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魏鄭道昭論經書詩體高氣逸,密緻而通理

北魏鄭道昭論經書詩體高氣逸,密緻而通理

《北魏鄭道昭論經書詩》全稱《詩五言與道俗十人出萊城東南九里登雲鋒山論經書一首》,為鄭道昭自作詩。

鄭道昭(公元四五五?——五一五年)字佶伯,自稱中嶽先生,滎陽(今屬河南省)人。北魏時歷官至中書侍郎,國子祭酒,秘書監,青光兩州刺史等,謚曰「文恭」。《魏書》稱:「好為詩賦,未言其工書。」到清代中葉考據之風盛行,提倡碑學,窮山絕壁,遍訪施拓,鄭氏書跡在山東雲峰山、天柱山發現。

論經書詩刻於北魏永平四年(公元511年),位於山東省萊州市南7.5公里處雲峰山陰。雲峰山,又稱文峰山,因主峰兩側各有一峰,三峰並峙,東西橫卧,宛若筆架,故又名「筆架山」。雲峰山歷代碑刻遍及山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是我國著名的文化旅遊勝地。

山不在高,有文則名。雲峰山因擁有眾多北朝刻石而馳名中外,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北魏《鄭文公碑》、《論經書》、《觀海童詩》等刻石,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盛讚:「《雲峯山石刻》體高氣逸,密緻而通理,如仙人嘯樹,海客泛槎,令人想像無盡。若能以作大字,其穠姿逸韻,當如食防風粥,口香三日也。」

《北魏鄭道昭論經書詩》依山勢而刻,字徑大者20厘米,小者12厘米左右,字形較扁,保留明顯的篆隸筆意。通篇寬宏博大,縱情揮灑,氣勢磅礴。

詩五言

與道俗

十人出

萊城東

南九里

登雲峰

山論經

書一首。

魏中書

侍郎通

直散騎

常侍國

子祭酒

秘書監

司州大

中正,出

為使持

莭督光

州諸軍

事平東

將軍。光

州刺史,

司州熒

陽鄭道

昭作。

靖覺鏡

津,浮生

厭人軄。

聳誌訪

遊,雲

峻期登

陟。拂衣

出州,

緩步入

煙域。苔

替逕

難,

星路逼。

霞旌照

,鳳駕

緣虛赩。

披衿接

極。崢嶸

非一巖,

林巒

疊嶢。

雙闕承

漢開,絕

巘虹縈

敕。澗岨

禽跡迷,

竇狹鳥

過亟。層

穴通月

遂,飛岫

陵地億。

回首眇

京關連

川望未

即。還濟

河漸,

來塵

玉食。藏

名隱仙

丘,希言

養神直。

依微姑

射蹤,逍

遙朱臺

日。爾

時春嶺

明,松沙

若點殖。

攀石坐

危垂,

鳥棲傾

側。談

對洙

賓,清賞

妙無色。

圖外表

三玄,經

中精十

力。道音

動齊泉,

義風光

韶棘。此

會當十

齡,斯觀

寧心識。

目海淺

毛流,看

崖瞥鴻

翼。相翔

足終身,

誰辨瑤

與方。

萬象自雲

雲,焉用

掛情憶。

槃桓竟

何為?雲

峰聊可

息。魏永

平四年

歲在辛

卯刊。

賞析

從碑刻和傳記里只能看到鄭道昭好為詩賦,長於吏治的描述,就是沒有提到他工於書法。

如西晉末年有范陽的盧諶,清河的崔悅。盧師法鐘太傅,崔師衛罐,又都學索靖的草書,皆成為當代的名書法家,而且家學遞傳,代有傳人。盧諶傳子偃,偃傳子邈,邈傳子玄,玄傳子度世,度世傳子伯源。崔悅傳子潛,潛傳子宏,宏傳子浩。故北魏初年工書者,稱崔盧二門。由於北朝書法受到崔、盧兩家的影響、也就是說北方書法還是在鍾繇和衛瓘的書法體系內發展的。

