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臨危受命當間諜,身份暴露卻安然無恙,還做了件造福敵國的好事

他臨危受命當間諜,身份暴露卻安然無恙,還做了件造福敵國的好事

公元前247年,一個名叫鄭國的人來到秦國,他肩負著韓國國君的殷切希望,韓國能否保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鄭國能否完成使命。然而,鄭國非但沒有完成任務,反而大大加快了秦滅六國的腳步。

鄭國本是位出色的水利專家,來秦國自然也是靠老本行吃飯。他向秦王嬴政建議引涇水向東注入北洛水為渠,秦王想想似乎也沒什麼不妥,遂批准。

看到這,你也許會奇怪:鄭國怎麼幫著敵國修渠?說好的任務呢?其實,這項水利工程就是韓王採納臣下建議,定下的計策。韓王認為,修水利定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秦國壯勞力忙著鑿渠,自然沒有精力對付六國了。離秦國最近、也是最弱的韓國也就獲得了喘息的時間。這主意聽起來不錯,現實呢,目前也是按照劇本發展,然而,後來發生的一切卻讓韓王捶胸頓足,悔不當初。

不久後,秦國意識到這是韓國設計的一場陰謀,秦王大怒,抓住鄭國,欲殺之。鄭國此時表現得相當鎮靜從容,他對嬴政說:「開始時,我的確是間諜,但是這渠若是修好,難道對秦國沒有好處嗎?韓國氣數已盡,修渠只不過能讓韓國多苟延殘喘幾年,遲早會被滅掉。但對秦國,卻是可以造福秦國數代百姓啊!」一番話說服了秦王。於是鄭國非但沒有死,反而繼續主持水渠修建,後世為紀念鄭國,將這項工程命名為「鄭國渠」。

戰國末期,諸侯間的征伐日益激烈,由此產生的糧草需求大大增加,鄭國渠的修建對於不斷對外擴張的秦國來說,減輕了糧食供應負擔。史書記載,此渠修成後,關中平原由原先貧瘠荒蕪變為沃野千里,糧食產量的增加,不僅使秦國對外作戰的後勤有了強力保障,加快了統一六國的步伐,更是造福了關中百姓。可以稱得上是「功在千秋,利在當代」!

誠然,鄭國不是一個合格的細作,但他無疑是一位偉大的水利專家。歷經滄海桑田,時光流轉,或許已沒有多少人知道鄭國是誰;他的故事,或許早已塵封在卷帙浩繁的歷史長河中。但鄭國實現了他作為一個水利工程師的價值。這,就已足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輝哥歷史精彩說 的精彩文章:

TAG:輝哥歷史精彩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