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焦慮是你製造的,你當然可以消除它

焦慮是你製造的,你當然可以消除它

焦慮是你製造的,你也可以消除它。

幸運的是,大多數嚴重的或不健康的焦慮心理都是自我塑造的,更加值得慶幸的是,你完全有能力去消除或緩解這種焦慮心理。

正如我們之前曾指出的,你天生就具備一種擔憂或焦慮的傾向,你最好不要將其完全消除,否則就會有生存的危險。你也可能是在後天環境的培養中塑造了這種焦慮傾向,因為你的願望和目標很容易被許多危險的狀況打斷或阻止,如疾病、意外事故、他人的反對、毆打、虐待、強姦、股市崩盤、戰爭以及一系列其他的困難。

事實上,正是因為你的生活中會出現許多麻煩的事情,所以它們也許很容易就會對你的期望和樂趣造成干擾。也就是說,你天生就註定要保持警惕,焦慮應該被視為你的一種保護形式。

因此,作為人類,以下兩大因素導致了你的焦慮傾向:

第一,你的生物機能,或者謹慎和警惕等遺傳傾向;

第二,生活中的一些環境因素,這些環境因素會阻撓和遏制你的慾望,你會為此而擔憂。此外,作為人類,你一出生,就會被賦予一定程度的選擇權和決定權。你可以做出決定,也可以在兩種形式的活動中自行選擇一種。雖然可能會受到生物機能和環境的限制,但是你是一個有自我決策權的個體,因此你可以自行做出選擇。這就意味著,你可以決定去這樣做或那樣做。當你想要得到更多,或不想要得到某件事物時,你會去猜測哪條道路最適合,當你沿著這條道路往前走時,你就會發現,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也就是說,什麼有助於實現你的目標,什麼會阻礙你的前進。但是,當你面對選擇時,你幾乎不能確定哪條是最適合自己的道路,在前行的過程中你很容易犯錯誤,因為你完全不知道前行的過程中會發生什麼。道路本身也是變化多端的。因此,作為人類,你總是會有些疑問。

你幾乎不知道——即使你認為你可能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你必須自己去經歷,你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最終你才能發現「正確的」道路。但是,因為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你知道自己要去尋找「正確的」道路,只是你沒有十足的把握,也沒有一些固定的規則供你遵守,以確保你實現這些目標。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不確定事件,充其量只能說你是一種隨機產物。

你認為你知道正確的道路,但你不會有十足的把握。這主要是因為你有一定程度的選擇權:你可以選擇自己的目標或意圖,你也可以選擇如何去實現這些目標。這就是為什麼存在主義者會談到「生存焦慮」,選擇會讓你產生疑慮和不確定性心理。因此,你總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感——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你不確定你的選擇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你會希望自己能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或錯誤的選擇,但你永遠也不能絕對確定到底哪個是正確的,哪個是錯誤的。

自然而然,焦慮、懷疑和不確定性都是人類生存環境中的一部分。你不可能完全擺脫擔憂心理,但是如果你真正了解這些不健康的心理是如何產生的,而且如果你能採取一些不同的措施——能夠產生一種健康的謹慎心理,你就可以減少許多不健康的、誇大的成分。

正如我們之前曾說的,你的焦慮心理源於一種生物因素,其中包括許多先天性傾向:產生一種願望,找出一些可能會有助於你實現這些願望的選擇,冒險做出選擇,然後變更並改變這些選擇。所以,你可以說是一個天生的抉擇者,你天生就具備焦慮傾向——那是一種強烈的傾向。

然後,如上所述,第二個重要因素出現了:你所居住的環境,你周圍的人們和事物,這些都會幫助或阻礙你實現這些慾望。如果這些人與事是「有益的」,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而避免經歷那些你不想要的,你幾乎不會產生什麼焦慮或抑鬱心理。但是,如果這些人與事都是「有害的」,你將得不到你想要的,你會經歷許多你不想要的,你的焦慮和抑鬱情緒也會增加。

不幸的是,在這兩大容易導致潛在焦慮心理的重要因素麵前,你束手無策。你不能輕易地改變你的生物機能——你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類,有著各種品質、特徵和愛好。然而,這些遺傳特性也不是完全一成不變的,你可以(經過不懈努力)改變其中的一些品質和習慣。但是,你只能做出一定的改變,而且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你不得不去接受並適應有些特徵——這是你的「天性」。要想改變這些特徵,絕非易事!

