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屁多、屁少、屁臭,是身體在報警!「小屁事」看出身體大問題

屁多、屁少、屁臭,是身體在報警!「小屁事」看出身體大問題

說起放屁這事兒,它所帶來的尷尬,大家一定都經歷過。也許我們經常會怪它來得不是時候,但屁表示:「我」也很無辜啊。

「我」是一個屁,也就是你們口中的「腸中之氣」。

「我」的來源有兩個:

一是你們大腸內細菌分解食物產生的氣體;

二是你們張嘴時吸進來的空氣,比如說話、吃飯、喝水等。

有來必有去,「我」的離去絕不只有你們所熟知的那一個途徑……

1、從嘴巴出去

有時候,你們會選擇把「我」憋回去,而被憋回去的「我」會跟著血液進入肺部,和呼出的氣體一起出去。

另外,你們打的嗝也是「我」的另一個化身。

2、趁你不注意,從肛門出去

一個正常人每天平均放屁14次,排出的氣體約有600毫升。

因此,在你們不經意之間,「我」就已經偷偷地溜出去了。

很多人為了避免尷尬,總喜歡用盡全力把「我」憋回去,但你們不知道,不肯放「我」出去,也是要承擔後果的......

「我」的主要成分有氮、氫、二氧化碳、甲烷、氧等無臭氣體,也有氨、硫化氫、吲哚、糞臭素、揮發性胺、揮發性脂肪酸等微量氣體。你們要是不放「我」出去,「我」就會跑到你們的腸道中去,被腸壁「吸收」,讓毒素進入血液,從而使你們——

1.皮膚老化,人體衰老。

2.腹脹腹痛,腸道蠕動紊亂,引起各種消化系統疾病。

3.肝臟功能弱化。

也許你們不會馬上看到把「我」憋回去的嚴重後果,但「我」還是會讓你們繼續感受到腹部脹氣、疼痛等癥狀,甚至可能是燒心等消化道癥狀。

另外,把「我」憋回去的過程,也會給你們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導致血壓與心率上升,間接危害你們的健康。

所以,無論何時,你們都該放「我」出去。

俗話說「臭屁不響,響屁不臭」,這話是有道理的。而「我」的臭或者響,都跟「我」沒關係,它取決於你們吃的食物。

如果你們吃的澱粉類食物(主食)比較多,它們被消化分解時,就會產生較多無味氣體,「我」就會有很多兄弟姐妹。而且「我」衝出來的速度相對不好控制,容易造成比較大的動靜。

如果你們肉蛋奶吃的比較多,就容易產生硫化氫、糞臭素、揮發性脂肪酸等微量氣體,氣量較少,於是「我」就製造不出那麼大的動靜,只能默默地跑出去。但你們也不會忽視「我」的存在,因為你們還能聞到「我」臭臭的味道。

其實「我」不僅僅是在幫你們排出身體廢氣,還可能在向你們發出警報,告訴你們身體可能出現問題了!

1.屁太多

如果哪天你覺得「我」特別多,那可能是食物引起的,也可能是「我」在提醒你,你的激素分泌失衡了!更年期女性或激素分泌失衡患者,其腸胃運動不如年輕時那麼活躍,也會出現屁量增多的現象。

一般來說,經常運動和服用益生菌有助於緩解。

2.無屁

你們總擔心「我」出現的次數太多會很尷尬,但「我」要是不出現,你們可能更危險。

如果「我」不出現而你又腹脹,可能是腸道某處「封鎖」不通,多見於腸梗阻、腸扭轉,或因腸麻痹而導致的屁出不來,嚴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看醫生!

3.臭雞蛋味的屁臭雞蛋的味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蛋白質代謝到最後散發出來的腐敗的味道,如果哪天你發現「我」是臭雞蛋味的,那就說明,你的胃腸道可能出現了問題,應該及時看醫生。

4.血腥味的屁

如果你們的消化道有出血情況,血液積聚在胃腸道中後被消化分解,「我」就會有腥臭味。

此外,如果腸道有惡性腫瘤,並且癌組織有糜爛、剝落、出血等狀況,通過細菌的分解發酵,「我」也是有腥臭味的。

所以,如果大便呈黑色,或是有腥臭味的屁,一定要去醫院檢查。

在身體正常的情況下,你們當然是希望「我」出現的越少越好,這樣就能有效地避免尷尬。既然如此,就教你們一些方法,減少和「我」的遇見吧。

1.少吃氣吃東西的時候要細嚼慢咽、少說話,還要少喝碳酸飲料,不吸煙,少吃口香糖。這樣就能減少吃東西時氣體的吸入,從而減少和「我」的相遇。

2.少產氣少吃或不吃容易產氣的食物。

比如豬肉、牛肉、大蒜、豆製品、高纖維食物、洋蔥及其他含糖多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香蕉、米飯、葡萄、酸奶等好消化的食物。

3.少吃點如果吃得太多或者身體消化、吸收功能不太好的話,食物經過腸道,來不及被完全分解,就會被大腸里的細菌強制分解,產生氣體和含硫物質,導致「我」又多又臭。4.適當運動

適度的運動能夠排解壓力,促進腸道內的氣體排出,有效減少「我」的出現。

沒想到吧,小小的一個「我」也有這麼多學問,雖然可能會讓你們尷尬,但 「我」也是迫不得已,更何況「我」還能幫你們識別身體的健康狀況呢。所以,以後可別再嫌棄「我」了,也別再說「屁大點事兒」了,畢竟「我」的作用還挺大的。

@所有女人,這5種食物最「養」人,每吃一種年輕一歲,再好的化妝品都沒這樣的效果!

這5種睡前行為會讓你一夜衰老,第二個最為致命!

這10種病小心傳給下一代!趁早做這些事才能躲過

圖片來源於網路

點擊「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