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帶著孩子參觀博物館 玩味生活 品位歷史

帶著孩子參觀博物館 玩味生活 品位歷史

遵循中華文明本有的「以人為本,回歸人性」的理念和精神

與父母孩子一同實踐探索

親子教育/家庭關係/自我成長/生命認知

上周女兒學校春假,外出遊玩返回上海途中,一班男女老少都感覺沒有盡興。隨即直奔蘇州,因為距離上海最近。接著發愁到底去哪兒,沿途過來遊園觀景大家都有些累了。朋友百度一番後,確定目的地:蘇州博物館!

參觀博物館後,我才發現,有些事情,之前都沒有認真想過。回家後埋頭記錄下過程,整理下思緒,把需要注意的地方羅列下來,以後再去的時候,可以參考了。朋友說了,這次看過蘇州博物館後,咱們回上海,也要找時間,去看看上海的博物館!

思 考 篇

成人是如何看待「參觀博物館」這件事情的?或者說,我們帶著孩子參觀博物館是為了什麼?

這次我們是臨時起意。一開始朋友途中提議參觀博物館的時候,我是不想去的。

思考1:為什麼我不想去參觀博物館?

發現自己對「博物館」一詞,很有壓力。因為自己沒有多少歷史知識,文化功底,怕看不懂。其實自己也不知道要看什麼。從小住鄉村,對於參觀博物館類的文化活動,沒有多少體驗。有這樣的內在和外在原因,就讓我對博物館敬而遠之了。

思考2:為何我從開頭的不想去博物館,變成願意去參觀博物館了?

其一是因為搜索了博物館後,看到蘇州值得去的地方,博物館的參觀評分最高!其二是看到介紹,博物館是著名的建築設計師貝聿銘的作品。想去看看大師設計的建築是什麼樣子的。這個是名人效應。我當時還沒有去考慮,博物館裡面具體展出什麼作品。

思考3:那這麼多帶著孩子去參觀博物館的家長是為什麼呢?

把自己放在家長的角度一琢磨,嚇一跳。竟然發現原來背後有這麼大的功利心!帶著孩子參觀博物館,我是希望孩子獲得知識,更有文化。雖然我自己沒有知識和文化,但是總是希望孩子有。另外一個原因是,消磨時光。同樣的消磨時光,去博物館讓人感覺,似乎是寓教於樂,既可以玩,又可以學習。殊不知,聽上去雙贏的目的,實際上家長們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學習上。

幸虧我的功利心沒有大過於我的「勤奮程度」。在我自己沒有意願的時候,沒有強拉著女兒去參觀博物館。我想如果是以這樣的心理帶著孩子去參觀的話,效果不會好到哪兒去。她會被我這樣強的「目的性」,弄的全無興緻的。即便我會各式包裝一下我的功利心。無奈司馬昭之心啊!

五代 秘色瓷蓮花碗

吳中風雅 陶冶之珍展廳

父母們如何從沒有興趣到有興趣去參觀博物館?

感謝這次的經歷!讓我意識到,看懂看不懂在很大程度上,是成人對自己的一種固化。參觀博物館很簡單:直接去看,感受,體驗就可以了。

這裡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文物」二字,文化之物,以我的理解是,那個時代留下的物件,每個物件背後都有它的小故事。非我之前想像的那麼高不可攀。

以這樣的心態,進入博物館,我坦然了很多。安靜的欣賞,仔細的回味。展品好在哪裡我說不上來,可是一個多小時看下來,透過作品,看到了展品時代的人文面貌,生活情趣。古人對什麼是尊崇的,什麼是敬畏的。

看到能工巧匠們,把人們喜好的山水,供奉之物,靈氣的動物,通過精湛的手工技藝,刻畫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讓人喜愛,也讓人敬重。雖然時代不一樣,但是人的情感,對生活的理解,是相通的。透過藏品,感受到一種恬淡的「玩味生活」在裡面。古人的生活遠比我想像的要更有文化,對待生活更有品味,他們活的比現代人要從容。這些東西跟「物質的高度發展」沒有關係!讓我對歷史產生了更多的興趣,對古人多了份敬意!感覺跟自己的祖先們連接上了。寫到這兒,想到了「博古通今」一詞!

成人需不需要帶孩子參觀博物館?

下次有人要問我的話,我一定回答:要!

即使自己沒有興趣,陪著孩子去看看,也很好。不過去之前,審視一下自己的功利心是不是很強。去的時候,先盡量把自己的目的性擱置一邊,陪著孩子當成一次純粹的玩,也是非常好的(而不是時不時的在旁邊說,「寶貝,你來看看這個,你來看看那個」)。實在不行,請朋友帶著孩子去,也是一種方法。當然最好的狀態是父母們自己本身有興趣,然後能給孩子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尋找樂趣。

大家常說:成人(養育者)就是孩子的環境。此行發現,當我帶著尊重,好奇,興趣去欣賞作品的時候。孩子也很安靜,很享受她的參觀時光。我想,這就是浸潤吧。這種氛圍,氣息,就是感染力,號召力,不用說教。孩子們的學習,更多是帶著好奇。有了自由自在的空間後,他們會自發的去探索。遠比家長的說教,期待來的有效。如此看來,期待孩子有文化,有知識,還是要從自己開始啊(想到這裡,我抱個棉花枕頭自己勉勵一下自己,老媽當自強!自己做不到的就先不要求孩子了)。

言 歸 正 傳

1:一行人參觀博物館,你跟孩子有聊過,如果大家走散的時候,如何聯繫其他人?

