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萬別花眼!醫、殹、醫、毉大不同,跟小編一起咬文嚼字話中醫

千萬別花眼!醫、殹、醫、毉大不同,跟小編一起咬文嚼字話中醫

這四個字在形、音、義等方面頗為相近,在發展中其本義及內涵又經過了不同程度的演變,極易被混淆,尤其是出現在古籍中時更易引起誤解。

下面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四個字的產生、本義及演變過程,並從中領略中醫藥文化的博大與精深吧。

第一步:解密源頭

要說清楚這四個字,就要先從漢字的構成方法說起。漢字的構成方法主要有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六種形式,少部分漢字則兼而有之。與此同時,漢字又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等字體的演變,有些字無論從書寫、形狀還是內涵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新中國成立之前使用的漢字是繁體字,繁體字較好地保留了文字本身的特有結構及構成方法,特徵明顯,讓人第一眼看上去就可以比較容易地辨別其成字方式和基本含義,因此識別起來相對簡單。

1956年,中國開始使用簡化字,有的字形發生了重大變化,如果不知道文字的繁體字及其演化過程,僅憑簡體字去識別音、形、義相近的字就困難了許多,甚至容易望文生義。

第二步 說文解字

「醫」的本義為盛箭的袋囊,與疾病無關。「醫」發音為yī,一聲,是個會意字,外「匸」(音xì)內「矢」。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言:「醫,盛弓弩矢器也。」《說文解字》是一部經典釋字著作,但其缺陷在於對許多字的解析往往過於簡奧,不易理解。清代後期廣東人徐灝對其做了註解,他在《說文解字注箋》中對「醫」字做了如下注解:「匸,有所挾藏,言其中可以藏物也。」古代稱箭為矢,象徵著武力,所以「醫」字的本義就是將箭矢及弓弩放置在袋囊中。《說文·匚部》「醫」字下曾引《國語》:「兵不解醫。」即士兵們把裝有弓箭等武器的袋子掛在身上(隨時準備投入戰鬥)。

是故,「醫」字的本義為盛箭的袋囊,與軍事有關,而與疾病及治療無關。「殹」字的本義是叩擊發聲,與治病有關。

「殹」字的本義是叩擊發聲,與治病有關。殹發音為yì ,四聲,是個形聲字,從「殳(shū)」。《說文解字》云:「擊中聲也。從殳醫聲。即「殹」為代表治病時發出的叩擊聲,也有人理解為病人因痛苦而發出的呻吟聲——因疼痛所以需要救治。所以,「殹」字的本義就是(治病時)叩擊發聲,與治病有關,已經具備了現代「醫」的部分內涵。

輸12

醫的本義是指治病的人。醫發音為yī,一聲,是個形聲兼會意字。

《說文解字》中說:「醫,治病工也。殹從酉……《周禮》有醫酒。古者巫彭初作醫。」這段話有三層意思。

一是「醫」是指給人治病的人,通俗地講就是過去的郎中、現在稱醫生或大夫的這個群體。二是最早的醫生是「巫彭」(《中醫大辭典》稱「巫彭,上古時代巫醫,相傳為黃帝之臣」)。三、醫」為什麼從「酉」呢?這是因為「醫之性然,得酒而使」,「醫源於酒」,「酒所以治病也」。換言之,治病時需要酒(起消毒或作藥引子使用),所以從「酉」。。

「毉」本義就是「醫」。「毉「發音為yī,一聲,同樣是個形聲兼會意字。 上「殹」下「巫」,「毉」為何從「巫」,要從中國的巫文化說起。《說文解字》對此的解釋是:「巫,祝也。」簡言之,巫是通過舞之蹈之而形成一個「氣場」使疾病「消失」,在古代醫巫不分的情況下這當然有相當多的迷信成分。換言之,「巫」是過去醫學的另一種形式。「毉」就是最初的「醫」字,後來就演變成了「醫」。

輸12

結論

總之,在古代除「毉」通「醫」外,醫、殹、醫三個字是相互獨立的,其內涵各不相同。

目前這四個字中最常見的是「醫」字——1956年1月《漢字簡化方案》中將「醫」字作為「醫」的簡化字,書寫起來方便了許多。

「醫」字的本義在一般字典、詞中已難以查到,但《辭海》中「翳」條第五項中可查:「『醫』作『翳』,古代盛弓箭的器具。」

從使用上看,「殹」字已基本從現代常用字中消失;「醫」在使用繁體字的港澳台或東南亞等地區以及醫學著作或論文中時常可見;而毉則只有在藥典古籍中才能查到,在今天的生活中已經很難見到了。

如果不了解演變經過,想分清楚這幾個字並不容易,中醫藥中有不少類似情況,看似音相近、形象似、意相同,其實並不完全一樣,證、症、征就屬於這種情況。

對這種情況,一般讀者分辨不清影響可能不大,但對中醫藥從業者而言還是應知其本源、解其本義、熟其延伸。管中窺豹,由這幾個易混淆的字就可以看出中國文化、文字及中醫藥文化的精深博大,值得醫學人員細細研讀、琢磨與思考。

敬告讀者:本公眾平台的留言功能正在開通中,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無奈的人走上不歸路
睡覺時:枕頭下藏一「寶」,屋主人越住越發財,家庭興旺發達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