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千古絕學《止學》經典名句,只讀一遍,受益終生

千古絕學《止學》經典名句,只讀一遍,受益終生

《止學》,這是一部湮沒久遠的關於勝敗榮辱的絕學。當您開始學習此智慧時,您便已站在了人生的制高點上!《止學》作者:王通,號文中子,隋朝大儒,史書中關於他的文字不多,但他門下的弟子則有大名鼎鼎的唐太宗開國時的一批元勛魏徵、李靖、徐世績、房玄齡……。

一、世之不公,人怨難止。窮富為仇,彌禍不消。

世道不公平,人們的怨恨就難以停止。窮人與富人互相仇視,遍布的禍患就無法消除。

二、仁者好禮,不欺其心也。智者示愚,不顯其心哉。

仁義的人會重禮節,能以禮相待是因為誠意在心;智慧的人會多疑惑,能凡事多問是因為謙卑在心。

三、寬不足以悅人,嚴堪補也。敬無助於勸善,諍堪教矣。

一味地寬恕是沒法讓人喜悅的,適當的嚴厲反而更有益處;一味地誠敬對於責善沒有幫助,適時的諫諍才能化民教人。

四、君子不念舊惡,舊惡害德也。小人存隙必報,必報自毀也。

隙(xì):情感的裂痕,怨恨。弗(fú):不的意思。有道德的人,不會懷記舊恨。計較以往的恩怨會損害君子的品行。小人心有隙怨一定要報復,這樣只能讓我毀滅。

五、苦樂無形,成於心焉。榮辱存異,賢者同焉。事之未濟,志之非達,心無怨而憂患弗加矣。

苦與樂沒有一定的形態,它的形成取決於人們的思想。榮與辱存有差異,賢明的人卻同等對待它們。事情沒有成功,志向不能達到,思想上沒有抱怨就不會增加人的憂慮和禍患了。

六、名不正而謗興,正名者必自屈也焉。惑不解而恨重,釋惑者固自罪焉。私念不生,仇怨不結焉。

沒有適當的名義,就會惹來非議;正名的人一定會經歷委屈自己的階段。誤會不能解除,仇恨就會加重;能解除誤會的人,就一定會先反思自己的過錯。自私的念頭不產生,仇怨就不會結下。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他是蘇軾的門生,一首長江相思詞成為千古絕唱
李敖生平寫書120本,有96本被查禁,曾自豪是世界第一禁書作家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