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新刊鋪市丨如何在城市中設計四季分明的生活,這本雜誌給你答案

新刊鋪市丨如何在城市中設計四季分明的生活,這本雜誌給你答案

原標題:新刊鋪市丨如何在城市中設計四季分明的生活,這本雜誌給你答案


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因為一切設施過於便利與智能,反而會有一種「我的生活空無一物」的感覺。 這種空虛感通常源於自然的缺失,城市規劃中的行道景觀或是街區公園雖然以植物點綴了生活,但對於都市人而言,它們是基於欣賞的目的而產生,因此綠植總是四季常綠,看不出季節。


江慧儀十多年前和丈夫孟磊住在台灣新北市的郊區公寓,一搬進公寓他們就準備著設計一個屋頂農園。「我們所選擇的植物多半是可食用的,而且是隨著四季的替換栽種不同的蔬果。」諸如絲瓜、 萵苣、南瓜,甚至百香果,他們也種上了花卉,因為「花朵能夠吸引昆蟲來授粉」。



作為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的項目總監,江慧儀和團隊以「有效率的能源規劃」的朴門永續設計為理念,進行著屋頂生態農園、可食地景設計等項目。對她而言,一個屋頂生態農園,不只是為了生產食物,在親手種植養護的過程中,人們學會了持續的注視和觀察,其中最直觀的就是四季的植物變化。根據所處的環境,漸漸了解哪些植物適合種植在自己的屋頂,甚至會根據季節來調整物種的多樣性。城市中不被人所關注和察覺的季節感,自然就會在這日復一日的種植中凸現,你所感受到的都是真實的。更重要的是,經過重新改造的都市水泥屋頂,發揮了陽光、水、土、植物與人這五項在都市中長久被忽視的重要元素,重新連接起人與自然的關係:親手種植可食用的植物,蓄小水池讓城市飛鳥駐足, 善用太陽能來發電和烹飪……


一個屋頂農園除了營造都市人親近自然的綠空間,更重要的是教會人們善用天然的、可再生的能源,諸如太陽與風;以及通過小型自主耕種,縮短消費者與食物的距離,拉近人與土地的距離,獲得天然且應季的食物。時節的概念,在這裡,更加理性且被徹底執行。都市人所面臨的諸如「如何在都市生活中感受 大自然」的困擾都可以從一個小小的屋頂農園開始,所以江慧儀說:「世上所有的問題都可用一座菜園來解決。」


T A L K


@ 江慧儀


// 是什麼原因,你決定創立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


我們創建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 是為了提倡簡樸生活,並透過各種環境設計與教育的方法來傳達我們的理念。當下的多數人仍無法體會其日常生活的價值觀、行為跟地球及未來世代是緊密相關連的。而地球萬物及人類日常生活無時不刻的作為都與能源息息相關。因此大地旅人近年所推動的工作,都是以能源這個主題, 由於能量流動、物質循環是維繫整體生態系統運作的關鍵,因此,對於能源議題的關注應延伸到我們的飲食習慣、交通方式、選購的產品、旅行距離、休閑活動,以及我們對舒適、文明與發展的定義等。


// 你在參與設計屋頂農園的過程中,秉持的設計理念是什麼?


我曾參加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的屋頂農園的參與式設計,以及博仲法律事務所的屋頂生態園設計與起造,設計重點都是試圖在一棟都市建築當中,創造循環型的生態系統。其中我們在師大環校所的屋頂上設置了太陽能烹飪、太陽能光電、風力發電,雨水收集系統,並且設置了一畦畦提供小區及師生認養的小菜圃,縮短食物與消費者距離,展現了「有效率的能源規劃」。 對種植者來說,多元的食物來源實現了「重要功能由許多元素來 提供」。雖然徹底改造既有集合式住宅或大樓,使其自給自足,做到全然資源循環,並不是容易達到的任務。但是,每做一個改變,都讓我們更接近自力更生,更有韌性。


// 如何在都市中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屋頂農園?


