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骨科醫生對「膝骨關節炎」常見問題答疑

骨科醫生對「膝骨關節炎」常見問題答疑

01

膝骨關節炎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負重關節,非常容易勞損。膝骨關節炎主要是膝關節退變和勞損引起的。好發於中老年人,特別是絕經後中老年女性。

其主要癥狀是走路痛、關節僵硬,嚴重的會出現關節畸形,活動困難等,比如下蹲困難。

膝骨關節炎的發病有年輕化趨勢。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壽命延長,過早地出現膝骨關節炎癥狀,或者確診了膝骨關節炎,沒有合理規範的治療,沒有有效延緩疾病進展,發展到關節畸形,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02

為什麼膝骨關節炎好發於中老年女性?

膝骨關節炎好發於中老年女性,特別是絕經後女性,這與女性自身的激素代謝水平變化和體型變化有關。女性進入更年期或絕經以後,雌激素水平顯著下降,而雌激素對關節軟骨和骨代謝都有保護作用。雌激素水平下降,會加速關節退變和導致骨質疏鬆。

另外,中年以後,女性容易發胖,體重增加會加重膝關節的負擔,加速膝關節結構的磨損和老化,引起退變性關節炎。

穿高跟鞋,也是增加女性膝蓋負擔的一個誘因。

03

為什麼女性膝骨關節炎

很多是單側發病,

且多是內側呢?

由於遺傳、發育、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女性膝關節是有內翻傾向的,隨著退變加重,內側磨損嚴重或塌陷,會形成膝內翻畸形。嚴重的表現為「O」型腿。這類患者往往膝關節外側保存的相對好一些。

膝關節只是一側間室病變的,傳統來講只是單髁置換不能糾正力線,全膝關節置換可以糾正力線,但一側間室還可以保留的情況下,進行全膝關節置換,又有些可惜。

最近幾年針對力線存在問題的膝骨關節炎治療提出了新的理念,就是對力線有問題,膝關節單髁尚具有部分功能的,採用截骨矯形手術,矯正力線,延緩膝關節置換的時間。

04

肥胖容易導致膝骨關節炎嗎?

體重增加是導致膝骨關節炎的一個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膝骨關節炎主要跟女性激素代謝和生理特點有關。女性活動量小,骨關節強度較男性差一些,特別是絕經之後,激素水平下降,關節退變較快。

還有一個主要的問題,就是發育問題。女性膝骨關節炎患者很多早期都是膝關節內側疼痛,也就是很多都是膝關節單側發病。

肥胖患者雖然體重較重,但如果體格較強,承重能力就會強一些。在力線良好的情況下,膝關節內外側同時受壓,膝關節雙側承重,這種情況下,骨關節炎進展會慢一些。

05

膝骨關節炎治療方法都有哪幾類呢?

根據膝骨關節炎疾病的進展程度,我們多採用「階梯」治療:

第一階梯治療:主要指非手術治療,比如減輕負重、理療、藥物,關節穿刺等。

第二階梯治療:稱為保膝手術治療,比如關節鏡手術,膝關節單髁置換,截骨矯形手術。

第三階梯治療:即全膝關節表面結構置換,屬於終極手術治療。

06

近幾年對膝骨關節炎的治療有哪些細化和改進?

對於膝骨關節炎的三個階梯治療方案和指征,大部分醫生和患者都接受和形成共識了,在最近幾年,很多骨科醫生在針對伴有力線問題的患者,如何進行保膝手術方面,形成共識,做了大量工作,並使大量患者收益。

對伴有膝關節力線問題的患者治療,符合條件主張先通過截骨矯形手術處理力線問題,部分患者就可以糾正力線,力線恢復以後,短時間內不一定考慮再行關節置換,特別是對65歲以下伴有力線問題的膝骨關節炎患者,比較適合。

通俗來講,就是患者走路是歪的,通過手術把力線糾正回來,走路不歪了,走路就不痛了。這種通過截骨矯形手術屬於保膝手術,患者接受度較高。而以往多是通過全膝置換糾正力線,而對於年經點的患者,接受度低。

07

為什麼做了截骨手術,還稱為「保膝」治療?

通過膝關節截骨矯形手術,糾正膝關節力線,來解除導致關節疼痛的原因,相比「全膝關節置換」來說,保留了全部或部分膝關節結構,因此稱為「保膝手術」。

08

如果患者通過截骨矯形糾正了膝關節力線,

是不是將來就不用做膝關節置換手術了?

可以說對於年齡大一點的,65歲左右的,如果術後幾年不痛,或疼痛通過關節鏡或其他保守治療能夠好轉,就不一定需要再進行置換手術。

該類截骨矯形手術操作不影響將來關節置換。患者將來出現明顯膝關節置換指征,還可以再進行關節置換。

09

截骨矯形手術、關節鏡手術、

單髁置換術、全膝關節置換術

等這些手術各有什麼指征?

膝關節疼痛患者需要先到醫院明確一下是哪一類關節炎,需要與風濕關節炎、滑膜炎、膝關節感染等疾病鑒別診斷,還要完善雙下肢站立位全長片檢查,通過測量評估一下膝關節力線,只靠肉眼觀察是不夠的。

如果膝關節力線有問題,有明確手術矯正指征,就需要糾正力線,而力線好的大多可以通過關節穿刺,關節鏡治療有效。力線差的,只通過關節穿刺或關節鏡等保守治療,可能只能維持短期療效。

力線好的,單側間室終末期病變可以考慮單髁置換,單髁置換也是保膝手術,將來還可以選擇全膝置換。

對於伴有膝關節活動受限的終末期患者,雙側間室都病變嚴重者,建議早期進行全膝置換。

10

對於膝骨關節炎的預防有什麼建議?

