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科學引導學生自主理性發展

科學引導學生自主理性發展

·深化高考綜合改革③

2017年浙江省高考綜合改革試點錄取工作,呈現出「四高一低」的良好態勢:志願的填報率、投出率、滿足率、匹配度遠高於往年。綜合各方評價來看,高考改革實現了學生、中學和高校的「三滿意」。毋庸諱言的是,改革試點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問題,特別是選考物理科目學生人數的非理性下降現象成為焦點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物理科目選考人數的非理性下降,是多因素疊加的結果。其中,過度投機、片面追求升學率是重要原因。而在接下來的改革中,浙江省通過中學、高校和考試三個層面的多措並舉、綜合施策,及時緩解和防範物理科目選考人數的非理性下降。為高考綜合改革更好地在全國漸次推進,提供了可供借鑒、可複製的浙江經驗和浙江樣本。

加強對高中學校的督查和指導。高考不分文理後,物理科目選考人數有所下降有其必然性,但快速地非理性下降是不正常的。調查發現,喜歡學物理的學生大有人在,但因物理相對難學和「學物理的人都比較牛」的刻板印象,一些學校和教師為了讓學生避免與「學霸」爭分,強制阻止學生選擇學物理,傷害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個性發展。因此,教育部門必須加強對高中學校的督查,指導高中學校堅持正確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自主選擇權,保護和促進學生興趣特長發展;校長、年級組長、班主任、任課教師作為提供教學保障的關鍵主體,要正面引導考生科學選考,為考生選考物理提供充分保障;改革物理教育教學,提高任課教師教學水平,改革物理教學方法,提升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能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杜絕「不考不教」的應試行為,確保學生物理基本素養;禁止、查處以各種形式干預學生選考物理的行為,把適應高考改革情況納入特色示範普通高中複評的指標體系。

探索建立高校專業選考科目指引。2017年,高校在浙招生計劃中,本科理學、工學專業不限選考科目,或要求範圍為3門的佔了絕大多數。不限選考科目的按院校專業數計佔19.35%,按計劃數計佔11.83%;選考科目範圍為3門的按院校專業數計佔51.5%,按計劃數計佔65.78%。高校對選考科目的要求過寬,使得一部分考生傾向於功利性選課,繞開「難學」「難考」的科目。教育部門亟須引導本科高校,根據不同專業培養需要,科學確定選考科目範圍,提高高校專業科目要求與考生選考科目的匹配度,尤其是本科理學、工學類專業選考科目;對於部分特殊類專業,可要求考生同時符合高校所確定選考科目中的2門,鼓勵學生把個人興趣愛好、國家人才培養需要與公民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兼顧和有機結合。為此,2017年10月,浙江省教育廳發布了針對2016級高中學生的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指引。日前,教育部在總結浙江、上海兩地的試點經驗基礎上,制定出台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試行)》,並明確從2017年秋季入學的高中學生開始實施。

建立科學合理的選考科目保障機制。為確保學生專業學習要求與國家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相適應,教育部門必須建立相應的選考科目最低保障機制。當選考科目某次賦分人數少於保障數時,以保障數為基數進行等級賦分,保障數按照國家相關學科人才培養需要確定。浙江省針對當前面臨的物理科目選考人數非理性下降的實際情況,率先對物理選考科目建立保障機制。浙江省根據近5年全國高校每年在浙江招收授予工學、理學學士學位考生數量平均為6.5萬的實際數額,把物理選考科目的最低保障基數確定為6.5萬。今後一段時期內,當某次考試物理選考科目賦分人數少於6.5萬時,即以6.5萬為基數從高到低進行等級賦分。當其他選考科目出現類似物理學科的「危機」不能滿足國家人才培養需要時,也將參照物理學科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等級賦分辦法,或是下一步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改革方案設計之初,為了使選考科目成績可比,採用了等級賦分的方式。從改革實踐看,當物理科目選考人數下降並導致考生群體水平結構產生非線性變化時,建立在「正態分布」假設上的等級賦分缺乏相應的「糾偏」功能,從而造成考生群體間的相對不公平,這也是前期引發社會質疑的關鍵所在。如何優化等級賦分辦法?浙江省曾考慮過多種方案,如分科目權重法、「等比例映射轉換」法等,還討論到由高校自主設置科目權重,進而按專業實行「一檔多投」和高校自主錄取的方案,但高考畢竟是國之重器,高考改革是高利害、高風險、高敏感的改革,需要加倍的認真研究和慎重決策。

《中國教育報》2018年04月18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河海大學5名教授入選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
打開角落文化的「密碼」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