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一年,萬千沉默心流,拉開了自由表達的序幕

這一年,萬千沉默心流,拉開了自由表達的序幕


圖:鄧麗君




文 | 諶旭彬




1978年夏末秋初,作家殷立民忽然發現身邊有很多年輕人,提著錄音機,在上海街頭和公園裡播放鄧麗君的歌曲,「開始我只認為年輕人好奇,喜歡玩這種收錄機新玩意兒。後來發現情況不對,竟然越來越多的人提著收錄機在大庭廣眾大聲播放鄧麗君的歌曲。」①




「鄧麗君熱」在1978年初現端倪,並非偶然。




這一年,

錄音機

被允許由探親的華僑自港澳帶返內地(有數量限制),「各類學校用於教學的錄音機」,也不再實行專項報批手續②。也是在這一年,商業部組建的「赴香港考察小組」,自香港康力公司以每台93港元的價格,購買了1萬台盒式收錄機,運回北京後定價每台200元人民幣(當時3元人民幣約相當於10元港幣),開賣的第一天,「人群擠碎了櫃檯,不得不停止銷售」。③




更多的港台錄音機,則通過沿海漁民的走私途徑進入,成為第一種走入大陸家庭的當代電子產品。這些錄音機大都是攜帶型,可播可錄,既可固定擺放,也可隨手攜帶至小型公共場合使用,售價約為每台300~500元人民幣,相當於一個城市居民當時1~2年的收入。



以多軌錄音技術生產的立體聲磁帶,與這些走私錄音機一同進入大陸。其中,又以鄧麗君的錄音帶獨佔鰲頭。

比如,1981年12月廣東儋縣(後劃歸海南)的一次調查顯示,走私進入該縣的近萬個錄音機原聲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是鄧麗君演唱的」④。1982年,研究大陸婚姻變遷的台灣學者也驚訝地發現,「上海、廣州、福建等僑鄉的待嫁娘,(聘禮)除要三轉一響外,另外還加要一個鄧麗君(錄音帶)。」⑤





圖:灌錄了鄧麗君歌曲的卡式錄音帶




在鄧麗君的錄音帶進入大陸之前,萬千沉默的心流,已為聆聽做好了準備。



1969年5月下旬的一個夜晚,南京66屆高中畢業生任毅,在插隊地抱著吉他寫下了一首《南京之歌》,內中有這樣的句子:





「告別了你呀,親愛的姑娘,揩乾了你的淚水,洗掉心中憂愁,洗掉悲傷。啊,心中的人兒告別去遠方,離開了家鄉,愛情的星辰永遠放光芒。」




僅憑口耳相授,《南京之歌》傳遍了大江南北。在大興安嶺連接三江平原的一個小山村裡,林小仲與女友杜鵑唱起這首歌時,「杜鵑……常常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掛滿臉頰,身體緊緊地靠著我,雙手緊緊拉著我,好像怕我跑了一樣。」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十三團,有人唱起《南京之歌》,「女生宿舍里哭聲一片」。⑥




這是未經公開發表的歌詞,亦是未經公開認同的淚水。




圖:《南京之歌》的作者任毅




1978年,時代終於掀開了萬千沉默心流自由表達的序幕。




這年春天的一個傍晚,四川美術學院新生毛旭輝,打了飯從食堂走向操場,「忽然聽到學校的高音喇叭里流出了舒伯特的小夜曲,那一刻他的淚水奪眶而出,整個人幾乎凝固了。他有些不敢相信,這樣的音樂可以公開廣播,世界彷彿改天換地了。」也是在這一年,導演嚴寄洲在自己的新電影《獵字九十九號》中,按捺不住內心的躁動,首次使用了電子音樂,同時又忐忑不安地安撫同事:「有什麼問題,是我一個人的……」⑦




沒有什麼比自由吟唱更能萌動人心。

1980年前後的北京,「幾萬人,全在北海後門的那個山上。聽音樂,聽完了就跳舞,那時候聽的主要就是鄧麗君。」1980年前後的廣州,5.5元一盒的錄音帶,太平洋影音公司一年能賣掉800萬盒——當時國人的平均月工資尚不足70元。⑧




