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程村官莊廟會,永駐史冊

程村官莊廟會,永駐史冊

三月三

 三月三

蘇紅 

00:00/02:49

莽莽大秦嶺,橫亘東西,逶迤綿延,全長1600公里,成為中國地理南北的分界,黃河長江兩大水系廣袤流域的分野。習慣的區分,秦嶺在陝西潼關以西的山脈統稱大秦嶺,潼關以東至河南靈寶市境內稱小秦嶺。小秦嶺典型的地貌構成了不少「塬」,其中「程村塬」便是豫西的一個大塬,建國初期稱「程村公社」,後改為「程村鄉」,今又名「程村管區」,屬陽平鎮管轄。程村距靈寶市區35公里,310國道與隴海鐵路傍村而過,干蘆公路橫貫東西。總人口2.09萬人,總面積71.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373公頃,其中果園1017公頃,轄12個行政村,49個自然村,84個村民組。正所謂「小小程村原,人傑地不凡。兵行走馬嶺,仰韶文化先。」作為土生土長的程村人,無論歷史如何變遷,「官莊廟會」的畫卷永遠銘記、留存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著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童年……如今每逢春風暖,常念三月三。帶著我的朋友和嚮往,再回家園……」音樂響起,歸心似箭。一路歌聲繞,百花喜報曉。任憑風雨落,父母把兒招。鄉音、鄉情永遠是一壺醇香的老酒。

林正老先生雖年過七旬,卻精神攫爍。依舊主持「三宵娘娘廟會」的重頭工作。一個月前已接到他老人家的約函。肺腑之言歷歷在目:金霞,你是咱程村人,文化傳承義不容辭啊,帶朋友回來看看咱們的三月三盛會吧,叔一定熱情接待……一番話,聽得我熱淚盈眶!面對這位像父親一樣的老人,我無言以對。震撼他對傳統文化的執著和奉獻,感動他對晚輩的希望和關愛。說實話,這些年一門心思撲在育賢文學社,不是外出學習、講課,就是埋頭寫作,很少回家。面對鄉親,慚愧。

儘管婆婆躺在醫院重症監護室,儘管雨大路遠,毅然約了幾位友冒雨前往官莊廟會。不為看熱鬧,只為那份情。群賢畢至,吾如導遊:

此次我們前往的地方乃靈寶市陽平鎮官莊村,南有崇山峻岭、藏馬峪、渙池金礦、肖泉老虎溝、秦南蘋果園;北有姚王、南天、營田、北社、程村、蘇南醫院;東有麻溝桑園;西有香什、上陽緊相連。廟會就在洛潼公路間蜿蜒。竹林彎彎,廟宇、亭台重現當年景觀,唯缺清流激湍。但馬河水庫、官莊水庫映帶左右,流觴曲水,養一方村民。雖無揚州之盛、西湖之美,卻山巒疊障,層林盡染。

春花爛漫,紫煙騰空;冬雪皚皚,香氣繚繞,真乃神境!遙想三宵娘娘下凡,挑遍千山萬水卻居官莊小村,必有情緣。《論語》有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喜歡這段話,每到三月三日攜弟子踏青遊學,吸納天地之精,萬物之靈,並自豪地為他們講解道教的傳說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我的家鄉程村官莊降落三位神仙,這三位仙呢被人們叫做「三霄娘娘」。三位娘娘分別稱為雲霄、瓊霄、碧霄。是道教神話傳說中的三位仙女,她們頭戴飾寶鳳冠,身著華麗服飾,面容豐潤慈祥,是財神爺趙公明的三個結義妹妹。她們的地位和權力可不小呢,三界除了尊祖以外,就數她們尊高無比了。因為她們執掌混元金斗,凡是神、仙、人、聖、諸侯、天子等,不論貴賤貧愚與否,降生都要從金斗轉動。我們能來到這個世上就屬她們管呢……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總會有人天真地問:「月亮媽媽,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大家叫您『月神』,您是不是到三月三這天,也變成神仙啦……」面對孩子的誠摯追問,我只好說:「或許吧,最起碼也沾了那麼一點點神的氣息……」此言實在虛偽,但面對孩子們給我取的「月神」之名,我的確陶醉。

常聽父親說「三霄娘娘廟會」從唐朝已沿襲至今,當年境況方圓百里無人不曉。廟宇連廟宇,竹林映水中。香火從不斷,天天降生靈!建築群之宏偉史冊上有載:大凡人家求子求孫都會來此叩頭、燒香,且非常靈驗。故,此廟被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小時候隨父母上會的情景亦如昨天。父親背著布提兜、裝著饃饃和幾個蘋果、揣著一條板凳,母親則拉著姊妹幾個,生怕走丟。成群結隊的行人沒頭沒尾。捂著耳朵躲過三眼槍的瘋狂掃蕩,只覺那聲音把天都能崩個窟窿。社火隊來了,人們站在窄窄的渠樑上一邊觀看一邊歡呼。走丟的孩子、掉到水渠的人並不新鮮,等人流少時都可找回。耍完社火大戲開唱。雖然聽不懂但也會跟著大人拍紅手掌。去廟上燒香、磕頭,學得像模像樣。至於為什麼要燒香磕頭,為什麼要趕會從來不知道。

