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誼兄弟:電影業務始終是「擎天柱」

華誼兄弟:電影業務始終是「擎天柱」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王牌專欄,20年專註港股,金融名家齊聚,做最有深度的原創財經號。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2018年3月27日,華誼兄弟(300027-CN)的2017年度報告,終於在千呼萬喚之中使出來了。在2017全年,華誼兄弟共錄得營業收入39.46億元人民幣,相比2016全年增長了12.64%;錄得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8.28億元人民幣,相比2016全年增長了2.49%;錄得扣非凈利潤1.31億元人民幣,相比2016全年增長了426.13%,至此,華誼兄弟徹底打破了大多唱衰他的謠言。

三大板塊:電影依舊是「擎天柱」

華誼兄弟是目前國內少有將影視娛樂、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和互聯網娛樂三大業務板塊及產業投資實現有效整合的娛樂傳媒企業,是業內產業鏈最完整、娛樂資源最豐富的公司之一。與在時代浪潮之中頻頻被傳媒集團收購的好萊塢電影公司們不同,華誼兄弟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將自身發展成涉及到製作、發行、放映、遊戲等多個方面的綜合性傳媒集團,在某種意義上,華誼的崛起與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是同步的,這是一種中國實力。

華誼兄弟2017年度報告(節選)

來源:深圳證券交易所

華誼兄弟一向對其「三駕馬車」引以為豪,但是實際上,在三大板塊的發展之中,影視娛樂板塊始終是重中之重。首先,從營業收入的佔比上來看,在2017年全年,這一板塊為華誼兄弟帶來了33.74億元人民幣的收入,佔比高達85.50%,相比2016年全年增長了37.12%。其次,從成本投入上來看,華誼兄弟在2017年對影視娛樂板塊的投資也最大,金額高達20.28億元人民幣,佔總成本的94.19%。

具體到電影業務方面,在2017年全年,華誼兄弟參與投資發行的影片主要有《西遊伏妖篇》、《少年巴比倫》、《瘋岳撬佳人》、《美好的意外》、《絕世高手》、《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引爆者》、《芳華》、《前任3:再見前任》等,累計實現國內票房約51億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其中,《芳華》在報告期內票房約12億元,《前任3:再見前任》在報告期內票房約3億元,由公司協助發行的影片《摔跤吧!爸爸》以12.95億元的國內綜合票房在2017年7月收官,是截至報告期末內地市場取得高票房的非好萊塢進口片。從此可以看出,電影業務始終是華誼兄弟的擎天柱。

華誼在票務市場:能否順利突圍?

目前,以華誼兄弟、光線傳媒、阿里影業、萬達電影、博納影業為首的五大民營電影公司,在從製作、投資、票務、院線等各個方面入局電影產業之後,他們無一不想聯動上下游,建成全面的產業鏈,以自給自足增加競爭力。華誼兄弟的優勢在製作,馮小剛與管虎等眾多的優秀簽約導演,可以說是華誼兄弟的「殺手鐧」,其次,華誼兄弟在發行、影院(目前已建成投入運營的影院為23家)方面也一直有所建樹,穩定地發展著。

但是票務市場對於華誼兄弟來說,可能是個始終無法攻佔的堡壘。亦是在2017年,貓眼電影與微影時代成功合併,票務市場中,貓眼微影與淘票票兩大主力對壘的局面已經形成,其他的力量似乎再難進入。但是光線傳媒卻是在製作型公司中少有的可以進入票務市場的一員。

在2016年5月,光線傳媒以6%的股份(23.99億元)與23.83億元的現金獲得了貓眼57.4%的股權,一躍成為貓眼最大的股東。2017年,貓眼與微影合併之後,光線、微影、騰訊、美團點評成為了合併公司主要的直接股東。光線就在騰訊系與阿里系對票務市場的拉鋸戰之中,成功地依靠精準的眼光分了一杯羹。

華誼兄弟似乎沒有光線這麼幸運,但是目前華誼兄弟也在加緊對票務市場的布局之中。在2017年之內,華誼兄弟的合併範圍先後增加了山東的麥嘉影業有限公司,蘇州的麥嘉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瀋陽、南寧的麥嘉科技有限公司,華誼兄弟在其中的股權比例均為51%。同時,新增加的「麥嘉」們均是以信息技術、票務代理作為主要的經營範圍的,而此前的「麥嘉」則是主打影院業務。由此可以看出,華誼兄弟目前也在以影院為依託,而逐步建立自己的票務體系。只是在騰訊系與阿里系把持的大環境之下,華誼兄弟到底能否順利突圍,這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文:施琳慧

編輯:張駿芬、黎璐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股解碼 的精彩文章:

中美貿易戰迭起演變:美國佬的救命稻草
火火的票房高高的債台 星美未來不美?

TAG:港股解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