也是在1980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藝部與《歌曲》雜誌編輯部聯合,舉辦了一場「聽眾喜愛的廣播歌曲評選」,受評歌曲限於「1979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放的創作歌曲」。自1月3日至1月24日,20天的時間裡,居然收到25萬封來信投票,城市青年佔到了投票者的約70%。

統計顯示,得票前15的歌曲,幾乎清一色是個人化的抒情歌曲。這結果,讓聽慣了宏大敘事歌曲的雜誌社老編輯們無不「嘖嘖稱奇」。





圖:「聽眾喜愛的廣播歌曲評選」統計結果(正式公布版本對調了前兩名的位置)




這是中國大陸第一份「流行音樂排行榜」,也是第一份心流自由表達下的音樂排行榜。



鄧麗君不在這份排行榜內。排名第一的《妹妹找哥淚花流》的演唱者李谷一,在當時有一個「李麗君」的綽號。




1983年,在央視舉辦的首屆春晚上,「李麗君」那首飽受批評的《鄉戀》,再次與聽眾的自由心流共振,得以重返舞台。




這屆春晚允許觀眾用電話點播節目。儘管台方已安排李谷一先後演唱了8首歌曲,但熱線電話仍被打爆,觀眾不停地要求李谷一演唱《鄉戀》。編導黃一鶴如此回憶當日直播的情形:





「到李谷一演唱的時候呢,一托盤的條子過來了,工作人員說點播的,我說點播什麼,她說你看看就知道了,我打開一看點播《鄉戀》的。我說都是嗎?她說大部分都是點《鄉戀》的。……我就告訴那小服務員,去找我們領導。她說領導是誰啊?我說就那個老頭(指在現場的廣播電影電視部部長吳冷西)。這個服務員就去了,我拿餘光瞧著他們。……這吳部長,就有點不太高興了,說這不行,很不耐煩地搖搖頭,又拿下巴一指,這盤條又倒這兒了,這樣一盤一盤,最後發展到第五盤的條子。前四盤的條,我發現他已經有點坐立不安,汗就下來了,到第五盤條之前,戴眼鏡這個人,汗——戴眼鏡的人都知道,一出汗,就好像把鏡片弄濕了——他把眼鏡拿下來,把這個手絹拿出來擦眼鏡。最後移動的速度,步伐也快了,不邁者八字步了,小碎步。到最後,臉也紅了,看著很緊張很緊張。後來我記得也挺清楚,他好像實在沒辦法,一跺腳,很快就沖我過來了,他說:『黃一鶴,播!』」



事後,觀眾給央視「寫來了非常非常感人的信」。




他們稱讚央視:





「真是人民的好電視台。」⑩





圖:1983年春晚,姜昆宣布觀眾強烈要求點播《鄉戀》




注釋


①殷立民,《殷言快語》,作家出版社,2015.06,第106頁。


②《當代中國商業》編輯部/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大事記 1958~1978》,中國商業出版社,1990,第849頁。


③李世通,《1978年的香港之行》,收錄於:《天津文史資料選輯 第111輯》。


④《儋縣分析處理鄧麗君錄音帶》,收錄於:《宣傳動態 1981》,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第28頁。


⑤劉清波,《中共的婚姻法》,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第118頁。


⑥林小仲,《夢隨風萬里》,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第99~100頁。劉新建,《苦哉,為了〈南京之歌〉》,收錄於: 《北大荒風雲錄》,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第119頁。


⑦參見:聶榮慶,《護城河的顏色:20世紀80年代的昆明藝術家》,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第71頁。舒雲/整理,《製造明星:嚴寄洲自述》,人民日報出版社,2012,第279~280頁。


⑧《只有大眾,沒有文化:反抗一個平庸時代》,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第15~16頁。


⑨王炬,《「十五首歌曲」評選紀實》,《廣播歌選》2010年第08期。


⑩《一鶴回憶「春晚」背後的人和事——推開〈鄉戀〉這扇門》,《名人傳記》2013年第2期(上)。






推薦閱讀




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並非如此





日本海軍大將,真說過「一生俯首拜陽明」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短史記 的精彩文章:

炸死張作霖的是蘇聯人?此說太可笑了 | 短史記

TAG:短史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