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龍頭商超搶位終結 新零售開啟新棋局

龍頭商超搶位終結 新零售開啟新棋局

華潤萬家入駐京東到家,這是華潤集團和騰訊公司戰略合作落地的第一步,也是全國性超市品牌新零售站隊選擇的劇終。阿里和騰訊的新零售超市板塊基本定局,前者擁有聯華超市、大潤發、盒馬鮮生,後者方陣里站著沃爾瑪、家樂福、永輝超市、華潤,接下來的大戲是真槍實彈的改造動作,完全不同於傳統感官體驗的大賣場將在未來幾年裡陸續出現,這也許是大賣場進入中國20多年來最大的一次變革。

華潤萬家進駐京東到家

華潤萬家與京東到家共同宣布,華潤萬家在杭州及南京的大賣場業態正式入駐京東到家,雙方將共同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和數字化的服務能力。此前,華潤萬家和京東到家已經簽署了全面合作協議,華潤萬家旗下各零售品牌都將入駐京東到家。除了首批入駐的杭州、南京大賣場業態外,還將陸續涵蓋全國30多個主要城市的2000多家門店。

如果以規劃中的2000多家華潤萬家門店入駐來看,這是目前京東到家平台上規模最大的零售品牌。華潤萬家是中國最具規模的零售連鎖企業之一,在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的242個城市擁有3162家自營門店,員工人數23萬。2017年華潤萬家全國自營門店實現銷售1036億元,連續數年成為中國銷售額最高的零售連鎖企業。

華潤萬家和京東到家的合作機會來自於幾天前剛剛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華潤集團和騰訊公司。在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高峰論壇上,華潤集團與騰訊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聯手在智慧城市和物業管理、醫療健康、雲和大數據、智慧零售等領域展開緊密合作,調動各方面資源,合力打造一整套場景數字化解決方案。其中在智慧零售領域,圍繞華潤的零售產業,以互聯網工具、大數據、雲平台等作為賦能手段,雙方將重點打造新一代智慧零售標杆門店,對試點城市的華潤萬家「大賣場」門店進行全面科技賦能;結合華潤集團的商場超市、生活小區、咖啡連鎖等各場景,以騰訊公司小程序、公眾號等為載體,充分發揮騰訊公司社交流量與場景優勢,完成這兩方面的優勢互補。

阿里和騰訊的線下布局

作為最後一個站隊的全國性超市品牌,華潤萬家最終選擇了騰訊,過去一年多風起雲湧的新零售站隊也隨之畫上了一個句號。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2018中國「互聯網+」數字經濟峰會上表示,騰訊的目標不是要進入各行各業,取而代之,而是要成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

只做「數字化助手」的騰訊憑藉這一觀點拉攏了不少新零售隊友,從2017年底開始至今,永輝超市、家樂福、萬達商業、海瀾之家、步步高以及剛剛加入的華潤萬家,已經形成了規模龐大的京騰系新零售戰隊。永輝超市創始人、CEO張軒寧認為,騰訊的去中心化賦能連接了更多的合作夥伴,這也是永輝參與其中的原因之一。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今年初,王填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新零售時代以來,中國的規模零售企業幾乎都被線上的幾大流量運營商拜訪過,自己和阿里、騰訊兩邊都有很多的交流。他將阿里和騰訊的新零售分別比喻為「蘋果系統」和「安卓系統」,認為前者是一種帝國生態,後者是一種盟國生態。

這一比喻恰當地描述了阿里和騰訊對各自旗下新零售資源的態度。阿里入股線下零售企業一般都會以控股為目的或者取得二股東的地位,比如阿里私有化高鑫零售,阿里通過易果生鮮獲得了聯華超市18%的股份,成為後者的二股東;阿里子公司阿里澤泰通過協議受讓、認購定增股票、認購可交換債等方式持有三江購物32%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阿里的這一態度可以從今年初高鑫零售發布的公告中看出原因,高鑫零售2017財年年報發布的同時,也發布了高鑫零售董事會主席、同時也是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的股東信,張勇認為,「2016年阿里巴巴提出了『新零售』,不是提出一個概念,更不是製造一個熱點,而是我們真的相信,我們相信互聯網的世界和實體的商業世界是一個世界」。既然是同一個世界,那麼採購、營運、營銷、客服及供應鏈等零售企業運轉的每一個鏈條都將處於同一個掌控之下,而不是只做傳統企業不擅長的部分。

數字化改造大戰

高鑫零售、沃爾瑪、家樂福、永輝超市、華潤萬家等全國性超市品牌和步步高、聯華超市等規模性區域超市品牌已經全部完成新零售站隊,剩下的超市品牌對於想要在新零售中大幹一場的阿里和騰訊來說價值不大。圈地運動已經完成,只待平地起高樓。

張勇在上述股東信中還表示,「我們有充足的信心和清晰的路徑,在新的一年裡,將『新零售』開花結果」。同時承諾,「2018年,我們共同努力,把高鑫零售打造成全球新零售的明珠」。在新零售這一概念橫空出世兩年來,盒馬鮮生、超級物種、掌魚生鮮、無人便利店等各式各樣的混合業態陸續出現在大眾視野,但基於傳統零售升級改造的新零售,目前還並未有可圈可點之處,而這才是新零售最廣泛的組成部分。

傳統零售品牌之所以接受阿里或者騰訊,不外乎對方擁有自己無法達到的資源。從最開始無視電商、對抗電商再到紛紛上馬電商項目希望線上線下全渠道運營追趕電商,經過這三五年的折騰,零售企業在電商上花費的人力、物力、資金並不是小數目,然而截至目前也沒有一個成功的項目值得討論,即使僥倖存活,也並不如意,放棄與否都是艱難的選擇。與此同時,電商企業在經過高速增長之後到了一個流量瓶頸期,而線下門店擁有天然的大流量,比如,步步高旗下數百家門店每天有300多萬的客流,光長沙梅溪湖新天地店一年的客流量即達2700萬人次。進軍線下成為電商的生存路徑之一,而接受電商企業也是線下零售止損並進一步發展的最好選擇。

華潤萬家稱,希望通過京東到家流量賦能、履約賦能、商品賦能、門店賦能和用戶賦能五大賦能模塊和華潤萬家覆蓋全國的實體零售門店和高質量的供應鏈,雙方將共同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和數字化的服務能力。張勇表示,2018年,高鑫零售在持續穩步拓展店鋪的基礎上,基於「新零售」升級有三大核心策略:門店數字化改造、多業態多渠道發展、重新定義大賣場。王填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步步高與騰訊的合作,在存量挖掘之外,還將共同對實體店流量進行數字化資產管理和變現。可以看出,在合作中,傳統零售商並未將簡單的銷量提升、轉化率提高作為目的,而是直指更為深入的數字化服務。數字化是傳統零售的當務之急,也是新零售的題中之義,一旦將店鋪選址、人群觸達、客群營銷、動線分析、產品導購、支付到最後離店的整個流程全部實現數字化,那麼實體門店將呈現出另一番價值,消費者、商品、場景關係重構,形成新的生態,這才是新零售「新」的所在。北京商報記者 邵藍潔/文 王飛/製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商報 的精彩文章:

韓國工時改革能否打破加班魔咒
監管趨嚴 一季度小貸類ABS產品發行放緩

TAG:北京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