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I將成科學家「高級定製」工具 製造分子問人工智慧AI

AI將成科學家「高級定製」工具 製造分子問人工智慧AI

製造分子?可問人工智慧AI

——AI將成科學家「高級定製」工具

編者按 像「互聯網+」一樣,人工智慧也可以加入諸多領域。從基礎研究到新材料開發、從數據分析到醫療診斷,人工智慧助手甚至讓不少專家相形見絀。在享受各種便利的同時,人們也在擔憂,AI是否會搶走人類的「飯碗」?科技日報國際部記者繼續推出AI應用專題報道,探討人類未來與人工智慧的關係。

化學家有了新的實驗助手——人工智慧(AI)。隨著深度學習演算法的進一步應用,AI計算機程序能幫助藥物化合物等小有機分子產生所需的反應序列,制定合成路徑。

《自然》雜誌近日發表了這種新型工具,化學家們將這一進展視為一個大跨越,其可以加速藥物研發過程,推動有機化學更迅速發展。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設計合成預測工具的帕博羅·卡爾博納爾認為,從論文中看,AI可以掌握相關專業知識,這是里程碑式的研究。

人工反應備忘錄變身大數據

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許多化學家收集了大量文獻資料、手寫的有用反應、參考索引卡片,以指導合成途徑的設計。

化學家通常會搜索其他人記錄的反應列表,並根據自己的直覺制定一個逐步產生特定化合物的途徑。

這需要先從想要創建的分子開始分析,比如要用到哪些試劑,是否容易獲得,通過哪些反應序列才能合成它,這被稱為逆合成反應,這種分析往往要消耗數小時乃至數天時間。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研究人員一直試圖利用計算機來規劃有機化學合成,但成效不大。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這些備忘錄自然而然地轉向資料庫存儲乃至應用。

輕鬆自學1240萬種反應步驟

德國明斯特大學有機化學家和人工智慧研究員馬爾文·賽格勒及其同事開發的新AI工具,讓深度神經網路學習了目前所有已知的1240萬種單步驟有機化學反應——這使它能預測任何單一步驟中發生的反應結果。

賽格勒團隊通過雙盲試驗對該工具進行了測試,並讓經驗豐富的化學家來驗證AI設計的合成途徑是否管用。他們向中國的兩個研究機構和德國的45位有機化學家展示了9種分子的潛在合成路線圖,讓AI系統提出一種最佳途徑,而人類設計另一種最佳途徑。最終,兩條途徑沒有明顯區別。

賽格勒團隊開發的這一工具,是近年來開發的使用AI標記潛在化學反應路線的程序之一。最著名的Chematica在2017年5月被德國默克公司購買,韓國蔚山國立科學和技術研究院的化學家團隊也擁有另一套相關程序。

中國自動化學會混合智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張軍平教授日前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這類預測本質上類似「阿爾法狗」在圍棋上採用的技術,都是通過可搜索海量數據的人工智慧方法實現的,「所以,它才能在1240萬種分子合成方案中,找到具有潛在可能的結果供科學家參考」。

AI將成科學家「高級定製」工具

今年3月,測試團隊報告稱,已經在實驗室測試了演算法中的8條路徑,且都達到了滿意的效果。

賽格勒的工具從數據中學習而不需要人類輸入規則。瑞典哥德堡製藥公司對這項成果印象深刻,並表示:「提高合成化學的成功率,對於提高藥物研發的速度和效率、降低成本等,都有著巨大的好處。」

賽格勒說,新的AI工具已經引起製藥公司的興趣。「它已經成為化學家的助手,希望它能像GPS導航設備那樣,為更多科學家提供新的研究手段。」

除了極大提升有機化學和藥物合成的速度和效率,AI還在哪些基礎學科領域具有類似潛力?對此張軍平說:「只要能通過海量或窮舉搜索來完成任務的領域或行業,都可能從AI角度找到更有效的辦法,甚至以往經驗未曾想到的新辦法。」他舉例:「在基礎研究領域,數學定理的證明、物理規律的總結等,AI都可能起到輔助作用。」

如此一來,不同設計思路的AI軟體,有望成為促進科學進步的「高級定製」工具。

張軍平認為,雖然不能完全替代人類,但基於不同目的開發的AI軟體,可以提供輔助建議,甚至和人類決策形成混合增強的智能環,從而進一步提高對科研路徑的設計能力。

(責任編輯:王擎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黑龍江省全國人大代表暢談「一帶一路」建設
彰顯大國風範 維護世界和平——軍隊代表委員談中國軍事力量的世界貢獻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