上學後,學校利用業餘時間教學生踩高翹、打花棍、繞花環等,以備耍社火之用。那個年頭家家戶戶大人、孩子都會玩幾招。母親為了給我們兄妹糊花棍、花環忙了好幾個通宵。當我們站在人群中表演時,覺得母親的手最巧,因為我們的道具是最漂亮、醒目的。我的那對花環是桃紅軟紙糊的,母親剪的花絮又細又長,毛茸茸的,雙手舉起無論怎樣繞都是那麼好看、誘人,饞得不少同學都想摸一摸、甩一甩,再加上兩個銀色鈴鐺的伴奏,那個美妙恐怕這輩子都無法忘掉。

如今,又一次踏進闊別多年的廟會,感慨萬千。小姑嫁到這個村只生存不到20個年頭就永遠地辭世了。年僅42歲的她留下四個未成年的娃……還記得每年廟會小姑挨著一家一家叫我們去趕會,我們興奮地在會上逛啊逛,她則耐心地在家裡忙著做飯。會散了、戲撒了,餓著肚子跑到小姑家,熱騰騰的飯菜總是一桌又一桌地擺上來。姑父的父親是這個村手藝最高的人,他們家燒的瓦盆兒、瓦罐兒、花盆兒名揚四方。每次來他們家,總有人上門提貨,小姑和顏悅色地接待,臨走時還忘不了送個小花盆、小工藝品。他們家的爺爺特別慈祥,我愛提問題,還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總是問爺爺不少的好奇事。爺爺笑著告訴我:孩子,這年頭手藝不值錢,也沒人干,我做這事是個人愛好,祖上傳下的混口飯吃。你姑父不願意學這門手藝,來了客人總是你姑接待,唉……」老人家唉聲嘆氣的樣子至今還一清二楚。試想,如果這門手藝傳承下來說不定在今天的廟會上也能光鮮十足。斯人已去,懷念永遠……

說來也怪,剛才坐在車上雨珠還敲打著玻璃,可一下車雨就打住了。大家不約而同:神仙真靈呀,只怕濕了咱們的褲腳。

這裡,早已是人山人海,我們的車子無法前行。廟外人頭攢動,摩肩接踵。各種玩具車、賣膏藥的、剃頭的、百貨布匹、五金交電、土特雜貨、風味小吃、肉湯油酥餅、水煎包、醪糟、涼粉、油條、麻花無所不有……鼓樂聲,人喊聲匯成一曲交響樂。廟上早就請來好戲,聽說一旦定了哪台戲,劇團團長不敢怠慢,不分晝夜兼程,必須在二月月盡前趕到廟上演出。劇團誤戲,這個劇團不但生意不好還要出亂子。三台大戲日夜不停……同行的文化名人周建軍先生不無感慨地說:「程村真是一塊好地方。山清人靈,醇厚的民風在這裡折射著人間萬象,世間百態啊!」

林正先生親手為我們披上了黃色福帶。三門峽老年書畫王會長激情講話十幾分鐘,一次次澎湃的言說足以彰顯出他對傳統文化的執著和熱愛,台下的鄉親們掌聲不息。這位75歲、滿頭花發的老前輩把多少寄託和大愛留在了這片溫情的土地!目視我的父老鄉親,大家那麼專註、寧靜,似乎在聽一個遙遠的傳說。雖然有多少個聽不懂,但那份虔誠無法藏匿。人群中我發現了母親,她銀髮又添,兩眼憨憨地望著台上,聽得那麼入神!一向身體欠佳的母親對廟會的忠誠勝過自己的生命。提前幾日疊金元寶、做小紅花,常累得腰疼腿酸,卻高興地說到廟上走一圈磕幾個頭一切都好了。我不知道她說的是真的假的,但最起碼這是一個精神寄託。再加上三媽的熏陶,(三媽是道教頭人)母親總是說到廟上一定要燒香磕頭,留點香錢。受她影響,我是見廟就燒香磕頭,完了就留點心意。誰知道有一年到邙山風景區竟然被一個道士幾句話就把兜里掏個空。有時也覺得怪異,明明被科學判了死刑卻在這裡柳暗花明。《道德經》有語「正復為奇,善復為妖」,或許也隱含著這個哲理吧。

