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情緒是什麼:用神經科學解釋七情六慾

情緒是什麼:用神經科學解釋七情六慾

本文摘自《情緒是什麼》,(意) 喬瓦尼·弗契多著,黃珏蘋譯,湛廬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3月版

一見鍾情

我想說,那個陌生人對我產生了多麼持久的影響啊,他是非常強有力的「外部刺激」。我見到他僅僅不足5分鐘,便決定追求他。就像蕭伯納所說:「愛就是將某個人與其他人之間的區別無限擴大。」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便足以產生無法抗拒的身體反應和心理反應。我們是否會愛上只見過一眼,對其幾乎一無所知的人呢?

愛始於相見,詩歌不斷強調視覺在引導丘比特之箭上的重要作用。在奧維德的《變形記》中,光之神阿波羅看到女神達佛涅後,瘋狂地愛上了她。他開始追求達佛涅,儘管達佛涅對他沒有興趣。羅密歐偷偷潛入凱普萊特家族的聚會,對朱麗葉一見鍾情,他說:「我的心曾經愛過?我發誓沒有,看!因為我從未見過真正的美人,直到今晚。」

阿波羅、羅密歐和電影院入口處的我似乎都受到一股飄忽不定的力量的支配,它點燃了我們無法控制的激情。難怪維納斯和朱庇特的兒子愛神丘比特會表現為一個小孩,他任性地射出他的箭,隨意地把兩個人撮合在一起。無論是否有丘比特的幫助,我們為什麼會被某個人吸引,而不會被另外一個人吸引呢?想一想派對的場景。如果我們的目的是找到愛人,那麼當進入擁擠的房間時,我們首先會做的事情是快速掃描一遍,發現並聚焦於我們認為可能適合我們的人。

早在神經學出現之前,光學啟發人們用充滿詩意的方式表達愛。在13世紀的西西里島,在偉大的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Ⅱ)的宮廷詩歌里,點燃愛情的是視覺事件。各種各樣的科學家、藝術家聚集在腓特烈的宮殿里,其中有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公證員兼詩人賈科莫·達·倫蒂尼(Jacopo da Lentini),他很擅長創作十四行詩,這是他吟詠愛情時喜歡使用的形式。正如我在前面章節中提到的,我也很喜愛十四行詩,巧合的是,我成長的地方離賈科莫的家鄉倫蒂尼不遠,這裡也是十四行詩的誕生地。以下是賈科莫特別著名的十四行詩:

愛是一種慾望,它由心而生

透過充盈的巨大快樂

眼睛先產生愛,心給予它滋養

……因為眼睛把它們所看到的一切都展示給心,無論好壞……

如今我們知道,愛的主要器官不是心。無論愛之箭到底是什麼,它會射穿眼睛,刺入大腦深處,直達丘腦。視覺信息在丘腦得到加工,然後被傳遞到梭狀回面孔區。在見到另一個人時,我們通常會先關注面部。面部能夠透露出一個人情緒狀態的線索。專門負責人臉識別的腦區與杏仁核及前額葉皮層相連,這是情緒體驗的兩個調節器。

很多探究愛情的研究會給接受腦掃描的被試展示戀人的照片。在掃描儀里,你肯定不能再造浪漫相遇的全部體驗,但可以試著觀察視覺輸入如何喚起並保持一個熱戀者的情緒反應。2000年,倫敦大學學院的安德烈亞斯·巴特爾斯(Andreas Bartels)和森馬·澤基(Semir Zeki)請一些自稱正處於熱戀中的人參加他們對戀愛的神經系統的研究。在掃描過程中,所有被試都會看到戀人的彩色照片,他們的戀愛關係平均持續了兩年多一點。在另一項類似的研究中,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的阿瑟·阿倫(Arthur Aron)、海倫·費希爾(Helen Fisher)和他們的同事招募了同樣數量的正處於熱戀中的被試,只是他們的戀愛關係不長,頂多持續了17個月,因此處於戀愛的早期階段。

除了測量大腦活動以外,所有被試還要完成問卷,以此對他們的戀情進行評級,量化他們的愛情。研究者要求他們對一些陳述打分,比如「X時時刻刻都在我心裡」「我對X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我渴望了解X的全部」「當我做讓X開心的事情時,我也感到開心」。這些問題聽起來可能很普通,但它們確實有助於心理學家評估戀人的熱戀程度。

兩項研究是互相吻合的,揭示出類似的結果。皮層下的這兩個腦區特別活躍。一個是腹側被蓋區,它覆蓋著腦幹。另一個是尾狀核,它是位於大腦中心的一個形狀像字母C的結構,橫跨在兩側丘腦之上,之所以被命名為尾狀核,是因為它的前部較寬,有一條比較細的尾巴。實驗結果還包括另一個皮層下腦區伏隔核。正如我在前面章節中所描述的,所有這些腦區主要調節獎賞與動機,它們浸泡在多巴胺中,能夠喚醒慾望。腹側被蓋區和伏隔核也與視覺系統相連。

任何熱戀過的人都認得出與多巴胺相關的行為:過度活躍,驚人的積極性,不知疲倦。因為痴情,我在寫詩中度過了很多個不眠之夜。

多巴胺能夠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當我們熱戀時,它使我們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戀人身上。我們只想著這一個人,無法思考其他任何事情。他被排在很高的優先順序上,周圍人都變得無關緊要。這種固定而專一的注意力使我們能夠聚焦於熱戀對象的細節,並記住這些細節。我們能記住他們的穿著、他們說的話,能描述出和他們一起就餐的餐廳、分別時他們的面部表情。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還顯示,此時杏仁核的活動性降低了。杏仁核是情緒生活的中心,恐懼反應主要產生自這裡。難怪在熱戀階段看到所愛之人會導致杏仁核的活動性降低,而在很早的階段並不會如此,因為看到所愛之人產生的歡欣、信任和安全感會驅除恐懼。

內容簡介

《情緒是什麼》,(意) 喬瓦尼·弗契多著,黃珏蘋譯,湛廬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年3月版

科學家們宣稱,他們從大腦里找到了情緒的秘密。然而,憤怒、內疚、焦慮、悲傷、快樂……這些陰晴不定的情緒,真的能被總結成簡單的方程式,透過神經科學、心理學或遺傳學讓人一一透視嗎?對情緒的科學描述,真的足以說明我們的感受嗎?

在《情緒是什麼》中,歐洲新銳神經科學家喬瓦尼·弗契多以科學家的理性和藝術家的筆法,分7章探討了憤怒、內疚、焦慮、悲傷、共情、快樂和愛這7種情緒。每章以一個作者親身經歷的情感小故事為引子,介紹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對這種情緒的研究進展,並進一步檢討了科學方法的不足與爭議。

(本文為騰訊文化簽約的合作方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文化 的精彩文章:

您期待的,終於來了!living space 盛典 系列講座x展覽即將亮相
出生不由自己,但人生可以

TAG:騰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