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AI 攝影恐難以成為智能手機的剛性應用

AI 攝影恐難以成為智能手機的剛性應用

2018年AI攝影儼然成為智能型手機市場的顯學,包括華為、小米、OPPO與Vivo等中國前四大品牌皆在第一季發表的手機產品貼上AI攝影標籤。

而各家號稱藉由AI力量呈現的攝影效果差異極大,很可能影響到AI攝影成為消費者剛性需求的機會。

各家效果差別極大,真正AI攝影應由擁有AI處理能力的晶元驅動

目前各品牌號稱的AI攝影功能可粗略分為兩大類,分別為可辨識人臉或場景的物體識別,以及涵蓋背景虛化或智能美顏的人像效果,各牌功能雖然名稱各異,但皆講究為消費者帶來更簡單、更直覺的攝影體驗。

從觀察不同手機產品所呈現的AI攝影可發現效果差別極大,顯示各品牌在市場上的發展存在不小差異。

如圖所示,P20 Pro透過內建神經網路處理單元的Kirin 970呈現之背景虛化效果較為自然,對比努比亞透過其開發的NeoVision影像引擎所呈現的效果,兩者差異明顯,意味著若要達到較完善AI效果,光透過平台式引擎顯然是不夠的。

要開發擁有AI處理能力的晶元是件漫長艱難的工程,目前也只有Qualcomm、聯發科(皆無自有手機品牌),以及Apple、華為、Samsung(擁有自有手機品牌)有能力做到,使得二線廠牌為了搭上AI浪潮,但卻沒有相應硬體支援下透過與平台式人臉識別的供應商合作,強行為手機攝影貼上AI標籤。

簡言之,智能型手機若要實現真正的AI攝影必須由擁有AI處理能力晶元來驅動。

▼背景虛化效果的差異:華為VS努比亞

AI 攝影恐難以成為智能手機的剛性應用

source:DXO&努比亞

體驗若差,將影響AI攝影應用成為剛性需求的機會

二線品牌純粹為了AI熱潮而端出的「AI攝影效果」,除了在表現上比不過一線品牌外,亦有可能難以跟其他同為二線的競爭者區分。

畢竟目前越來越多品牌皆在其手機相機上貼上AI標籤,品牌若要做出差異化勢必得在效能上提升,大多數二線品牌並無能力導入AI晶元。

因此除了少數一線品牌外,市場上充斥著二流的AI攝影應用時,將影響消費者對於「AI攝影」觀感,進而拖累AI攝影應用成為剛性需求機會。

文丨拓墣產業研究院 黃敬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拓墣產業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全球醫療器材發展趨勢觀察(上)
中國智慧語音市場吸引多種產業廠商投入

TAG:拓墣產業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