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I與大數據給教育行業帶來了哪些變革契機?

AI與大數據給教育行業帶來了哪些變革契機?

近日,中國教育學會攜手學霸君在國家會議中心共同舉辦「2018年會員日暨新技術支持未來教育展示觀摩」活動,在《教育新探索——AI與大數據如何助力教與學》論壇中,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戴家干、學霸君創始人兼CEO張凱磊、學霸君首席科學家陳銳鋒、人大附中總校信息中心主任趙海濤、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李玉順等來自學界、業界和教育一線的專家學者、研發團隊和優秀教師出席了本次活動,圍繞「AI與大數據助力未來教育」這一話題,共同探討目前教育工作中的突出問題,技術推動教育變革的具體應用,以及技術賦能教育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目前中國教育最大問題是什麼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戴家干從國家考試評價機制的視角闡述了當前考試評價改革的三點不足。他總結道:「一是制度層面上,站在絕大多數人不成功的角度,把沒有考上名校、重點高校看作是一種失敗;二是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沒有別的就是分數;三是大量的數據浪費,一個孩子從小學六年級到高中畢業,12年中經歷過大大小小的測試、考試,最後只得到一個分數,而考試背後海量的、可以反映學生潛能和思維模式的數據完全被浪費掉。」AI與大數據給教育行業帶來了哪些變革契機?

圖: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 戴家干學

霸君創始人兼CEO張凱磊認為,目前教育領域的最大矛盾是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日益增長的需求同非常落後的教育法之間的矛盾。他進一步解釋道:「我們今天所有的教學都是落後教育法,基本上是當時來自英國工業革命對人的要求,統一的教學水平,這個過程完全忽視了人的個性化。」

用AI改變教育遇到絕佳契機

目前,教育產業風頭正勁,許多教育公司都嘗試通過技術研發和應用,以期改善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成效。

近期教育部出台的《高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推進智能教育的發展」,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賦能,推動學校教育教學變革和學校治理方式變革。

學霸君創始人兼CEO張凱磊說:「在國家出台人工智慧發展戰略之前,我們也積极參与其中,並且將如何利用人工智慧提高效率寫入戰略中。目前我們的技術研發和國內外科研院所保持緊密聯繫,我們一系列的核心技術都是和這些實驗室共同合作的成果,未來還將展開更多合作。」

張凱磊談到,學霸君是一家教育公司,只不過是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核心任務在於能不能研發出面向不同學生達到最高效率的系統,提升教學效率。

張凱磊認為,智能機器具有極強的計算和記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指導學生解決複雜問題。「機器可以做到面對一道題,做到步驟級別的輸出,展現出一道題目裡面到底考了哪個知識點。在讀懂題目的基礎上,用已知的知識把複雜問題分解為簡單問題然後解出來。」他說。AI與大數據給教育行業帶來了哪些變革契機?

圖:學霸君創始人兼CEO 張凱磊

論壇中,學霸君教研負責人焦富函介紹了學霸君AI學的相關應用。焦富函介紹說,學霸君AI學可以實現智能題庫和精準教學目標。學霸君AI學可以實現自動解題,並且從多個維度給每道題目打上標籤,例如知識點、題型、計算、知識含量、數學思想、方法、難度以及情境,還有很重要的前驅和後續知識點。「精準教學」是指,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布置相應的課後習題,後台自動批改作業,批改結束後,教師會收到一份非常精細的報告。之後,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調整第二天的教學內容,做有針對性的指導。

學霸君技術副總裁苗廣藝從技術層面分析了人工智慧解放教學生產力的具體路徑。他介紹說:「一是題庫的生產,將題庫中所有題目進行結構化;二是對所有公式做LaTeX化;三是引入大量自動化演算法進行系統開發。苗廣藝認為,教育行業的出發點不是技術,而是思考如何解決老師的問題、解決學生的問題。「我們思考教育行業痛點在哪兒?需求在哪兒?人工智慧技術只有和教育行業深度融合才能真正發揮技術的價值。」他說。

學霸君首席科學家陳銳鋒介紹了教育產品的底層技術架構,即海量數據體系的構建和應用。「我們把攝像頭放在筆上,把學生每一筆、每一划、每一個時間點真實記錄下來。一個班級千人千面,可以把時間軸記錄下來,看這個小孩寫什麼、寫多快、停留在哪兒、時間怎麼分配,只要跟他的步驟關聯起來,就可以知道他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有了這個數據可以進一步通過數據挖掘分析一個人的專註度、一個人學習的動量。」所有整合的數據打通就形成了一個網路結構,最後利用這些數據開展個性化學習的應用。例如,機器可以自動估算學生的能力和題目的難度、自動匹配合適的題目,並督促學生多次練習。

ATA創始人兼董事長馬肖風感嘆道:「未來像我們原來做的學業評價的方式,會不會在數字化的過程中完全被現在的過程性評價替代掉,我認為完全有可能。」

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戴家干評價道:「學霸君在做大數據、AI(這些技術應用),不僅僅是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題,更主要的是這背後的解題邏輯和思維,更體現出這個學科的語言、思維、邏輯、歷史、基因。」

來自學界和教學一線的學者、教師也結合教學研究實踐,分享了自己對於人工智慧應用於教育行業的一些看法。

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教育技術處主任李成金說:「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來說,人工智慧批閱確實把老師從低效重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教師可以根據後台詳細的數據分析,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另一方面,對學生的改變更大,它把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充分挖掘出來,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錯題情況,由系統推薦練習題,繼續鞏固提高。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對學生和教師的評價都有了一個過程性的記錄。」

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李玉順認為:「把人工智慧結合大數據一起推動教育行業發展是非常有前瞻性的研究領域。我們能看到數據在整個層面上,從試題結構的解構,到學習行為數據的採集,到基於學科知識圖譜適應性的應用,我覺得它從學科的視角、從學習流程全程的視角,把這個產品做得很通透,這個東西對學科老師是一種幸事。我自己感受技術系統向個性化信息方面,它在追求過去我們做不到的教育理想,怎麼樣能夠做到有教無類。」

未來教育應該是什麼樣

論壇中,與會嘉賓還共同探討了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戴家干認為:「新時代,我們的教育是面向未來的,同時未來的教育必須以人為本,是個性的、多樣性的、選擇性的。人才是一棵大樹,樹尖上是人才,樹底下也是人才,要拔尖人才,也要看到更多的人才。」

人大附中總校信息中心主任趙海濤認為:「作為面向未來的教育,學校首先要做的是重構或者重新定義育人目標,育人目標要聚焦在核心素養上面。我們知道AI技術已經可以讓學生從重複的記憶中或重複的做題中解放出來,我們應該培養學生更高階的能力,比如創造能力、綜合運用能力。」

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李玉順認為:「有了這樣的互聯網教育產品,,教師在教學層面上,一定要站在教育設計適應互聯網時代特徵方面進行教育設計,這種設計不僅僅是我們從課堂的觀察得來的,也是從學科專家視角得來的。」

針對目前教育資源分配不平衡的問題,學霸君創始人兼CEO張凱磊介紹說,學霸君AI學智慧教育平台已經開始在拉薩中學應用,「那個地區是非常典型的教育資源極度缺乏,未來目標是用這套系統把優質教育資源從人大附中輸送到拉薩。把技術普及到教育資源匱乏的地區是我們一定要做到的事情,要讓普通人享受到這些服務。」

來源:網易智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教觀察 的精彩文章:

幼兒美術教育該追求結果還是過程?

TAG:幼教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