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回憶先父吳玉如教育子女學習書法點滴

回憶先父吳玉如教育子女學習書法點滴

吳玉如(1898-1982

2018年是我的父親---中國近代文學史上著名學者、書法巨擘吳玉如誕辰一百二十周年,亦是他老人家辭世三十六年。時光荏苒,先父一生度過八十五個春秋,而在臨池作字方面卻做了七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勤奮一生,先父玉如公一生寢饋「二王」,為我國書法藝術做出重大貢獻。

吳玉如全家福(前排右一為作者)

他的楷書直從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變化而來,既而形成了自己的清秀、雋雅的風格。

即將出現在在「好墨輕研」展覽上的全套《黃庭經》(局部)

即將出現在在「好墨輕研」展覽上的《樂毅論》(局部)

再有,世人皆知先父的行草成就卓著,也是基於「二王」,同時又吸取了米(芾)、褚(遂良)、黃(庭堅)、李(北海)各家之所長,為集大成者,虛實相間,筆斷意連行氣貫注流暢,也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為祖國優秀文化傳統書法藝術貢獻了一生。

吳玉如家屬及李佩紅(吳同賓乾女兒)在吳玉如藝術館(左三為作者)

今天回憶先父在教育子女習字的點滴,可給青少年一些參考。先兄吳小如曾告訴我,先父教他備大方磚一塊,炊帚一柄,每天澆水在磚上寫徑尺打字一小時,練筆力,臨碑帖上百種。教先兄吳同賓臨「九成宮」數年,,又把「黃庭經」放大為寸楷臨摹,以悟墨能入紙,下筆大字有屋漏痕。

當我中學畢業之際,我想去大學理工科學習,他也不反對,在我的畢業紀念冊上寫「人都望有好兒子,不是自私亦自私我願汝能為祖國,弟兄四海愛同之。謂之打油詩亦可,然其意則非打油也」。

人都望有好兒子,不是自私亦自私我願汝能為祖國,弟兄四海愛同之。謂之打油詩亦可,然其意則非打油也

先父對子女的諄諄教導終身難忘。因先父工作繁忙經常不和子女在一起,於是對子女的叮嚀往往以書信告誡,如「文革」期間我有空就下圍棋及練字,先父一書告誡「工余習文字比下棋尤要」。

並叮囑「書法須十年八年而後方知用腕至樂」。我童年時,經常為先父研墨,因年幼出玩心切,研磨時圖快墨汁四濺,父親感嘆曰:非人磨墨,墨磨人。自此後,再研墨、為父寫字抻紙即能靜下心來。

吳玉如給吳同寬的信

對家姐吳同申告誡說,「書法不僅僅臨幾本帖可以成熟,須有多方修養也」。給舍妹吳同寧的一幅作品,內容是「書法能知香象渡河獅子博兔之用,而後益之以丰神,庶可超凡入聖也」。

吳玉如給女兒吳同寧書寫的條幅

即使對在小學讀書的雙胞胎孫兒吳天舒及吳天雪也不忘關注,先父為小學時習大字寫臨摹詩句,一次孫兒參加少年宮書法比賽,老師走到他們桌前問:臨的字「學豈能開頃刻花,和風蘇雨怒春芽「是誰寫的?回答:是爺爺吳玉如寫的。

吳玉如為吳同寬兩個雙胞胎兒子書寫的條幅

先父告誡我習字,必須從楷書入手,楷書是五體書法的基礎,很多書法愛好者急於求成,還沒有練好楷書的一點一畫的基本功,就想信筆揮灑,寫「龍飛鳳舞」的大草,即如在沙灘上建築樓閣一樣,必復返草率,經不起推敲。

吳同寬與徐子坤,他們手中的三張小楷也將出現在「好墨輕研」展覽上

今日我們已年過八十,每讀寫「一日尚餘一口氣,著鞭前路莫遲疑」將永遠鞭策自己。

遺憾的是,我們做子女的並未能繼承遺志,全力以赴地去鑽研書法這一門博大精深的祖國優秀文化傳統,更沒有持之以恆地刻苦下功夫。這是我們愧對先人的地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玉如藝術館 的精彩文章:

TAG:吳玉如藝術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