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管理成功案例之:楊震清正廉潔

管理成功案例之:楊震清正廉潔

原標題:管理成功案例之:楊震清正廉潔


我們在以前學過的課外知識,有一個這樣的成語故事叫「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個歷史典故的出處是《後漢書》中的楊震列傳。這是一個中國歷史著名清官的傳奇故事。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需要清官,全國各族人民需要清官。對貪污腐敗,全國人民是深惡痛絕的。中共中央胡錦濤等卓越領導人痛恨腐敗,因為腐敗動搖了中國共產黨統治根本。全國企業家們痛恨腐敗,因為腐敗讓企業競爭不公平,讓企業為生產與銷售付出了多得多的特別成本。全國人民痛恨腐敗,因為人民交納的稅收都進入了那些貪婪的貪官口袋。做官的以楊震為藍本,會發現原來做清官也一樣物有所值,福及子孫。


楊震從小聰明好學,他的導師是當朝太常官桓郁。楊震是明經博覽,對知識鑽研得比較深、透。很多有名的儒家學派知識分子都說「楊震是關西第二個孔子」。他經常客居在別的省市,沒有住在家鄉。有些省市領導請楊震下山當官,楊先生推辭了他們的舉薦與任用。這樣持續十年之久。有許多人說楊是大器晚成,要到老才發揮作用。聽著這些言論,楊震也堅持不應省市的聘,其實是在等機會。有一次,他在給學生授課,有一隻冠雀銜著一條魚在講堂前,很多學員都講,這是楊震當卿大夫的象徵,是吉兆。楊震五十歲左右才肯為政府打工。擔任官職估計也是縣處級左右。大將軍步騭聽說楊震是個賢才,於是向東漢中央政府推薦楊震。於是楊震連連四次升遷。由縣級官吏當上了省級官員。任荊州刺史、東萊太守。

由於楊震官運亨通,自然而然有人巴結行賄。經過昌邑縣時,以前故舊王密任昌邑縣令,謁見,王縣令身懷黃金十斤賄賂送給楊震,一是感謝以前的提攜,二是在以後的仕途上多多關照王密。楊震也沒想到以前的故舊也搞行賄送賄這一套。楊震拒絕說:「我作為老朋友,老交情了解你的為人。為什麼你不了解我的為人呢?」這話實際上是責怪王密不該行賄。王密回答說:「這麼晚了,沒有人知道這回事,你就收下吧,不要擔心被別人知道。」楊震批評說:「天知道,神明也知道,我知道,你也知道。什麼叫別人不知道?」後轉任涿郡太守。楊震個性大公無私,清正廉潔。從不收受賄賂與禮物。家教很嚴格,子孫兒女吃疏菜過日子,極少吃肉食。出行極少坐車,一般以步行為主。家族中的年長的,親朋故友都做楊震的思想工作。要楊震為子孫兒女搞房產,搞田產,或者利用職權經商,謀取私利。楊震就是不肯。他說,「我要讓我的子孫兒女成為清官的子孫兒女,這一份遺產比什麼東西都厚,貴。」


元初四年,征入為太僕,升太常官。太常與太僕都是三公九卿之一。太常是管禮儀祭祀。太僕是管車馬。都是中央政府比較重要的職位。當時的博士官人才選拔搞弄虛作假和暗箱操作,沒有為政府選拔真正的人才出來。楊震舉薦著名學者陳留人楊倫等,讓知識界的學術知識得以發揚光大,很多儒家學派的知識分子都稱讚楊震推薦的人才好。永寧元年,替代劉愷為司徒官。當時的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司徒掌人民事。鄧太后死了後,內寵開始驕橫起來,安帝的乳母王聖,利用皇帝的信任,搞起腐敗起來。楊震向皇帝進諫言,指出信任內寵讓其搞腐敗會破壞法律制度,會動搖政府的執政基礎。但是皇帝沒有聽他的。延光二年,替代劉愷當太尉。皇帝的舅舅九卿之一大鴻臚耿寶推薦中常侍李閏兄給楊震,讓楊震關照關照。楊震不從。耿寶還親自求楊震,還說這是皇帝的意思,要楊太尉遵守皇帝的意思就行了。但是楊震以遵守國家法律制度為由,不準。耿寶懷恨而去。皇后娘娘哥哥執金吾閻顯也推薦親朋好友讓楊震關照當官,楊震也照拒不誤。司空劉授就做老好人,把楊震拒絕的兩個人都任以要職。於是那些皇親貴戚對楊震都恨之入骨起來。心裡都認為這姓楊的,太不給面子了。安帝派使者為乳母王聖修府第,中常侍樊豐、侍中周廣、侍中謝惲等更相煽動,傾搖朝庭,支持動用國庫財政為王聖大修府第。楊震又上諫說,要皇帝惜民財,去奸幸。但是漢安帝不理睬這些諫言。楊震利用地震的災難規勸安帝。漢安帝心中對楊震不滿起來,太監樊豐等奸幸都恨楊恨得要死,但因楊震是全國著名的知識分子,當世名儒,因此奸臣們不敢加害。河間有一血性男子趙騰向皇帝上書,指陳得失,皇帝把恨氣發泄到了這個枉死鬼身上。楊震上言想要救這男子,但是漢安帝跟楊震積怨已深,趙騰還是伏屍都市。