年輕人要加強鍛煉,儲存更多的身體資本,隨著年齡增長,可以逐步減少鍛煉強度,選擇適合自己的最佳鍛煉方式,不傷膝的鍛煉方式推薦散步、游泳(避免過度用力蹬腿)、低阻力自行車進行騎行,從而加強下肢力量。身體鍛煉一定是持續的、規律的、規範的,不是一時的,

中老年人要控制體重、減少膝關節的負擔,上下樓梯不宜逞強,可適當扶梯和控制速度。

中老年女性絕經期前注意飲食補充植物雌激素。絕經後要適當口預防服骨質疏鬆藥物。飲食:蛋白質(牛奶、雞蛋),鈣質(魚蝦、海帶、紫菜、木耳),植物雌激素(豆製品,葛根),膠原蛋白(豬蹄、牛筋)

避免陰冷、潮濕、注意保暖,保持心情舒暢,多旅遊和戶外活動。因為雌激素分泌受運動、心情等很多因素影響。

11

對於骨關節炎的防治,

患者有什麼常見的誤區嗎?

誤區1:有的患者怕疼痛或不願意拄拐沒面子,乾脆閉門不出,甚至卧床;有的過度活動鍛煉;這兩者都是不適宜的。

拄拐出門活動是值得提倡的,因為活動減少,久坐久卧,容易導致機能下降、血栓形成。要避免活動量過大過急,在寒冷季節晨練不要過早,以免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得不償失。

誤區2:大量補鈣宣傳使很多人對補鈣情有獨鍾。

正常合理飲食下,成年人可以通過飲食補充就可以獲得足夠的鈣劑。不必特意口服補鈣藥物。而對於絕經後女性,可以口服部分鈣劑,但人體對鈣的吸收能力有限,需要加服促進鈣吸收的藥物。但不可隨意加大補鈣藥物劑量。

誤區3:有些療骨關節炎患者,亂用藥,希望通過藥物速戰速決。有的忌諱藥品,再痛也忍著,不吃藥。有的懼怕穿刺治療、封閉注射,擔心副作用。

長期口服藥物或局部注射藥物,難免會有都有一定副作用,口服止痛藥,盡量選擇對胃腸反應較小的藥物。對於較重的關節疼痛,特別是急性疼痛,適當止痛還是必要的,因為疼痛加重炎症反應。在局部穿刺或封閉治療適當應用止痛和消腫藥物也是支持的。

誤區4:有些患者堅決不做手術。

其實膝關節置換手術和保膝手術,都開展比較成熟,兩類手術適用於不同指征和時期,根據疾病的發展需要和個人情況可以適度選擇。在廣大農村地區,對於疾病認識手術認知還較少,很多患者甚至不願意聽醫生建議。對於伴有膝關節功能受限的患者,早期手術,獲益更大。

12

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出現膝關節無力,

上下樓有響聲,關節絞索,

走急了會突然痛一下等情況,

都要去醫院檢查治療嗎?

膝骨關節組成結構比較複雜,經常會出現不同結構部位的損傷或癥狀。膝關節軟骨、半月板、交叉韌帶、內外側副韌帶、前外側韌帶、後外側複合體等結構也是逐步退變和勞損的。

膝骨關節炎患者常常合併上述結構組織損傷。在沒有明確的受傷情況下,下樓疼痛、聽見響聲、猛然活動時局部疼痛,都提示膝關節內半月板甚至軟骨有一定損傷,上樓梯沒勁提不動膝蓋,提示前交叉韌帶勞損或損傷,上下樓梯都痛,不排除軟骨炎和髕骨軟化可能。

提醒大家平時注意膝關節的這些小癥狀,在早期進行檢查和明確診斷。

13

很多膝關節鏡手術患者,術後還留有疼痛,

有的卻是效果很好,主要原因是什麼?

膝關節鏡手術是常規手術,單純的半月板損傷,滑膜炎,治療後緩解效果明顯,有些患者合併軟骨損傷甚至軟骨缺損,以及前外側韌帶,後外側複合體損傷的患者,往往術後留有疼痛。

對於軟骨損傷缺損的患者,主要靠減輕負重,藥物治療,支具保護等,治療無效者可以考慮軟骨移植手術。而合併局部韌帶損傷的患者多可以通過局部封閉注射或韌帶重建手術緩解。

每個人情況不同,療效是不一樣的,疾病和治療都是個體化的。而膝關節作為人體最常用,最易勞損的負重關節,注意多加保護,加強保養。不能都寄希望於一勞永逸,很多治療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期望值太高。

來源:山東省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骨科 張道坤

本文轉載分享僅供參考和學習交流。

一切視患者自身情況和以專業醫生診斷治療為準。

專家簡介

張道坤,山東省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骨科主治醫師,碩士。主要從事頸肩腰腿痛相關疾病診療。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中華系列論文3篇,申報廳級以上課題5項。改良多項微創手術入路,多次在中國骨科醫師年會(CAOS)等骨科學術會議交流和壁報展示,並多次獲優秀論文獎。

專業擅長:微創脊柱外科,關節鏡外科,骨關節矯形等相關手術。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關節炎 的精彩文章:

類風濕關節炎與其他關節炎有什麼不同,會用到哪些葯
專家:注意了,骨關節炎易導致老人抑鬱,要如何開導?

TAG:關節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