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考古秘聞:一鏟子打下去的驚天寶藏:內含一件禁止出境、三件國寶級文物

考古秘聞:一鏟子打下去的驚天寶藏:內含一件禁止出境、三件國寶級文物

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鏟找東西!探鏟碰巧打在文物上怎麼辦?我們來看一個極為典型的例子,它就是當時一鏟子下去發現不對勁,從而重見天日的「大唐遺寶」——何家村窖藏!

位於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大唐遺寶」特設展廳,展出何家村窖藏文物共計千餘件,包含大量金銀器、瑪瑙器、水晶器、珍貴銅幣、玉器等,全部裝在這兩個大瓮與中間的素麵提梁銀罐之中!


1970年10月5日,在西安市南郊的何家村公安廳下收容所(現水文巷)正在進行基建工作,突然在地基之下距離地表0.8米的時候,突然露出了一個灰不溜秋的陶瓮(下圖右側),裡面竟然是一堆閃耀奪目的金銀器。

而就在這件陶瓮西側0.18米的地方,又發現了一件素麵的銀罐,兩者位於同一水平面之上。

六天之後,考古人員繼續尋找可能存在的遺物,果然在瓮2北側約1米的地方,探鏟方一落下,下面傳出的清脆金屬聲,便另考古工作者為之一震,「有東西」,第二件陶瓮(下圖左側)形制與第一件類似,只是瓮口覆蓋一層銀渣,而探鏟將陶瓮口沿鑽了個洞,就直接打在裡面的銀碗上!

從何家村窖藏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探鏟對於文物的損害確實很難避免,深厚的黃土之下,任何人都無法預知,但也不能就此因噎廢食。儘可能減少破壞,如果已經破壞,那就如實記錄,認真修復,最大程度上保留出土物品的種種信息。


NO1.獸首瑪瑙杯,海內孤品,禁止處境文物!

這件獸首瑪瑙,為俏色瑪瑙質地,紅、棕、白三色相雜;瑪瑙古名為赤玉,佛教傳入後遂稱之為瑪瑙,梵語為「阿斯到家波」;其器型則來自域外,希臘人稱之為「來通」!

NO2.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中國國寶級文物!

此銀壺造型獨特,為仿造游牧民族契丹皮囊壺所制;足與器身為銀版一體錘揲而成,舞馬紋樣模具衝壓而成;舞馬題材可與史載宮廷娛樂相映證,舞馬銜杯祝壽真實不虛!

NO3.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中國國寶級文物!

製作工藝精巧,包含錘擊、澆鑄、切削、拋光、鏨刻、塗金、焊接等7種不同工藝;鸚鵡團花圖案,寓意吉祥象徵美好;內盛半水,十二隻赤金走龍或為道教「投龍」之儀!

NO.4鴛鴦蓮瓣紋金碗,中國國寶級文物!

西方金銀器工藝與東方審美情趣完美結合之作;腹部突瓣裝飾的粟特風格,珍禽異獸相間布局,只見獵物不見狩獵人,東方朦朧意境頓生!

當然,除了這一件禁止處境文物、三件國寶級文物之外,何家村窖藏還有數十件國家一級文物!


其實總結起來,何家村窖藏的珍貴之處有三:

其一,這是第一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次,在唐都京城範圍內,發現這麼集中、豐富的寶藏!

何家村窖藏出土地在大唐興化坊,距離皇城很近,位於含光門大街西側的第三坊之中。

特殊的出土位置,自然也昭示著這批寶藏的身世非凡,以學者齊東方之說:何家村窖藏與租庸使劉震有關,埋藏年代應該在唐德宗建中四年。

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涇陽兵變時,身為大唐租庸使的劉震,必須處理好這批官府財寶,卻因城中大亂,只得回家將隨身攜帶的財寶埋藏起來,在平叛收復長安之後,劉震卻因受偽命官被處以極刑,財寶遂深埋地下再無人知曉!

其二,窖藏本身價值極其巨大,金銀器製作工藝在科技史、工藝史中,均代表了唐代最高水平!

金器總重量達298兩,銀器總重量3900多兩。而且金器與銀器的純度極高,最高者可達98%;製作工藝精湛,將當時的多種工藝完美結合,而且加工精密度很高。

如這件葡萄花鳥紋香囊,充分運用常平架原理,歐洲人將這種裝置稱為「卡爾達諾懸體」,是現代陀螺儀的基礎。

其三,其中文物呈現出濃重的異域文化特色,幾乎是大唐絲路極具精華的縮影!

除了原原本本來自域外的文物,如波斯薩珊的銀幣、東羅馬的金幣,日本國的銀錢之外。

有選擇的吸收外來文化,使之在實用性和觀賞性更適合中國人的品味,這才是唐朝接受外來文化的態度!

這件白玉忍冬紋八曲長杯,曾被定名為「羽觴」,這一詞在古文獻中多用來指漢晉時期的耳杯。但是這種分曲的長形杯卻與「羽觴」差別很大,反而與波斯薩珊的多曲銀杯造型完全相同。

雖然此杯形制雖然完全模仿薩珊樣式,裝飾紋樣卻直接繼承了南北朝已經流行的忍冬紋,堪稱中西文化合璧的產物!

參考:《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陽Sir的考古學之眼 的精彩文章:

中外神話中的三種半人馬,還有近代的波蘭翼騎兵,這之間難道僅僅只是巧合?

TAG:陽Sir的考古學之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