得車窗上那隻汗涔涔的手,也應該能清楚地記得,船頭世紀性的一吻和「You jump,I jump」的生死承諾。

這部綜合了災難、愛情、歷史等多種類型元素的影片,在我們還沒有那麼多視效大片的上個世紀就已經征服了全世界,除演員獎之外更是幾乎滿貫奧斯卡,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世界之王」。

2012年,《泰坦尼克號》曾經以3D的形式重映,就算是已經被各種大場面轟炸到視覺疲勞的當時,《泰坦尼克號》也依舊呈現出了毫不遜色的史詩感。而這一次,《泰坦尼克號》更是以杜比視界重製版,將這場生死愛情更為細膩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記得第一次與影院同步看《泰坦尼克號》,還是在小黑屋裡的29吋電視機前,用的是親戚剛淘來的新鮮三碟裝VCD,當時覺得前半段色彩雖然已經比較偏離原片,但尚屬可接受,過了一半之後直接跳成了赤裸裸的槍版,幾乎等於在看膠片質量不堪的黑白電影。

饒是如此,泰坦尼克號沉沒的過程里,傑克與蘿絲的逃亡、重聚與互相犧牲和船上各色人等構成的紛亂人間一道,教人徒增唏噓。

後來,再看不同介質的《泰坦尼克號》,幾乎每一次都能讓人對卡梅隆劇作中建立的近乎完美的人物塑形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體認,而這一次在北京國際電影節,我體驗到了最新的杜比視界版《泰坦尼克號》。

從某種程度上講,與其說是給了我們一次重溫《泰坦尼克號》的機會,不如說是提供了一個讓我們沉浸、回望這部電影的幻夢空間。

杜比影院儘可能適應全部觀眾視覺需求的銀幕設計與影廳構造,杜比視界激光放映技術下被強化的高對比度及細膩的畫面細節,對於《泰坦尼克號》這樣的大規模類型製作來說無疑再合適不過,影像的介質,確實是會影響到電影本身。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是這麼詮釋重製版的效果的:「我們先用杜比視界格式做了一個幾分鐘的《泰坦尼克號》片段,我就被完全震撼住了,那感覺就像是第一次看這部電影一樣 。現在,我們用杜比視界重新製作了整部電影,我很高興能夠和觀眾一起分享這個體驗。它已經超越了3D,超越了70毫米膠片,超越了你之前看到過的任何格式。畫面彷彿躍然於銀幕之外,就像生活中的一樣明亮靈動、充滿活力。所有的電影都應該用這種方式來看。毫無疑問,《泰坦尼克號》從未這樣好看過。

看過了杜比視界版本的《泰坦尼克號》後,我的第一感受是,片中最直擊於視覺和感官的效果,其實還不是災難場面的處理,而是一開始,構成影片敘事動力的故事副線的沉船探索,當探索船的燈光掃在長滿了水生植物的泰坦尼克號遺骸上,層次分明且細節畢現地呈露出甲板上的腐爛情狀與船體本身的龐大規模的時候,那種觸目驚心的感覺,就已經先發制人地令觀眾感受到了時間對物質本身的不可抗拒之力。

當然,這種纖毫畢現的感官體驗,在後來複現船艙中各個部位的嶄新時刻的場面里,都得到了完美的發揮。從陽光耀目的散步甲板到金碧輝煌的樓梯,都盡顯了上世紀初大戰前夕歐陸上流社會的華貴奢靡。

與影片紛繁的各類還原時代場面相映成趣的,是從蘿絲與傑克這段跨越階層的短暫刻骨愛情衍伸出的許多帶有趣味性戲碼,比如暴發戶莫莉在餐桌上給傑克解圍,比如很多人都有深刻印象的,傑克在走道上教授蘿絲如何吐痰的場景。在那場戲中,他的吐痰動作因為蘿絲母親的到來而被打斷,回過頭來,他嘴角掛著的痰水,在明晰的對比度下依稀可見。

這場戲其實非常重要,在這個細節纖毫的場景里,傑克的樸素髮型與底層形象瞬間活了起來,也與他後來赴宴時的改變形成鮮明對比,也正是在這場戲中,蘿絲母親的偽上流市儈與莫莉的率真,直接構成了沉船後她們對救人選擇的人性批判鋪墊。

可以說,重製版對這些看似無關緊、實則字字珠璣的戲份復現,仍然一絲不苟,從各個細節上都豐滿了在我們記憶里已經模糊的《泰坦尼克號》。

談《泰坦尼克號》,自然不能不提到在船頭甲板上的場面。無論是風平浪靜里的全速前進,或是男女主人公的邂逅與情定後的落日飛翔,及至泰坦尼克最後時刻的折斷沉沒,船頭甲板在電影中,可以說承擔了非常重要的場景敘事功能。當傑克與夥伴攀上圍欄,攝影機圍繞船頭高速運動的時候,那種原本很難感受到的巨輪速度,也被放大成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經杜比視界HDR重新調色後,色彩純凈的海面與巨輪衝擊出的浪花,細部邊緣也是一清二楚,極具衝擊力地展現了泰坦尼克從上到下全員躊躇滿志的社會群像。而在全片最華彩的愛情篇章里,斜陽下在船頭相擁的兩人,幾乎都要融化在了層次豐富的落日色彩中。

在災難場面尤其是最後的沉船時刻表現上,杜比影院的高對比度優勢得以完全體現。比如說,在船尾翹起的鏡頭中,深夜海水裡掙扎的遊客、突出的螺旋槳以及色彩相對淺顯的桅杆,成為了構成畫面豐富縱深的三重空間高度。

在既往的觀看體驗中,這一個鏡頭氣勢迫人,但源自畫面本身構圖的衝擊力並不明顯,杜比視界版清楚呈現了人物與巨輪在至暗時刻的空間關係,某種程度上同影片所要表達的眾多錯綜的主題不謀而合。

一切技術革新,若非圍繞電影文本本身,便毫無意義。《泰坦尼克號》猶如神來之筆的劇本構作,呈現了近乎完美的群像塑造。它在故事發展中,為人物之間構建了符合實際的空間距離與心理距離。

比如傑克與船長、莫莉同湯米,雖然都曾經在同一場景出現,也通過別的角色得以連接,但他們本身的距離與尺度,卻仍然被把握在合適的度量上。

在這一點上,《泰坦尼克號》又成了一部擁有著浪漫愛情的現實主義電影,它具有反抗階層對立的獵奇成分,同時又基本執守了現實邏輯。

正如片中大大小小性格鮮明又複雜的角色一樣,他們既縮影了泰坦尼克號由出航到沉沒的短暫兩夜裡的眾生姿態,又以一場合情合理的刻骨銘心,給予全球觀眾一個似乎可以觸及的迷夢。

而到了現在,這場既浪漫又現實的迷夢,能夠如此清晰地重現在我們面前,除了經典本身的力量所致外,更是科技賦予我們感官的禮物。

在誕生之初就以技術造夢的電影,無論在什麼時候,大概都不會停下技術革新的腳步。

就像人們第一次看到火車對著自己衝過來的夢幻感和震撼感一樣,《泰坦尼克號》杜比視界版帶來的也是如此這般的夢幻與震撼,這是電影的力量,也是科技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即使你是一枚鋼鐵糙漢,也要小心被日本純愛電影打動
有人黑它,更有人視它為最偉大的國產戰爭劇

TAG:虹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