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學會傾聽,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

學會傾聽,是一個人的基本素養

加入有書共讀計劃一年讀完52本書,成為期待的自己

關注

回復【早安】領取你今天的早安日簽

文 |泉涌君· 主播 |楊槍槍

各位書友,早上好,今日早讀我們繼續共讀《第五項修鍊》。根據我們所拆的主題點,建議閱讀本書的第十章,也就是202~227頁。

今天我們來談「共同願景」的話題。共同願景不是一種理念,而是人內心的動力,一種由震撼人心的影響力產生的動力。

最初的願景可能是某個想法所激發的,但是,當願景充分發展後,就變成一種可以感受到的力量了,對人極具吸引力。

「我們想創造些什麼?」

共同願景就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當彼此心中有了相似的圖景,並且承諾會一起為此努力,圖景就變成了共同願景。

對學習型組織而言,共同願景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一起學習的目標,也是學習的動力。

我們可以把學習分為兩類,適應性學習和生成性學習。所謂適應性學習,即按照指示,讓自己被動適應學習目標的要求,適應性學習沒有願景也可以完成,但是,生成性學習只有在大家為真正關切的事業而努力時才會發生。

那為什麼「共同願景」如此重要?

沒有共同願景,成就不了偉大的公司。

西奧多·韋爾的願景是普及電話,他用50多年的奮鬥實現了這個目標,建成了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福特的願景是讓普通大眾都擁有自己的汽車,福特汽車公司由此而來;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以及蘋果公司其他創始人,看到了個人電腦對提高人的能力方面的潛力,開創了一家偉大的科技公司。

這些卓越的企業領導人的個人願景,滲透進公司組織的每一處,成了各級員工的共同願景,凝聚成千上萬人的力量,創造了共同的認同感。

我們還應該清楚,共同願景是可以分為外在和內在的。外在的願景,關注點在於外部,比如競爭對手。然而,過多關注外在願景,會導致我們的目標受到局限,一旦超越了競爭對手,就很容易滑向防衛心態,去努力保留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去激發創新激情。

一個武術大師,不僅會注意外在願景,即擊敗他人,同時也會修鍊自我,提出更高的要求,讓自己變得更加卓越。因此領導者在管理實踐中,要同時重視內在與外在的願景培養。

有深度內涵的共同願景,能夠激發人們的抱負,由此,工作就成了追求更高價值的過程,而公司的產品或者服務就具體體現了這種目標。

有了共同願景,公司不再是「他們的」,而會變成「我們的」,讓員工充分感受到主人翁意識;另外,共同願景還能夠激發大家勇於承擔風險,勇於探索和實驗。

有願景的領導人會變成讓人狂熱崇拜的英雄,鎚子科技的羅永浩就是這樣的人物,他傳奇的經歷和弘揚的價值觀讓很多人成為他的粉絲。

既然共同願景如此重要,我們該如何修鍊呢?

共同願景的修鍊是一個從個人到團體的過程。

第一步就是激發個人願景。

個人願景不僅僅是關注個人利益,通常還包括家庭、組織、社區,甚至這個世界,也就是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我希望這個世界變成什麼樣子?」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願景,而共同願景則是從這些千千萬萬個個人願景中浮現出來的。

因此,一個組織,如果想建立起牢固的共同願景,就必須提供環境,對員工或者組織成員充分關懷,激發他們的想像力,讓他們形成強烈的個人願景。

當然,激發個人願景的時候,不可以侵犯個人自由,不能強迫別人開發願景。

在激發個人願景後,我們就需要開始建設組織的共同願景。第一步就是放棄傳統觀念,認為願景總是從高層宣示的,或者是上級規劃制定出來的。在傳統等級制度的組織中,沒有人會去質疑公司的願景,而是去執行任務,完成這種願景。

這種管理思路存在很大的問題,高管們關起門來,憑著自己的想法和經驗,一次性提出了總方向和總目標。

這種願景中缺少了個人的參與,沒有根植於全公司上下,個人願景往往會被遺忘,不能達到激發鬥志的作用。

另外,這種浮在空中不落地的願景,很難讓組織內的人完全理解並擁有,這樣也就不能激發熱情活力和奉獻精神了。

當然,如同我們一直提倡的終身學習,建設共同願景也必須成為領導者日常工作的核心內容,不斷進行,永無止境。

真正的共同願景,是需要時間的沉澱才會顯現,它是大家個人願景交流溝通過程中成長的附屬品。在組織內,大家平等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觀點,這些想法逐漸融合成共識。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自由表達夢想,還要學會聆聽別人的夢想。在這種相互學習中,新的可能性才會被孕育。

共同願景是多元價值觀的體現,他可以很大,大到「家國理想」「人類進步」;也可以很小,小到每個人心中的夢想,因此,我們必須允許多種願景存在,從這些想法中整合出一個最佳行動路線。

就像一位成功的CEO所說的:「我的工作,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聆聽組織想說什麼,然後確保把它明確有力地表達出來。」

有書共讀內容升級,新增精華解讀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35歲,該離婚了吧?」
「女兒,這世上真的有禽獸……」每個媽媽都必須告訴孩子的5件事

TAG: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