至於環境、伴隨你生長的以及與你共同生活相處的人和事,你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他們。你可以在選舉時參與投票——但你不能完全改變政局。你可以組織安排一件困難的工作、新的居住區、不同的伴侶和許多其他環境因素,但你不能完全改變它們,而且往往絲毫不能改變!你往往會受到這些不太容易發生變化的人與事的牽絆——這些人與事會阻礙你實現你的慾望,給你帶來你不想要的東西。

所以,當你感到焦慮時,比如說,為賺更多的錢而焦慮,你的基本技能和天賦是不容易改變的(如學習會計學的能力或繪畫的能力,要是你具備繪畫的天賦,你還能當上一名藝術家,並以此謀生)。環境因素(如會計和藝術領域的工作機會)也是如此,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這些事物——但改變也是有限的。然而,幸運的是,你可以改變一些關鍵性的事情——適度的擔憂和極度的擔憂或焦慮產生的影響相差很大。

在面對困境時,你還可以改變這些情況以使自己產生健康的擔憂心理,而不是不健康的擔憂心理。你會產生健康還是不健康的焦慮心理,主要還是取決於你自己的思想、感覺、行為。你也許會認為你的焦慮心理主要是受生物機能的控制,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或者,你也許會認為你的焦慮心理主要是受環境的影響——你的教養環境、童年的生活環境或目前環境中發生的事件,這種想法也是不對的。雖然這些都是一些重要的因素,都會導致焦慮心理的產生,但並不是所有因素都是關鍵的。

第三個因素是你自己——你是如何思考的,你會有怎樣的感受,你會做出怎樣的行為。你自己很重要,你自身對焦慮的產生有著很大的影響,你自身決定著你會產生一種健康的或不健康的心理。面試焦慮症示例正如我在第1章中所說的,第三個重要的因素最初是由哲學家和思想家提出的。可以說大多數人都是淺顯的哲學家:他們對各種形式的苦惱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他們往往會將問題歸咎於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些事情。正如我們所指出的,這種想法有一部分是正確的。你想要滿足一個願望,但是當這一願望受到阻礙,而你最近剛好因為以前發生過的事情而沮喪時,你就會將責任歸咎於這件事。

如果發生了非常糟糕的事情——有違你的目標和利益的事件,你很可能首先會產生一些健康的消極情緒,如失望、悲傷、悔恨、煩惱和挫敗。因為你不願意失去你想要的東西(或得到你不想要的東西),所以當這些不愉快事件發生時,你最好用一些負面情緒來應對。這是一種健康的表現,因為失望和沮喪的情緒會激勵你回顧生活中發生的不愉快事件,回想一下這些不愉快事件,你會採取一些措施來應對,並試圖改變這些不愉快事件。如果你不會因此而產生一些情緒,你就會放任這些不愉快事件發展下去,而不會採取措施來應對。所以你要採取行動,而遺憾和失望這些健康的消極情緒會幫助你做到這一點。

因為這樣的情緒——如焦慮、恐慌、抑鬱、憤怒、仇恨和自憐,通常都是具有破壞性的,這些情緒會干擾你對問題的處理。這些情緒往往會異常強烈,它們會迷惑和困擾著你,也會對線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造成干擾。

這些情緒還可能會麻痹你。它們往往會導致一些瘋狂的行為,如謀劃傷害他人,這些行為會使你傷害或破壞一些人或事情。它們還會導致你心身不適,如心悸和頭痛;會妨礙你,使你難以應付這些不愉快事件。

讓我們再重複一遍:當生活中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如失去一份你真正想要得到的工作,你很快就會因此而感到焦慮和抑鬱,這些事情(不愉快的事情)本身不會對你的情緒和反應帶來什麼影響。這些不愉快的事情也許會糟糕至極,也許會使你產生一些情緒化的反應,但更重要的是你對這些不愉快的事情產生的想法。這些想法包括各種各樣的看法、評論和結論,你也會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因此,當同樣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在你身上時,你可能會產生一些或強或弱、或健康或不健康的情緒。在面對同樣不愉快的事情時,你的反應可能會有所不同,其他人亦是如此。如果類似的不愉快事件發生在100個人身上,所有人也許都會產生一些類似的不良情緒反應,但每個人都還是會有一些不同的反應。

你對不愉快事件的情緒反應和行為反應主要取決於你對不愉快事件產生的想法,而不是僅僅取決於不愉快事件本身。這點真是非常幸運。大多數情況下,你都能很好地控制你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並能產生相應的感受,採取相應的行動。

節選自《控制焦慮》

作者:(美)阿爾伯特·埃利斯(AlbertEllis)

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01-01

薦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國平 的精彩文章:

您和一位出色的作家只差這10條法則
這8年,可能是你人生最艱難的時期

TAG:周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