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散風邪,灸治蕁麻疹

散風邪,灸治蕁麻疹

散風邪,灸治蕁麻疹

本期精選

中華精髓經絡疏通養生壽百歲

養生修性平衡陰陽盡在學學艾灸

8月中旬,一位家長領一位女學生前來求治。這位姑娘今年17歲,但已經是「老病號」了。這幾年身上經常起風疹,過去是吃魚蝦以後才起,現在不吃魚蝦時也起,找不出什麼規律性。但風疹一般持續幾小時就會緩解。這不,身上又起了風疹,瘙癢難忍。經查:她手臂內側有蠶豆大小風團,高出皮膚,散在孤立;胸腹部和背部,風團融合成片,猶如地圖,風團色澤淡紅,瘙癢尤甚,難以忍受。同時伴有小便黃、大便秘結癥狀。其自述:過去起風疹時她曾去醫院注射過硫酸鈣,也曾服用過中藥防風通聖丸,原來也曾起效過但這些現在都不管用了。診斷:慢性蕁麻疹。

根據患者的既往病史及現病史,病機應屬於脾胃不調,復感風邪。故採用艾灸療法,涼血活血,清熱解毒,祛風除濕。取穴:肺俞、膈俞、大腸俞、中脘、三陰交。肺俞可疏風散邪,調和肺衛,「肺主皮毛」可消風散除風團;膈俞為血會之穴,可涼血活血,「血行風自滅」,可止瘙癢;大腸俞,可清胃腸之實熱;中脘為六腑之會穴,可清六腑新陳代謝的垃圾,以祛毒止癢;三陰交可養血活血止癢。其中三陰交採用艾條雀啄灸,灸至皮膚潮紅止;其餘諸穴採用溫灸盒灸,每穴施灸20~25分鐘,每日治療一次。當日艾灸結束後,她就感覺瘙癢減輕多了;我囑咐其為配合治療要和順心情,避免惱怒,忌食魚腥發物、辛辣食物、不可飲酒。第二日其就診時風團已消退,無瘙癢癥狀,患者多日的便秘癥狀也緩解了。又鞏固治療兩次後,停止治療。

蕁麻疹是西醫病名,中醫稱之為「風疹」「癮疹」,俗稱「鬼飯疙瘩」或「風疹塊」;《諸病源候論》稱之為「風瘙癮疹」。其是以皮膚出現鮮紅或蒼白風團,並伴有瘙癢為特徵的皮膚病。《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記載:「此證俗名鬼飯疙瘩。由汗出受風,或露卧乘涼,風邪多中表虛之人。初起皮膚作癢,次發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中醫認為,其病因是內因稟賦不足,外因風邪侵襲所致。由於衛表不固,外感風邪,邪客肌腠,令營衛失和;或飲食失節,濕熱內蘊;或情志不遂,肝鬱不舒,化火傷陰;或營血不足,生風生燥,肌膚失養所致。故《金匱要略》曰:「風氣相搏,風強則為癮疹」「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治療則應疏風清熱,祛風止癢;祛風散寒,調和營衛;或健脾和胃,祛風止癢。

穴 位 定 位

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大腸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中脘: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

三陰交: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面後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蕁麻疹 的精彩文章:

春季蕁麻疹常反覆?一種益生菌早晚各一袋,讓你和蕁麻疹說拜拜!
蕁麻疹患者如何盡量避免接觸過敏原

TAG:蕁麻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