靈寶市文廣新局張四虎局長的發言振奮民心;老乾局王玉龍局長的講話觸動鄉情!林正先生雖居鄉野卻愛好廣泛。詩詞歌賦、書法繪畫無不通靈。送其「鄉紳」之稱亦絕無過之。只聽他聲音洪亮,主持有序。名望、威信、虔誠、厚實這些詞用之於他理所當然。

書畫是廟會一大亮點。不僅有專場書展,還有現場潑墨。靈寶老年書畫協會的周彥平、郭維榕、張淑寶、鼎原書畫社的許育民等早已被圍觀者擠得水泄不通。郭老不減雄風,筆走如龍;周老倜儻瀟洒,一氣呵成《陋室銘》;張老畫竹玉樹臨風,勾點輕鬆;許先生「道法自然」,恢泓無聲。棚內書畫展排列有序,作品大氣內涵。既有上乘之作,又有百姓留跡……

這邊,山西蒲劇名角開唱,那邊鑼鼓喧天,三眼炮響。渠樑上星羅密布,人群拉長。公路戒嚴,社火開張。擁擠的人群無法目睹鄉親們的表演,只能遠遠地欣賞……

隨著人流擠到廟上,這邊三媽帶著一隊人穿著道袍敲著鑼,熟悉的笑容、親切地問候,「霞,你也回來啦!」無數的聲音飄來。大叔大媽、大哥大嫂如同自家親人,暖流直沁心脾。

廟內竹林叢叢,香氣繚繞,善男信女跪拜娘娘。

在當地政府的積極引導下,廟會賦予了新的內涵:2008年被三門峽市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廟會」,授予李林正先生為「非遺廟會傳承人」。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增加了現代科學的時尚信息,成立了三門峽市傳統文化發展促進會靈寶分會,組建了「三霄戲劇演藝有限公司劇團」,並為抗日戰爭靈寶會戰官莊廟抗戰指揮部立了豐碑。

我們在這塊抗日紀念碑,注視良久。其碑上書「國民革命軍第一戰區第十五軍團指揮部」、抗日戰爭靈寶(閿鄉)會戰官莊三霄廟 紀念碑。1944年初冬日寇發動豫湘桂縱深侵華戰爭,硝煙蔓延了大半個中國。為了更有力地撲滅日寇的囂張氣焰,阻止敵人西進。根據形勢的發展,國民政府第一戰區司令部河南省第十五集團軍司令部決定從盧氏縣的五里川搬到閿鄉縣來。經周密選址後決定指揮部就設在遠離縣城的官莊村三霄娘娘廟。廟殿周圍大院內樹木蔥籠參天,即是有敵機也難發現目標。國民黨元老張鈁、第一戰區司令蔣鼎文、河南省政府主席劉恩茂等要員將領在這裡親自指揮抗日作戰,阻止日軍西進。經全國人民的浴血奮戰,日寇於1945年8月15日戰敗投降,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作為原閿鄉縣境內的官莊三霄娘娘廟也為抗日的勝利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撫摸這塊殷紅的紀念碑,詩情滿懷:

清清廟宇,素心繞禪曲。閉目娘娘音幾許,玉階賢良秀女。李翁播種續香,輕彈抗日宏章。

三月休聽夜雨,年年貴客落堂。紫氣千峰上,與天共賞,萬里雲開煙浪……

程村,我的家鄉;官莊,三宵娘娘廟會。

永駐史冊!

(本文寫於2017年農曆三月初三夜)

作者簡介:

李金霞,筆名月亮,畢業於河大中文系,靈寶市育賢學校校長。中國基礎教育研究院常務委員,中國修辭學會讀寫教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教育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新課程研究院特聘語文專家、河南語文名師巡講團成員、作家、作文教學專家。創建了「綠色作文」知名品牌、「電子作文」、「視頻作文」特色品牌。多次應邀到省內外中小學做作文專題講座、廠礦企業做文學講座。孩子們稱她「月亮媽媽」。享有「育賢文學教我作文,文學育賢教我做人」的美譽。 榮獲「三門峽好人」之稱。 撰寫作文教學專著和文學作品100萬餘字,發表教學論文、文學作品百餘篇,並多次獲獎。輔導學生在各大報刊雜誌發表習作300餘篇;參加全國作文大賽獲獎1000餘篇。 教育教學事迹被靈寶電視台、《靈寶教育》、《函谷》、《三門峽日報》、《河南科技報》等媒體報道。編著文學社專刊《用花的課堂寫葉的作文》三輯。主編《小學生全能作文輔導》五本,由青島出版社出版發行。個人事迹收錄《中國教育界名人大詞典》。

關注育賢文苑公眾微信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賢文苑 的精彩文章:

TAG:育賢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