會三年春,漢安帝東巡岱宗。樊豐等奸臣乘著皇帝出行在外,利用公款,攀比似地建設豪華府第,楊震的下屬高舒召大匠令史進行調查了解,得樊豐等的假詔書。準備向皇帝報告此事,但是皇帝還在巡視地方。樊豐因為是假借皇帝命令動用國庫財政,違規裝修自己的房屋,都很害怕,正好有太史言星變逆行,於是利用古人迷信,害怕上天降下災難的心理,陷害太尉楊震,說是楊震做了某種壞事,使上天要降下災難。又說楊震對趙騰的事耿耿於懷,怨恨皇帝,還說楊震是鄧騭的門生故吏,對皇帝的怨恨更深了一層。皇帝車駕還朝的時侯,要使者用計策沒收了楊震的太尉官印。楊震於是柴門謝絕賓客,怕一些無辜的人受牽連。樊豐等又雪上加霜地陷害楊震,請任大將軍的耿寶打楊震的小報告,說楊震不服罪,還存有對皇帝的怨恨不滿之心。最後,皇帝下詔遣送楊震回老家。楊震在京城城西夕陽亭時,對兒子們還有門人故吏們說,死對知識分子來說是一種常事,我受國家的恩情當上太尉一職,但是奸臣貪官沒有誅殺,受寵信的太監與女人們的惡行我沒有能禁止,我有何面目還活在這人世間!我死時只用雜木為棺,布單遮體就行了,不要建祠,不要搞豪華墳墓。說後喝鴆酒自殺。樊豐等還指示弘農太守使壞,讓楊震的棺露於道路上,還迫害楊震幾個兒子。讓很多觀望的老百姓滴下了同情的淚水。


漢順帝即位後,樊豐,周廣等貪贓枉法的奸幸都被誅殺。楊震的門生虞放、陳翼請求為楊震翻案,朝廷都說楊震是大大的忠臣。漢順帝下詔讓楊震二個兒子當郎官,還贈送金錢百多萬撫恤金。還禮改葬於華陰潼亭。遠近的老百姓都來悼念這位為國為民的受枉死的大清官。

楊震有五個兒子,長子楊牧,富波相國。楊牧的孫子楊奇,後任侍中衛尉。楊奇的兒子楊亮為陽成亭侯。楊震少子楊奉,楊奉兒子楊敷早死。楊敷兒子楊眾,累遷御史中丞,拜侍中。楊震中子楊秉,為太尉。楊秉兒子楊賜,為太尉。楊賜兒子楊彪,為太尉。楊家自楊震開始,到楊彪結束,四世太尉,四世清廉。


我們作為高級管理人員,要從楊震的人生中總結如下經驗:


一是在決策中不要搞公私有兼顧,摻和個人的好惡。企業環境是個集體的環境,是個利益相關者有聯繫有影響的環境。所以高級管理人員在決策中,要舍小家,為大家。把企業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個人的利益放在第二位。企業興旺發達,利潤賺得多,只要企業有合理的分配機制,那麼,高級管理人員的個人利益也會得到照顧與兼顧。要大公無私,不要涉足商業賄賂,那是人生的懸崖和陷阱。


二是在決策中,不要主觀武斷,要能聽取不同的意見。好的意見是不中聽的,有些還是逆耳的,作為高級管理人員的首要工作就是要聽聽那些壞的消息,逆耳的忠言,與自己相左的意見。然後,對比分析,找出差距,得到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方案。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三是建設一個智囊團,請些專家學者或者是基層的幹部職工作為智囊團的成員。專家學者有豐富的知識學問,有很多先進的理論知識,還有些攻案例的,搞管理諮詢的,辦過企業的等等。專家學者作為智囊團是一種好的選擇。基層的幹部職工在一線工作比較久,了解生產運營的實際情況,這些結合起來是個實際工作的智囊力量。給予智囊團優厚的待遇,並且允許智囊團成員跟自己唱對台戲。

四是鼓勵那些敢於獨行和有創意精神的人發揮才幹。作為高級管理人員,要去掉那種陳腐的觀念,要重用人才,而不是用奴才。因為管理者管理的是企業,企業的興衰成敗決定了管理者的人生成敗。奴才是聽話,但是卻難以創造輝煌的業績。如果奴才利用高級管理人員的信任干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來,那麼高級管理人員就會惹來法律的麻煩或者受牽連而有牢獄之災。重用人才的話,雖然有些跟自己過意不去,但是合理化的建議加上盡職盡責的高績效,能讓自己分擔很多憂愁。能讓企業產生更多利潤。


五是增強員工們對企業的忠誠度。員工們對企業忠誠,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個原因是企業文化對員工們的影響。二個原因是報酬與福利待遇對員工們的影響。第三個原因是企業對員工們的愛護與關心對員工們的影響。員工們對企業忠誠,能使企業減少人才流失,提高績效和減少培訓費用,節約成本。

作者簡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學家。《博銳管理在線》《中華品牌管理網》《中國管理傳播網》等知名管理網站專欄作家。又是多家媒體與網路作家。研究:歷史、經濟、管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著名管理學家專欄 的精彩文章:

管理失敗案例之:韓信功高震主
張釋之執法如山的管理啟示

TAG:著名管理學家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