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與孩子談論生死

如何與孩子談論生死

微信公眾號 ┃ 修遠世紀教育機構

把愛傳出去,把幸福帶回家

如何與孩子談論生死

life and death

金天/文

空白

今天看到群里發布,金天成立北京大興指導站!

非常的驚喜,很窩心的感覺.

從去年7月份互加好友之後,我們之間一直保持著聯繫,能夠感受到她對家庭教育的熱愛,因為同樣的熱愛,感覺我們特別的親近。

想著翻看一下我們的聊天記錄,才發現之前金天老師給我發了這篇文章,生活場景中的一幕,發生在半個月前氣溫驟降的日子裡.娓娓道來,心間盈滿感動。以下是文章全文:

我死了

你會想我嗎?

空白

剛剛看完時間

晚上10點27分

(2018年4月4日 星期三)

就在前十分鐘前發生的一幕:

孩子坐在床邊洗腳,外邊是雨加雪,因為天氣冷,沒有洗澡,爸爸剛從外邊回來和兒子打了招呼,並在兒子面前抖了抖頭上的雪,兒子很興奮的被甩到臉上的涼涼的雪吸引,說現在要出去打雪仗,後來我和爸爸同時說,現在已經很晚了,不出去了,兒子知道現在是晚上也沒有硬去堅持,於是爸爸回到了自己的屋,很自然的過渡到各干各的,於是兒子又低頭開始關注他泡腳……

這個時候,我一直都在床邊坐著看著他洗腳,有的時候我們會在一個洗腳盆洗腳,今天沒有,只是我靜靜坐在床邊,低頭看腳的兒子忽然抬起頭,突出其來的一句「媽媽,我死了,你會想我嗎?」.

我當時一暈,兒子怎麼會這麼問呢,我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作答,明天是清明假期,貌似這個時候問這個問題讓我內心有一絲的不安,我平復了一下情緒,問兒子

「寶寶,為什麼這麼問」

兒子像爸爸一樣乾脆的性格,繼續問我

「想還是不想?」

我問

「還有別的選擇嗎?」

兒子說「沒有,想還是不想」

我於是輕輕點頭示意,兒子又追問

「點頭是什麼意思,媽媽說出來」

我貌似不想正面回答這個問題,於是轉了話題

「寶寶,今天老師有給你們講清明節的事情嗎?」

兒子很爽快的說

「這是個秘密,我不說」,

我作答

「好的,這是寶寶的秘密」

我不讓你變老

媽媽

去另一個世界

空白

這個時候兒子看到了洗腳盆旁邊的地上有一隻小狗的小玩偶,坐在床邊彎下腰撿了起來,左手倒右手,右手倒左手,低著頭又問我

「媽媽,你會老嗎?老了會死嗎?」

有了剛才第一次的提問,貌似現在心情平緩很多

我作答:

每個人都會老,太老了就會去另一個世界,你也會長大,像爸爸一樣的高大。

小狗頭部的左上角有一個小花,兒子邊玩弄小狗,左上角的小花掉好了下來

「媽媽,這是我送你的花寶石,要永遠永遠的保存好」

「謝謝寶貝」

兒子繼續說「媽媽,等你老的時候去了另一個世界我會對著花寶石跟你說話」

這個時候,寶寶的情緒有些激動,兩邊的眼角已經湧出淚花,下意識的抱住我。

「媽媽,我不讓你變老,不讓你去另一個世界,我不長大,一直在幼兒園上學,你也就不會變老了」

我下意識的把兒子摟住,用左手拍著兒子的後背回答

「好!好!爸爸媽媽很愛你」,此時,抱著兒子的我心底已經像波浪在翻滾,淚花在打轉。

媽媽

花寶石呢?

不要弄丟了

抱了沒1分鐘,很快,兒子360度大轉彎,扯著嗓子喊爸爸

「爸爸,我答應你的今天和你睡,讓媽媽看書「

這是我們昨晚說好的,一天媽媽,一天爸爸。於是兒子擦完腳,搬了兩床被子,枕頭去了爸爸屋。我把爸爸叫到客廳,悄悄的簡單的敘述了剛才的事以後,爸爸去兒子的額頭親了一下,說「爸爸和媽媽都很愛你」

我簡單收拾完,打開IPad,開始記錄剛才的對話。還聽著爸爸與兒子在那屋的聊天的聲音,寫了不到一半,聽著兒子的腳步聲來了,走到我的跟前

「媽媽,花寶石呢」

我指著IPad旁邊的這朵小粉花說

「這兒呢」

「媽媽,你千萬不要丟了啊」

「放心吧,寶貝」

兒子想了想「媽媽,還是我幫你保存吧,萬一你丟了怎麼辦?」

邊說邊用兩隻手打個姿勢,我信心十足的說

「絕對不會丟,如果真丟了我再買一個不就行了嗎?」

兒子說「那可不行,沒有一樣的」

我舉起右手向兒子承諾

「我,媽媽,絕對不會丟」

這個時候兒子應該算放心了,和我道晚安去了爸爸屋。這個時候我趕緊把這朵「花寶石」放進了我存放首飾的盒子里。

花開花落

談談

草榮草枯

我的兒子四周八個月

事件到這裡結束,回想剛才發生的事情,這是第一次兒子和我談論到了生死的問題,這就是一個如何和孩子談論生死的一個問題,難道這個年齡段已經可以建立生命教育了嗎?我想生命的本質是包含著生與死。我開始查資料,匈牙利心理學家納吉等將兒童對死亡概念的年齡模式分為4個階段:

第一,3歲以下的兒童無法分辨死亡和分離,常會產生分離焦慮;

第二,3~5歲的兒童不了解死亡是普遍的、不可逆的,他們認為死亡是短暫的或可以復活的,甚至認為自己更乖一點,死去的家人就會回來;

第三,5~9歲的孩子已經了解到死亡是生命的終點,會用擬人方式來看待死亡,比如他們會認為死亡是被鬼差抓走;

第四,9歲以上的孩子已能正視死亡。

這個時候我想起了窗前的這顆白玉蘭樹,前兩天的一個早上突然看到白玉蘭開花,第二天就撒落一地,第三天滿樹都是一片綠色了,打算找個機會,和兒子談論一下,從花開花落,草榮草枯,來讓孩子逐漸認識到生命是一個循環的過程,老人逝去,嬰兒出生,新舊生命總在更迭」。

金天 2018.4.5 零辰12點05分

圖|來源網路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修遠世紀教育機構 的精彩文章:

TAG:修遠世紀教育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