插曲:因為我帶著女兒排隊在最前面,朋友一家在後面,當我和女兒進入博物館後,她看到自己的舅舅還在博物館門口沒有進來時,直接提高分貝喊了一聲「舅舅」!當時自己感覺好尷尬啊。也意識到自己沒有跟女兒說過,面對這種情況,要如何處理。

幸好自己皮厚。不怕問題,遇到問題,正好反思和調整。

反思:意識到出行計劃調整後,大家都有些匆忙,沒有在進入博物館之前,跟孩子們說一下大致的情況,規則,方便孩子們做個準備。這是成人欠考慮的地方。

最好的方式是,提前跟孩子說一下,此行的大致規劃。如果可以的情況下,把孩子一起納入,安排計劃,這個同時也是團隊精神,合作參與,同時也是尊重孩子。特別小的孩子提前告知就可以了。

處理過程: 我找了個角落的地方,自己壓低聲音,輕聲的跟女兒說了一下,剛才發生的大致的情況。(舅舅為啥落在了後面的原因,這個事情大人知道,但是沒有跟女兒說明,她擔心舅舅了)。然後也稍微跟她說了一下參觀博物館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我能想到的涉及範圍內)

A:在博物館參觀,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聲音,以免影響到其他人觀賞。

如果她想跟我說話的時候,要小聲的在我耳邊說。而且博物館,也是一個參觀學習的地方,盡量保持安靜,方便自己能靜下來心來細細的觀賞。

不用帶著批評說教,孩子很清楚,這是一個需要安靜的地方,只要跟他們說明一下,他們就會明白。

B: 然後參觀過程中,跟女兒商量好了線路,確定好了路線後,大家心裡就有方向了。

C: 有意識的把洗手間,休息的地方,還有扔垃圾的地方,再跟女兒說了一下。

(其實女兒已經10歲了,基本都知道了,但是對於還很小的孩子來說,還是需要提前跟他們說一下)。方便孩子,等他們有需要的時候,比較容易能夠找到地方。

2:如何面對孩子的提問,那些你可能也不知道答案的問題?

插曲:女兒看到牆壁上掛著的某當代畫家的作品,問我喜歡哪一幅。

這是我最心塞的地方。我從小的畫畫課,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說心裡話,這些畫,我不太會欣賞,更多的是「無感」。

我也就實話實說:這些畫,我能從顏色對比,色調的漸變,光線的明暗中,感受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畫面,沒有人物,山水,是色塊的組成),我還說不上來喜歡不喜歡。

最後發現:女兒只是在跟我聊天(捂臉)。她告訴我,她喜歡某作品,是感覺這個畫家畫的時候,一定特別愉快。

所以,不懂就說不懂。我不用變成「啥都懂的大師」。孩子有孩子的眼光,讓她用自己的視角去看……

3:你跟孩子的參觀速度不同怎麼辦?

插曲: 在文物展品的區域之前,牆壁上首先有一個對於吳越文化的梗概介紹。都是文字,很多還是生僻字,加上很多文言句式,女兒全無興趣看。忍耐了一會後,看到我還是沒有挪步的意思,她急了,想拉我趕緊進去看裡面的作品。可是我還意猶未盡。於是兩人商量,因為女兒怕找不到我,所以不敢一個人先進去裡面的展區參觀。然後我陪她看了看館內大致的房間,並確定了我會在的區域後,女兒就放心的自己去看了。

這樣一來,我和女兒都有了自己的空間和時間,我一人細細的一品這些文字,展品。對於生僻字,生澀的文言句式,自己之前都會發怵,往往直接跳過。這次多了些耐心,慢慢的靜下心來看文字,就會比之前看懂的多一些。而因為多了些了解,就多了份興趣。

明 三羊開泰飾板 / 民國 黑白青花玉貓

清乾隆 粉彩綠里花形盃

4:孩子是否享受這個過程?

整個過程,我和女兒各自觀賞。最後匯合的時候,女兒興緻勃勃的給我看她拍的照片,真的興趣點完全不同。她告訴我最喜歡的是一隻雕刻成貓的觀賞物。我想,她喜歡的原因是因為,我家養過貓。她和貓咪有著深厚的感情。她第一次看到貓的造型,古人是以這樣的面貌呈現出來的。看得出來,她感受特別的不一樣;而後一件作品,是一個極其精美小巧的把玩杯子。杯的四周呈荷花造型。女兒特別喜歡小巧的東西。

然後她告訴我,因為老爸要給大家停車,錯過了進館參觀時間,女兒心繫老爸,把大部分的藏品都拍了下來,說要回去給老爸看的……

5:一定要去租借一下博物館的解說工具,或者下載app,甚至直接請解說人員說明一下。

會有助於你更好的欣賞作品。我發現這些介紹,即便對方如背書一般的跟你說一遍,也會讓人從零基礎開始,拓寬了視野,想像空間。我們往往會因為不了解,而障礙了自己。通過這些講解,多了趣味的同時,更好的了解歷史和文化。

吐 槽 篇

最後吐槽一下自己的遺憾,博物館的門口設定的安檢工作人員,大聲呵斥參觀人員。讓我感覺既非常詫異,又很難過。再比如,下午閉館的時間是五點,結果到了四點半以後,工作人員們就開始打掃衛生間,清理館內的垃圾桶,聲音挺響,而且互相大聲說話。

另外一個是,大批的參觀人員湧入博物館,旁若無人的大聲說話,如入自家後花園的感覺。然後走馬觀花似的離開。在休息區域內,一個人佔了大部分的位置躺著看手機的有之,廁所內不沖排泄物的有之……

以此文做個標記,表示我有思考過……

- END -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版權歸#親親家園#所有

如果您在親子教育方面有任何困惑

歡迎您與我們聯繫

我們會以適合的方式

解答您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親家園Density 的精彩文章:

TAG:親親家園Dens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