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娃爹、煎餅西施和楊老師

娃爹、煎餅西施和楊老師

娃爹、煎餅西施和楊老師

文/匪

2018年4月19日。木樨地。

六點不到醒的,娃爹一邊煮雞蛋一邊說:「兒子今天不到五點就起來了,學一小時了。」爺倆喜歡早睡早起,嚴格自律。昨晚我算早的了,雖然過了11點。今晚爭取11點前上床,每天我都這麼對自己說,說話不算數漸成標籤。幸好兒子當我反面教材,否則家教難堪。

早起沒什麼事,最近要麼娃爹煮早餐,要麼兒子吃徐記。徐記是他們學校門口著名的煎餅鋪子,十幾屆或幾十屆畢業生的心頭念,母校情結的一部分。老闆娘象南方女人,膚白貌美,名不虛傳的煎餅西施。錢不夠的時候她會說:「下次再給。」磨盤大的煎鍋周圍蒙了一圈紙,王曉軍說:「沖這張紙,我天天買。」講究的人能看到細節,裡面藏著店主人的為人和做事的品質。巴掌大的小鋪子幾十年,成為一代又一代學長的念念不忘,我覺得了不起。有堅持心,說話算數,這樣的人很多,也很平凡。

楊海峰老師算一位。每天早上六七點鐘,他必發一首詩詞,有時有講解,有時沒有。每周四晚上九點,他必在微信群講一節語文課,課前課後必發紅包,至少我進群以來沒停過。或許因為他和別的語文老師太不一樣,他是一位理工出身的語文老師。楊老師畢業於北京建工學院機械製造類專業,好象和發動機製造有一點關係。除了教語文,他還有一個木工廠,專門設計製作中國傳統的榫卯作品,比如櫃架、桌椅,魯班鎖一類的老玩意兒。

榫卯(sǔn mǎo),是古代中國建築、傢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叫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叫榫眼、榫槽)。其特點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釘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體現出中國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懂的人可能知道,北京故宮、北固樓和應縣木塔是中國榫卯工藝的傑出建築,亭台樓閣通體全木,不需要一根釘子,全靠木頭上的凹和凸彼此較勁兒擰在一起,挺立千年甚至更久,越晃越結實。流傳下來的明清傢具更是經典的榫卯佳作,桌子椅子的腿斷了也可以用榫卯修補。楊老師覺得中國傳統的木工工藝不止於技術,更是講包容與退讓、衝突與和諧的哲學理念。在熱愛和洞悉的驅動下,楊老師和他愛人專門開了一間木工坊,面向人群尤其小孩兒提供木工工藝課程,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也起到了開智的現實作用。

與木工息息相關的還有一個關鍵詞是工具。可能有的父母已經意識到了,包括自己在內,很多孩子缺乏使用工具的意識和能力,缺少創造工具的意識和能力。工具原指工作時所需用的器具,後引申為達到、完成或促進某一事物的手段。工具是一個相對概念,因為其概念不是一個具體的物質,所以只要能使物質發生改變的物質,相對於那個能被它改變的物質而言就是工具。工具是參與完成創新活動的重要手段之一,選擇合適的工具會使創新活動的效率更高、甚至會達到倍增的效果。創新活動反過來又對工具的改進和新工具的需求起著強大的推動作用。缺乏工具意識、使用工具和創造工具的能力,可能是眾多創新淪為空想的原因之一。

通過木工課程,培養和訓練孩子的工具意識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可能是楊老師的初心,但他做的很艱難,難在推廣和招生。我也替他發愁,不知道怎麼讓更多的人了解木工課程的價值。很多至寶沉默於民間井裡,千百年來不足為奇。說多了別人覺得你居心叵測,說少了無人知無人曉。

娃爹也算一位。2017年末,兒子設計了一款類似防身器的小東西,在娃爹的幫助下,完成了從圖紙到成品的過程,成品出來後的打磨則需要完全自己完成。剛開始他用手扶著,用砂紙來回搓。娃爹說,你可以找一些工具幫你呀。兒子想到了我用來刻石頭的小木頭床,但還是夾不太緊,不知怎麼他忽然找了根筷子,這下才固定結實了。

娃爹告訴孩子,用砂紙需要講究角度、力道和節奏,不同的砂紙講究的點也不一樣。打磨完十幾個小玩意兒之後,兒子有了一點經驗,比如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怎麼避免鐵屑四處橫飛,怎麼在加工過程中保護手指,怎麼收集和處理磨出來的鐵屑,怎麼設計工作目標,怎麼安排每天的工作進度。不起眼的小工具小製作,平凡瑣碎,奢侈時間,實際上潤物無聲,對兒子的影響十分深遠。能力如春之小草,不見其長,時時在長。

言傳身教至關重要。這些年娃爹設計製作了好些工具,有實用的,也有好玩兒的。比如下圖中的手機架。利用各種工具,設計製作個什麼東西,有點類似德國家庭。

很多人都知道,德國人的創造力及工具王國的稱號,真不是隨便說說的。很多德國家庭有配備全套的金屬加工機械和木工機械的傳統,大人帶著小孩兒設計製作或修理個什麼東西十分平常。德國製造聞名世界,離不開他們傳統文化的影響。德國製造是謙虛的說法,德國創造可能更為貼切。製造畢竟是個中性詞,仿造加工也是製造,完全兩回事。中國自古以來並不缺少創造能力,否則活不到現在。不過被外國人打擊了一百多年,自信心有點受傷,腳步有點吃力,思想有點凌亂,能力不太強,方法不太給力。

不過這些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普通人如我只想著自家孩兒成長的真正意義。從這個角度上講,我希望兒子每天扎紮實實,踏踏實實,學會使用各種工具,做好每件小事情,有堅持心,象娃爹、煎餅西施和楊老師那樣。

--------打賞----------

-------關注------

不要走在我後面,因為我可能不會引路;

不要走在我前面,因為我可能不會跟隨;

請走在我的身邊,做我的朋友。

-------微信群------

-------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蘿蔔燉排骨 的精彩文章:

桃園三結義中你演什麼角色,我演桃花

TAG:蘿蔔燉排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