崔盧兩家雖以書法名世,但作品傳世罕見;滎陽鄭氏以經濟起家以文章名世,故道昭父子之善書不見於傳記。由此看來,似為政名所掩。如《魏書,鄭道昭傳》及《鄭文公之碑》中都沒提到他會書法的事。傳載「道昭好為詩賦,凡數十篇,其在二州,政務寬厚,不任威刑,為吏民所愛」。及碑云:「季子道昭,博學明鐫,才冠秘穎,研圖注篆……」為此,中國書法史就淹沒了鄭道昭的大名,幸而有雲峰諸山摩崖刻石的存在,使我們今天還能夠看到他那精湛的書法藝術。

北方書法名家都長於榜書,如魏之韋誕,諸書並差,尤善題署。他的書法有「龍威虎振夕劍拔弩張」之勢,這種書風一直傳留下來。列了周齊之際,趙文深的書法名極一時:「文深少學楷隸……雅有鐘王之則,筆勢可觀。當時碑榜,唯文深及冀雋而已……至於碑榜,王褒亦每推先之……世宗令至江陵書《景福寺碑》,江南人士亦以為工。」由此可見,北朝的書法藝術是以碑榜題署見長的。以上所舉二人,韋誕在前,趙文深在後,北朝書法主流未更。鄭道昭生於韋氏之後,趙氏之先,他們的書法體系自當併入其間。再從雲峰諸山刻石來看,鄭氏書法的結體莊嚴朴茂,渾實古厚而又瀟疏飄逸。在用筆方面是雄強有力,出方入圓,篆、隸筆法兼收並使。是在鍾繇、衛璀的楷書體系方面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應當說鄭道昭的書法藝術是北朝書法體系中的一個典型。因為他是上承自東漢末期到三國兩晉以來,各大書法家的集大成者。與蔡邕、韋誕、鍾繇、衛罐諸人是血脈相通,源淵有自的。

其生性閑適散逸,喜游山水,好為詩賦,尤工書法。在光州各地題刻甚多,計有萊州城南雲峰山摩崖石刻大小20處,城東大基山15處,天柱山(今屬平度市)8處。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漢字由漢隸向楷書發展變化時期,鄭道昭融百家之長於一體,刻意創新,筆力圓勁蒼健,結構嚴謹,運筆嫻熟自然。其代表作為「鄭文公上碑」和「鄭文公下碑」。此二碑刻於天柱、雲峰二山,碑文頌揚其父才智功德,被譽為「隸楷之極」。清代包世臣《藝舟雙楫》贊為「文苑奇珍」,康有為則稱其「體高氣逸,密緻而通理,如仰人嘯樹,海客泛槎,令人想像不盡」。祝嘉先生把鄭道昭與王羲之並列為「北方書聖」,劉海粟則贊其為「一代文宗」。

鄭道昭喜歡修身養性,鍊氣化丹。曾於延昌元年(512)在大基山依東、西、南、北、中虛設「青煙寺」、「白雲堂」、「朱陽台」、「玄靈宮」、「中明壇」等鍊氣之處,並刻字志之,還作詩一首《置仙壇詩》題刻於壁。後任青州刺史兼平東將軍,復為秘書兼加平南將軍。熙平元年(516)卒,謚號文恭。

按現在存世的摩崖刻石與鄭氏書法最為接肩並軀相似的有《石門銘》與《瘞鶴銘》。康有為稱:「北碑中若《鄭文公》之神韻……《石門銘》之疏逸。」又說:「高美則有《鄭道昭碑》;」「愛精麗之碑,莫若《鄭文公》、《石門銘》……以其為隸楷之極則也。」又說:「《石門銘》飛逸奇渾,分行疏宕,翩翩欲仙,源出《石門頌》、《孔宙》等碑。皆夏殷舊國,亦與中郎分疆者,非元常所能牢籠也。《六十人造像》、《鄭道昭》、《瘞鶴銘》乃其法乳,後世寡能傳之。」我認為康氏此論確屬至確。評價鄭道昭的書法藝術要從他繼承的傳統來看他的發展成就。正如李瑞清在他寫的《書跋》中說:「不知篆隸而高談北碑,妄也。所以我們研究鄭道昭的書法藝術,要從他的筆法源流和字體間架結構,篇幅的分章布白上去認識,才會評論得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一覽 的精彩文章:

史晨碑是崇孔的豐碑,整體上規範典雅,有「廟堂之氣」
禮器碑瘦勁如鐵,變化若龍,一字一奇,不可端倪

TAG:書畫一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