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常灸養生穴,勝吃老母雞

常灸養生穴,勝吃老母雞

認識艾灸

什麼是灸?《說文解字》:灸,灼也。艾灸源於中醫傳統療法,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人有:針所不為,灸之所歸,凡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灸之的說法。艾灸保健養生的例子也不在勝數,《本草綱目》、《黃帝內經》、《莊子》等都有記載。所謂的灸療,一般是指艾灸。

認識艾草

艾灸的原料是艾草,又名艾蒿,是一種菊科植物。其莖、葉都含有揮發性香油,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葯,性溫、譽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被譽為百草之王。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艾葉有抗病毒、平喘、鎮咳祛痰、抗過敏、止血、抗凝血、增強免疫、護肝利膽、解熱止痛、鎮靜、抑制心臟收縮、降壓等廣泛的藥理作用。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消腫活血、祛寒濕等作用。

適應症與禁忌症

適應症:

經絡閉阻所引起的風濕寒痹症,寒凝血滯的胃脘痛、痛經、閉經、寒痹、腹痛、痢疾。

陽氣下陷而引起的遺尿、脫肛、崩漏、帶下、陰挺、久瀉、各種虛寒證、虛脫證、寒厥證和中氣不足證等。乳癰初起、癭瘤、傫癧等病症,預防保健。

禁忌症:

顏面五官部位的穴位、大血管處,均不宜採用直接灸,以免燙傷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關節活動部位也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灼傷形成瘢痕影響功能活動。

濕熱證、陰虛發熱者慎用,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忌用灸法。

極度疲勞、空腹、過飽或對灸法恐懼者,應慎灸,體弱者,刺激量不宜過強,以防暈灸。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諸病,皆因寒濕」,「寒乃百病之首!」艾灸能補氣助陽、溫益脾腎,使人體元氣充足,精力旺盛,抗衰延老。「元氣」又稱「陽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艾灸養生要穴

利用艾火長期溫灸五大養生要穴,具有補益腎氣、健脾和胃、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艾灸最常用的五大養生要穴:關元、命門、足三里、神闕、中脘。

關元穴:又名丹田,任脈之穴,在臍下三寸處,關元穴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

命門穴:又名精宮,督脈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其氣與腎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維護生命的門戶。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處,具有補益脾胃、調和氣血、扶正培元、驅邪防病的功效,是養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脹腸鳴、嘔吐、便秘、腹瀉、水腫、神經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腸癰等。

神闕穴:位於腹部臍中,有調理脾胃、驅寒壯陽之功,此穴多用隔物灸。

中脘穴:又名太倉,任脈之穴,在臍上四寸。具有調胃和中、補虛益氣、健脾化濕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噁心嘔吐、呃逆、反胃、腹脹、腹瀉、潰瘍病、胃下垂、淺表性胃炎、胃痙攣、消化不良、腸炎、胃神經官能症等一切胃腸病症,虛勞百損、四肢乏力等癥候。溫和灸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簡便易學易會。

以上穴位怎樣灸

將艾卷燃著一端,在足三里、神闕等五穴位上熏灸,先反覆測量距離,感到局部溫熱適度而不灼燙,即固定不動(一般距皮膚約3厘米),以施灸部位出現紅暈為度。作為保健可隔日或三日一次,清晨或睡前皆宜,每次10-15分鐘。

終年灸五穴,不僅有助於調節人體神經系統及內分泌活動,還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從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壽延年之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罐兒哥 的精彩文章:

頸椎病特效按摩穴位法,簡單實用!
拔上一罐,病去一大半!

TAG:罐兒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