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來書信還有這麼多叫法,長知識了

原來書信還有這麼多叫法,長知識了

?

尺素,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有「雙魚」「雙鯉」「魚書」等。

雁足,雁帛、雁書、鸞箋——《漢書》記載蘇武故事,言蘇武被拘匈奴,牧羊於北海,後來漢朝廷要求匈奴放歸蘇武,匈奴謊稱武已死。漢使則謂單于,漢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著帛書,說蘇武等在某澤中,單于只得放蘇武歸漢。於是,書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書等代名詞。宋時蜀地善制十色彩箋,箋上隱然有花木麟彎圖案,這樣,書信又多了一個別稱:鸞箋。

梅花,

贈范曄詩

南北朝:陸凱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太平御覽》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載: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並贈此詩。按范曄籍貫順陽(今河南淅川縣),自其祖父時遷居丹陽,出仕後一直在劉宋為官,元嘉八年曾隨檀道濟北伐,但未至長安。陸凱仕北魏為官,長安時屬北魏,陸凱當有機會在長安。此詩疑是范嘩贈陸凱。如明代唐汝諤《古詩解》注云:曄為江南人。凱字智君,代北人。當是范寄陸耳。凱在長安,安得梅花寄曄?今人曹道衡認為北魏之陸凱與范曄年輩不同,相隔甚遠,或許南朝時另有一陸凱,作贈范姓某人。余冠英將此詩定為宋詩,今從之。

黃耳。黃犬音。晉初大詩人陸機養了一隻狗,名叫黃耳,甚受主人喜愛。陸機久寓京師洛陽,十分想念江南的家鄉,有一天便對黃耳開玩笑說:我很久不能和家裡通信,你能幫忙傳遞消息嗎?不想這隻狗竟搖著尾巴,連連發出聲音,似乎表示答應。陸機大為驚詫,立即寫了一封信,裝入竹筒,綁在黃耳的頸上,放它出門。黃耳不僅把信送到了陸機的家裡,還把家人的回信帶了回來。家鄉和洛陽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黃耳只用了二十天。後來,黃耳就經常在南北兩地奔跑,為陸機傳遞書信,成了狗信使。為了感謝「黃耳」傳書之功,它死後,陸機把它埋葬在家鄉,村人呼之為「黃耳冢」

箋。

以前供題詩或寫信用的精美的小幅紙張稱為箋。如唐代女詩人薛濤自製深紅小彩箋寫詩,當時 人稱「薛濤箋」 。現代一般信紙也稱信箋。因為用箋寫信,所以也稱書信為箋。如魯迅《書信集·致 吳渤》 :「附上一箋,請持此箋前往一取為幸。 」

用箋字領頭的書信別稱還有:

箋札:清人葉廷琯《吹網錄》 :「余因胡心耘得交季言,箋札常通,終未一面。 」

箋書:如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 :「郡縣民庶,競修箋書,朝夕輻輳 (fúc òu 音福湊 ) ,几案 盈積。 」輻輳,即聚集。

箋簡:清人繆良所寫《珠江名花小傳》 :「數日復貽箋簡。 」

箋繒:繒與素、帛等都是絲織品,箋繒也指書信。如南朝人徐陵《與李那書》 :「脫惠箋繒,慰其翹 想。 」翹想即懸念。

緘,啟。

緘、啟:都是書信的別稱。如魯迅《書信集·致李秉中》 :「十日以來,幾於日以發緘更正為事,亦 可悲矣。 」宋代人沈作哲《寓簡》 :「秦熺狀元及第,汪彥章以啟賀會之。 」 (秦熺、汪彥章、會之皆人 名 ) 由緘、啟構成的書信別稱還有:

緘札:李商隱《春雨》詩:「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玉璫指玉制耳飾。雲羅本指如網 羅一樣遍布上空的陰雲,這裡借指整個天空。

緘素:明人張羽《懷友》詩:「攜賞邈難期,庶望遺緘素。 」

書緘:《水濟傳》第四十七回:「李應教請門館先生來商議,修了一封書緘。 」

緘書:杜甫《奉漢中王手札》詩:「前後緘書報,分明饌玉恩。 」

緘翰:唐李匡義《資暇集》 :「四方緘翰,日滿閽者之袖。 」 (閽者指守門人 )

緘題:本指信函的封題,但亦指書信。如白居易詩句:「緘題重疊語殷勤」 。

緘封:既指封閉、封口,也指信函。如蘇軾《謝孫舍人啟》 :「不遺衰朽,過辱緘封,永敦為好之懷, 深負難酬之作。

書啟:古代專指下級對上級的信件,歐陽修《與陳員外書》中曾說:「下吏以私自達於其屬長,而有

所候問請謝者,則曰箋記書啟。 」後來也用為信札的通稱。如《剪燈新話·翠翠傳》 :「書啟堆案,元 人裁答。 」

青鳥。神話傳說中為西王母取食傳信的神鳥 《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 ,三青鳥居之。」郭璞註:「三青鳥主為 西 王母 取食者,別自棲息於此山也。李商隱詩。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紅葉。唐,孟棨《本事詩.情感》:「顧況在洛,乘間與三詩友游於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葉,題詩上曰:『一入深宮裡,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況明日於上游,亦題詩葉上,放于波中,詩曰:『花落深言鶯亦悲,上陽宮女斷腸時。帝城不禁東流水,葉上題詩欲寄誰?』後十餘日,有人於苑中尋春,又於葉上得詩,以示況,詩曰:『一葉題詩出禁城,訛人酬和獨含情?自嗟不及波中葉,蕩漾乘春取次行。』」關於「紅葉題詩」的記載很多,其事則不同。宋.劉斧《青瑣高議.流紅記》記述為於佑事。唐.范攄《雲溪友議》卷十,記述有盧渥事。宋.王銍《侍兒小名錄》記載有進士賈全虛事。此外,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九,計有功《唐詩紀事》也有載述。

傳語,取自岑參詩,逢入京使,馬上相逢無紙筆,平君傳語報平安。

另外書信還有家書」 、 「家稟」 、 「家問」 、 「家報」 、 「鄉書」 、 「鄉 信」 、 「竹報平安」 、 「錦字」 、 「錦書」 、 「錦文」 、 「錦中書」 、 「錦字書」 、 「大書,「手書還稱「親筆信」 、 「手札」 、 「手翰」 、 「手啟」 、 「手柬」 、 「手筆」 、 「手記」 、 「手帖」 、 「尺墨」等 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今論 的精彩文章:

TAG:古詩今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