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在德國有過四個住家

我在德國有過四個住家

在德國八個月,我先後在四個不同的家庭住過。

第一個是到達培訓三周的短期住家,本來也是抱著接待客人的心態,大家相處得挺融洽。他們用英語給初來乍到的我介紹著德國的一切,垃圾分類、一日三餐……

夏日BBQ

帶我去他們最喜歡的中餐廳

臨走前送我的禮物

後來到了yfu安排的長期住家,他們是阿爾巴尼亞人,條件不算富裕,德爸的德語可能還沒有我好。每個周五和周日的晚上家裡沒有大人,我需要照看他們女兒,一個3歲,一個8歲,大致從下午5點到晚上10點。

剛開始我覺得沒什麼,不就是她們看電視或者玩自己的,我在旁邊看著就好了。

第一個周日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

8歲的大女兒不在家,只有我和3歲的小女兒。她基本不會講話,我也算得上德語了,她突然開始亂跑,躲到一個鞋櫃後面開始嚎啕大哭要媽媽。我怎麼勸她都不出來,拿玩具扔我,我打電腦給她的媽媽,得到的回復卻是:我要上班,你自己看著辦吧。

沒有任何提示,我束手無策。尖叫嘶吼的哭聲令我崩潰,我坐在沙發上著實絕望,忍不住也哭了起來,只能希望她哭累了就會停下來。

結果過了三個小時,她的分貝也沒有絲毫減弱。

我已經不記得那個晚上我是怎麼度過的了。

平常自己應付晚餐

這只是矛盾的一部分,後面層出不窮的各類衝突,諸如不允許每天洗澡且限定時長、不在意我的隱私及對我的毫不關心,讓我的每一天都過得乏味,甚至是抑鬱。

我們沒有任何的家庭活動(除了讓我和所有家長一起去參加幼兒園的親子活動),也沒有共同的愛好(他們只喜歡在instgram或者youtube刷一些沒有營養的搞笑視頻,家裡甚至沒有書),他們也不願意參加任何與我有關的交換生活動。

德爸的爸爸又突然住了進來。他獨自一人在阿爾巴尼亞生活了兩年,在這個節點,把原本已經混亂的一切攪得更加糟糕。他有老年痴呆,找不到自己的房間,會在凌晨打開我房間的燈或者是在我換衣服的時候走進來。門上的鎖沒有鑰匙鎖不上,鑰匙他們也找不到。

暗地裡哭過的次數數也數不清。

所有的朋友都勸我去找yfu的幫助人要求換住家。可是我卻總是擔心幫助人不會站在我這一邊,覺得是我在無理取鬧,不是一個善解人意的交換生,總是覺得能忍我就忍了吧。

一個周日的晚上,11點他們才回到家,兩個女兒不肯睡覺要等媽媽回家。於是他們再次向我提要求,哄女兒入睡並為小女兒換尿布。

那一瞬間我的內心就像宇宙大爆炸,萬千碎片划過。我住在這裡,的確有責任分擔一部分家務,但是我是來做交換生的,不是你們家的全職保姆,一切最終都是有限度的。

我給幫助人發了一條長長的信息,內心其實依舊忐忑不安,不確定她是否會站在我這一邊。

黑暗中手機屏幕亮了。

「 I am sorry to hear that. Let』s meet tomorrow to talk about that.」

在咖啡廳里,我只提出了一兩點問題,幫助人就斬釘截鐵地說道,這是絕對不行的。並約定時間與我的住家見面討論這些問題。

我曾想著,我們可以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更好地度過接下來的七八個月。

事情的發展總是超出預料。德媽在一天飯後,直截了當地對我說:「我們不想要你了。

理由是我不是一個稱職的保姆,不喜歡小孩子。

一天後,德媽,我和幫助人三個人一起談話,德媽知道我的德語不是那麼流利,便在每次我想講出問題的時候打斷我,辯解,強調沒有這回事。反過來笑眯眯地問我:「真的發生過嗎?」

「是嗎?我怎麼不記得?」

她以飛快的語速和幫助人表達著對我的不滿:周末不待在家裡和他們一起,自己跑到外面去。她似乎壓根不知道,我是作為一名交換生來德國了解德國文化的,而只應該做一個順從聽話、不需要他們花費過多的保姆。

我曾經也以為,他們會感謝我的忍讓、無償的照看小孩。

然而,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切,只是認為我沒有滿足他們越來越多的要求。

在沒有找到新住家前理應繼續住下去,但是看透他們以後,我實在無法忍受,再在這裡待下去了。幫助人在這個時候,把我接到了她家。

一切開始慢慢好了起來。

之前住家的女兒在美國交換,她的朋友和我在一個年級,一直擔心大家會覺得是我的原因換了住家。事實卻是,整個年級的人都很生氣,為什麼住家對我不好,沒有付錢為什麼要照看小孩,好幾個同學主動提出做我的新住家。沒有人怪罪我,責問我。

確定下來新住家,是學校的一個朋友,並在聖誕結束之後搬過去,這之前先住在幫助人家。

幫助人一家對我非常友好,樂於了解關於中國的一切,甚至從圖書館借來關於中國的書籍,詢問我裡面的內容是否真實,我們也一起走過了大大小小許多城市。到最後,他們用各種理由把我搬家的日期一拖再拖,現在我們也經常見面,我更像是擁有兩個關心我的住家。

聖誕晚餐

幫助人的信息

新的住家則和我的短期住家十分相像,大家都有趣且熱情,有時回想起最初的幾個月,似乎都覺得不真實。

和新住家一家

復活節找彩蛋

上個月參加了yfu的中期培訓,出乎意料的是那一期中期培訓中90%的交換生都換過住家,甚至兩次,我曾一直以為我只是少數個例。而讓我終於如釋重負的是其中一個關於個人邊界的小遊戲,每個人對於事情的容忍度是不同的,也就是上限不一樣。對於一些人來說可以接受的事情並不代表著對其他人亦然。我曾經一直焦慮會有人問我:「別人可以忍受的事情,為什麼你不能呢?」

為什麼我要和別人一樣呢?

人們總會覺得,交換生換住家是交換生的問題,其實不然,有可能是住家的問題,也有可能只是雙方沒有共通點,畢竟也沒有人可以和所有人交朋友,所以何必強求交換生能和任何一個住家和睦相處呢?

對於交換生來說,想換住家和換住家都是很正常的,這並不代表你沒有適應能力或者不懂得體諒他人,有時候也要多為自己的心情考慮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uropeer 的精彩文章:

TAG:Europe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