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雲生似蓋,霧起如煙」

「雲生似蓋,霧起如煙」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在咿呀學語的時候,就開始學習背誦唐詩。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即使童年時還不能理解那些詩句的意思,但在朗朗上口的韻律聲中,總能體會到潛藏在漢語深處的獨特之美。

圖片來自 Apple Store 春分日主題,作者未知

其實,《唐詩三百首》是清代人從《全唐詩》中挑選出的詩歌集,是為學童準備的「啟蒙教材」。這些精心挑選的三百多首唐詩,每一篇都堪稱唐代詩歌的代表作。

如果我們只讀過這些佳作,恐怕會對整個唐代詩歌文學產生極其美妙的想像——彷彿唐代人人皆擅長吟詩,而且篇篇都是絕妙佳作。

事實上,目前存留的《全唐詩》共有近五萬首,收錄了兩千多位詩人的作品。然而在這些作品中,並不是每首都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代表作那樣令人稱讚。

就連寫出了有著「孤篇壓全唐」之美譽的《春江花月夜》的著名詩人張若虛,他僅存的其他詩作有的也稀鬆平常得好像是別人冒名偽作。

而且縱觀《全唐詩》,有一半以上都是文人之間的應酬之作。這幾乎成為了唐代文人生活方式的一個表現。因為中唐以後,詩歌唱和成為了文人之間的流行方式。

比如最有名的一對好朋友元稹和白居易,兩人之間就寫了無數互相應答的詩作。這邊白居易寫了一首《折劍頭》,那邊元稹就和了一首《和樂天折劍頭》(白居易字樂天)。

圖片來自 Apple Store 春分日主題,作者未知

不過,寫詩確實是唐人的日常活動。但也是種文化的負擔:

一赴宴要寫詩,

一出遊要寫詩,

一不小心被貶官了也要寫詩,

一不小心聽說好友被貶官了還要寫詩……

唐代人真的有這種天賦技能——時時刻刻都有靈感,提筆就能寫詩么?

其實有這個疑問的不只是我們,從日本遠道而來求學的著名僧人空海,也曾經非常好奇。

空海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開山祖師。他曾在年輕的時候跟隨遣唐使來到長安,拜在青龍寺高僧惠果門下學習佛法。當時的長安文壇誕生了一大批享譽後世的著名文學家、詩人,包括白居易、柳宗元、韓愈、元稹、劉禹錫等等。

和我們一樣好奇的日本留學僧空海,默默觀察了詩人們日常寫詩的秘訣,後來終於揭開了這個驚天大秘密!並且還將這個秘密記錄在自己的著作《文鏡秘府論》中。

原來唐朝文人隨時隨地寫詩的秘訣就是——

他們會隨身攜帶一個「小抄」,上面摘錄了古今以來的絕妙好句,一旦遇到需要靈感創作的場合,就趕緊掏出這個小冊子翻啊翻,總能翻到一條激發出自己靈感的句子。

厲害了!唐人寫詩也是要打小抄的……

空海還在《文鏡秘府論》中收錄了一個名叫「九意」的隨身冊子。

這個「九意」的小冊子里,摘錄的是「春、夏、秋、冬、山、水、雪、雨、風」九種類別的詩歌意象,並在每一類別下分別收錄了數百條四字詞語。

例如在「春」的意象下,就有:

雲生似蓋,霧起如煙。(寫山行)

窗中落粉,瑟上鳴弦。(寫閨趣)

金池水綠,玉苑花紅。(寫遊園)

嬌同漢婦,態若湘妃。(寫美人)

朝悲鳳幕,夜泣鸞帷。(寫閨怨)

……

等等諸如此類。

圖片來自 Apple Store 春分日主題,作者未知

可見,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人也和我們一樣,要應酬、會失業,寫不出詩來還要翻翻小抄。外國留學僧們在長安生活,對自己的所見所聞也會好奇,也會將它們記錄下來帶回國內。是不是很像我們現在發微博、朋友圈呢?

你想知道唐代人的日常生活狀況么?

你想知道唐代人的就業率么?

你想知道長安的租房信息么?

你想知道外國留學僧的「唐漂」日常么?

儘管時光轟隆,碾過了一千年,但那些塵封的鮮活往事,我們在這裡為你一一奉上。

文 / 子之

訂閱須知

3回 |只需9.9

- 更新完畢 聽個痛快 -

本專輯由配音界著名CV寶木中陽,傾情講述。

如何訂閱?來,跟我學,兩步搞定——

參考資料

[ 五代後晉 ] 劉昫 等. 點校本二十四史 · 舊唐書(全十六冊). 北京:中華書局,1975

[ 北宋 ] 歐陽修 / 宋祁 等. 點校本二十四史 · 新唐書(全二十冊).北京:中華書局,1975

何群. 白居易的「湘靈情結」與《長恨歌》[J]. 語文建設,2015

朱金城. 白居易年譜[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佚名. 白居易為官經歷和官職介紹

王曉秋. 中日文化交流史話 [M]. 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

王勇/中西進 主編.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10——人物卷 [M].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王曉秋. 中日文化交流史話[M]. 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

王勇/中西進 主編.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10——人物卷[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俞平伯. 《長恨歌》及《長恨歌傳》的傳疑 [J]. 小說月報,1929

周煦良. 關於《長恨歌》的通信 [J]. 晉陽學刊,1981

李宗為. 論楊貴妃的傳說以及《長恨歌》之恨 [J]. 晉陽學刊,1982

張中宇. 《長恨歌》「隱事」說辯證 [J]. 銅仁學院學報,2011.13(5): 14-17

袁開濟. 也談楊貴妃之死——與俞平伯先生商榷 [J]. 湖北大學學報,1987

陳尚君. 六十年來國內《長恨歌》研究述要 [J]. 文史知識,1983

張天健、張起. 關於《長恨歌》楊貴妃馬嵬坡生死及墓葬揭秘——唐詩揭秘之二 [J]. 古典文學知識,2011

註:本專輯所述史實,均以《舊唐書》為準,《新唐書》僅作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為你讀詩 的精彩文章:

什麼是好的工作,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TAG:為你讀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