打造一座生態屋頂農園的第一步是觀察與互動,這也是朴門永續設計的首要原則。先觀察屋頂與外在環境的關係:比如太陽是如何越過這座屋頂?冬天與夏天的風如何吹?颱風從哪個方向來?哪裡可以收集雨水?周遭是否有廚餘(有機質)與土壤的來源?其他住戶會不會一起來使用這個農園?屋頂本身是否曾有漏水的問題?農園的創建者喜歡吃哪些食物?我們的氣候條件適合種植哪些在地食物?先問問自己以上這些問題,然後去收集信息,之後就可以根據收集到的信息開始設計屋頂農園。如果你的經費有限,我們一般會建議以盆栽或可移動花台來規劃屋頂農園,既經濟實惠,設計上也較有彈性。如果想要全面覆土,需要先評估防水防根性是否完善, 當然經費也要足夠。屋頂農園也要有設計的多樣性,可以包括能源的生產,水的回收再利用;如果法規許可,也可以設計屋頂生態廁所。若有兒童的參與,可以 為孩子規劃一個小的沙堆遊戲區,或者專屬兒童的菜園。若參與的為年長者居多,可考慮使用抬高式的花台,方便老人家使用坐姿種菜或使用輪椅都可以享受種植的樂趣。

// 都市人可以如何運用朴門永續設計的思維,去改善生活環境?


由於都市都已經是存在的設施, 因此我們將它稱為滾動式的朴門永續設計,諸如家中的天台、公園小區的公眾設施或空間都可以是實踐的地點,從能源、水、土 壤、多樣性等方向去改造。可食地景就是其中一個方法,可以提高食物的自給率。我們可以將小區花台改種各類好看又好吃的蔬菜,行道樹可以改種多元果樹,學校農園也是一個可實施的地點。在能源方面,可以思考如何降低對電力的需求,甚至是自己創造能源,比如裝設太陽能光伏版, 或者通過所謂的被動式太陽能設計(passive solar design);再比如搭配居家方位、太陽的走向路徑,來設計開窗、採光、通風、隔熱或保暖,讓房子變得冬暖夏涼。另一方面,生活在都市也可以多多跟周遭鄉村連結。通過都市人的力量去保護鄉村的文化與自然多樣性,支持鄉村的生態農業。比如通過直接跟農夫購買農產品, 讓他們安心地用無毒又善待自然的方式種植;再比如在種植期與收成期,帶著孩子從都市到食物生產地去參與、觀察、協助,讓都市的孩子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食物與土地的關係,如此能夠產生最直接的連結。



只要稍微動點心力,都市中的陽台、屋頂、窗戶都可以變成與自然接觸的綠空間。這個空間不同於行道的綠植景觀,而是能夠親手種植的屋頂農園。當然,也還有很多人和江慧儀一樣,親手設計著時節;也有很多城市,因其四季分明而給人接地氣的真實感受。



所以在《海峽旅遊》的新刊里,我們記錄了四季分明的周寧山城,對話了三組「時節設計者」。山山水水地去關注自然鄉野、風土時節,並不是一味去傳統中尋找片刻溫存,也不僅止步於做一次記錄和梳理,我們想要做的,是通過充分的理解和創意,表達真實的生活需求,將鄉野、風土和時節設計成我們切實可體驗和實現的生活內容。這也是新刊「設計春日」專題的初衷。



封面專題 |


周寧有著分明的春天,我們通過「尋山」、「問水」、「醒春」來尋找設計生活的方式。而那些時節設計者們也同樣值得關註:他們或從自然中發掘多樣的食物和鄉野規律,讓都市人可以享受到自然美食;或設計時節課程,讓孩子們沉浸在更加豐滿的時間和空間里,認識四季,也親近神靈;或乾脆就在都市社區中,設計屋頂農園,規劃可食地景,讓時節和自然更加貼近我們,也為環境減輕負擔。






風土博物館 |


漳州龍海紫泥鎮北岸社的北岸籃,它曾因工藝精良, 而廣泛用於婚俗,行銷龍海、石碼、漳州等閩南地區。本期我們記錄了北岸籃手藝人的生活現狀及其工藝,一起欣賞技藝與物的美好。



旅行生活 |


和我們同行,去徽州地區東田村的東田別野看看,那裡是一間勾勒了徽州傳統村落生活的民宿,每個人在這個空間里,都可以找到喜歡做的事。



又或者去一趟總是沒能成行的「山岸會」理想生活實踐社區。放慢腳步,深入日本的農村,找一家農場體驗生活,感受一切都是那麼不可思議的自覺自律。



村卷公社 |


村跑是《海峽旅遊》2014年孵化的以「文化+旅遊+健身」為特徵的個性化跨界IP,目前已舉辦21站,參與人次過萬,不僅走遍了福建與西藏、湖南等省外區域,還去到了日本、韓國、泰國等地。四月,村跑也將帶大家去往周寧。



《海峽旅遊》新刊「設計春日」


已經開放線上購買


戳「閱讀原文」,直達微店鏈接


抓住春天的尾巴,設計善意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廈門悅城 的精彩文章:

TALK XM | 跟著廈門本土建築師一起,欣賞不同城市裡那些「無意識」的角落

TAG:廈門悅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