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怎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怎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文/溫暖媽媽

童年的首要任務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內積累。一個人內在力量強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來才有可能處理好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在人生事物中獲得主動權——這才是培養競爭力的正常順序和邏輯。

——尹建莉

01

前兩天和一位寶媽閑聊,感觸特別深刻:

寶媽的孩子剛讀一年級,每天除了完成學校的功課,複習,還要寫日記,讀英語,閱讀課外書,等這些完成上床睡覺的時間已經將近11點。

周末也安排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跆拳道,國際象棋,圍棋,美術。一周休息半天。

聽完,我愣了一下。這只是一年級的孩子,真心不容易啊!寶媽說孩子喜歡那些課,所以也順著孩子。

寶媽的孩子在起跑線上如此拼,讓我想起了香港的紀錄片《沒有起跑線》,香港的家長為了讓孩子進入名校,從胎教起就開始了教育。

《沒有起跑線》里,有一位家長的孩子學習了很多興趣班,在採訪中,記者問孩子最喜歡什麼?孩子說,最喜歡放假在家裡看電視,打遊戲。家長聽了,也只能笑笑,因為即使孩子有意見,也得讓孩子去讀,否則拿不到很多證書,就會影響入讀名校考試。最終在孩子面試多加名校後,孩子沒能進入名校,只好去參加政府的抽籤活動。還好,抽到了家長報選的學校。

家長說,報讀的學校不是最好的學校,想著競爭太大了,只能退一步考慮。

近日的印度熱門電影《起跑線》,完全是中國家長面對教育時的另類翻版,裡面講述的情景就如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一樣。

電影主人公拉吉和太太米塔是印度的中產階級夫婦,拉吉從學徒認真用心做起,一步步成為了服裝店的有名設計師,擠進了富人的生活。他們的日子本可以過得有滋有味,但是因為女兒要讀書,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軌道。

為了女兒皮婭能讀上名校,他們買房搬進富人區,為參加各種學校面試,報名學習各種培訓班,沒想到都失敗了。最後不得已搬進窮人區,假裝窮人,去搶佔窮人的25%的上學(名校)名額。

影片結束時,拉吉的女兒有幸選入,能進入名校讀書。但拉吉最終放棄了,拉吉說,我們得首先給女兒樹立一個好榜樣,正直、真誠、善良,並且把名額還給了另一位真正的窮人孩子。

拉吉的做法贏得了眾人的認可:培養孩子成才之前,先培養孩子如何做人,而父母以身作則,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起跑線》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不管在哪個國家,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對孩子的教育投入:金錢、人力、關係、資源……

父母只有一個心愿,就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怎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起跑線?

02

朋友的孩子從早教機構開始,選擇的就是高大上的早教機構。這些早教機構硬體設施非常好,早教老師也是專業人士,因此早教費用可不少,不是一般的普通收入家庭能捨得的。

幼兒園也是選擇私立比較出名的幼兒園,小學也是讀私立的貴族學校,光學費一年都要十幾萬。

因為孩子在貴族學校讀書,朋友就對那裡孩子未來的走向有近距離的了解。朋友了解後,非常感嘆,其實,任何時候,教育都要看家長自己,家長教育引導得好,孩子在哪裡都能發展好,家長如果引導教育不好,花再多錢把孩子交給名校的老師也無濟於事。

朋友說,那些讀貴族學校的孩子,有些家長基本不怎麼管,孩子學習也就一般般,讀了貴族學校的高中後考得不好,又參加不了國內的高考,因為沒有競爭力,家長只好送孩子去國外讀一些很一般的大學。

這些大學都是國外排不上名次的學校,有些甚至是野雞大學,有很多有錢的中國孩子進去讀。但是那些孩子都是應付式的讀一讀,畢業後,在國外也無法找到工作,只好回國。回國後,又發現和國內的很多大學畢業生無法比,只好找一份工勉強養活自己。反正家裡也不缺錢,那些孩子更不可能吃苦,一直依靠家裡給的錢過日子。

看得多了,朋友越發對自己的孩子比較上心,一有時間就陪伴孩子。她的孩子各方面發展都比較好,她說和自己用心陪伴孩子,肯在孩子身上花時間有關係。她身邊有些孩子沒有進入貴族學校讀書,但是因為家長用心,並且教育有方法,那些孩子發展也很不錯。

我聽了朋友的分析,比較贊成她的觀點。

記得warmth很小的時候,由於工作的關係,孩子的奶奶帶得多些,warmth到兩歲了也只會說簡單的爸爸和媽媽,其他的不怎麼會說。醫生提醒我帶孩子檢查一下,好在檢查是正常的。那之後,我開始每天用心帶孩子,每天抱著孩子讀兒歌,講故事。半年後,孩子開始開口嘰嘰呀呀說,還會讀兒歌。讀幼兒園後,孩子居然滔滔不絕,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反映孩子總是不停說話。

我真是感覺很欣慰,以前總擔心孩子語言發展有問題,所以非常用心陪伴孩子,還好孩子發展正常。

這件事也提醒了我,教育孩子,父母不能偷懶,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僅是吃飽穿暖,孩子還需要心理營養和精神營養,心理營養和精神營養都跟上了,才能讓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03

尹建莉在《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中,提到:童年的首要任務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內積累。一個人內在力量強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來才有可能處理好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在人生事物中獲得主動權——這才是培養競爭力的正常順序和邏輯。

父母的責任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孩子良好的啟蒙教育,呵護好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在成長中感受到幸福感。

讓孩子在成長中感受到幸福感,的確,如果孩子在當下感覺不到幸福快樂,教育不就失去它的真實意義嗎?

那什麼是幸福感呢?

著名演員黃磊,有一個酷愛讀書的女兒多多。黃磊本人就非常喜歡讀書,除了自己看書,黃磊也經常和多多一起看書。黃磊曾分享到,多多每天必須讀完一本薄的書,只要一睜開眼,就會抱著一本書讀起來。多多還在二年級的時候,已經和黃磊一起翻譯了《聖誕老爸的來信》。

多多的才情在濃厚的書香熏陶下,越來越出色,才讀三年級的多多已經開始寫劇本。我想在讀書中多多更真實的感受是幸福快樂。

warmth每天放學都會做一件事,就是拿起書讀起來。孩子喜歡閱讀,這和兒時的親子閱讀分不開。在孩子還小的時候,親子共讀就成了我和孩子的親密陪伴時光。我們一起聽唐詩,一起讀繪本,一起講故事。在閱讀中,孩子更多感受到的是文學的魅力和語言的色彩。

因為閱讀讓孩子感受到了美,孩子才會愛上閱讀。

讓我值得高興的是,我在陪伴warmth讀書的歲月里,不曾想過要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事情。因為沒有了功利心,孩子的閱讀變得單純而美好。

我只是啟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保護好孩子那顆單純的心思。

教育中,真正的起跑線應該是能激發起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幸福。孩子在學習中體會到愉悅的情緒,孩子才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心底里對知識有渴求和探索慾望。

教育中,真正的起跑線是家長給予孩子良好的啟蒙教育,呵護好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在成長中感受到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質量的親子陪伴 的精彩文章:

教育,拼的是父母的遠見和格局
恐龍滅絕探索——小行星撞擊說

TAG:有質量的親子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