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有效淡化挫敗感體驗

如何有效淡化挫敗感體驗

信貸產品與其他產品在體驗層面的典型差異在於:信貸產品很容易讓用戶產生糟糕的挫敗感體驗,當然這是由業務和風控等諸多因素造成的;但我們有哪些設計方法能做到有效淡化甚至避免呢?

首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挫敗感體驗的根源在哪?

非信貸業務中產品拉新目標基本上都是數量優先,投入大量資源並以儘可能低的姿態去吸引用戶使用產品,過程中基本都會追求最優體驗;但信貸業務則不同,獲客重質不重量,只把服務給更優質的用戶而不求全量接收,也接收不了。

甄選優質用戶的過程,則不可避免的出現更多驗證,更多等待,更多限制,更多拒絕等挫敗感體驗。

如何在現有條件下盡量淡化挫敗感,保證高效?

一:策略層當然是篩選用戶採用預授信白名單。

說白了就是好用戶我直接給你服務,不確定的用戶我屏蔽你連入口都不給,這樣的做法目前主流競品比較常用,比如借唄,微粒貸等;能看到申請入口一鍵就能成功獲得額度,無任何繁瑣操作,延遲,失敗的可能。

採取這種策略,原理比較清晰:

1:競品利用自身獲取的生活數據,社交數據,交易數據等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類似提前進行了風控篩選,看到即可申請且成功。

2:對於小概率事件帶來的用戶拒絕,競品自己給予補貼,保障用戶體驗。

很明顯,這對信息厚度依賴性很高,其他中小金融公司很難加以復用;那該如何做?

二:行為層拆解挫敗感產生的業務節點定向設計。

我們基於信貸業務中授信,首次借款,二次借款等流程把用戶的挫敗感體驗拆分成如下三類:長時等待,常規拒絕,強限制要求。

1:創建快捷入口減少等待造成的流失

等待其實是互聯網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狀態,研究表明,等待時間超過8s以上,用戶基本上進入焦慮狀態甚至放棄,哪怕處於強需求的信貸體系內,用戶操作等待超過12s,也傾向於先離開再說。

在我們無法通過技術手段減少實際等待時間,無法避免用戶離開的前提下,我們希望在用戶回歸的可能性上下功夫,創建回歸快捷入口,讓用戶能夠在收到站內信,簡訊,push等觸點重新回來的時候,快速進入流失前的節點流程。

比如說,消費分期商品申請過程中,實名驗證環節是非同步的,無法實時給出申請結果,所以我們在用戶可能的二次回歸時,直接切換到狀態頁並著重標記當前狀態,提供一鍵回歸的快速入口,讓用戶在最短的路徑中繼續進行未完流程;同樣的設計策略也應用到車險,分期購車項目中來。

2:輕巧定位問題答案降低無力感

做工具做社交做電商,是絕對不會讓用戶感受失敗或被拒絕的。但在信貸產品中,充滿了授信失敗,借款失敗,還款失敗,驗證失敗,支付失敗;嚴謹點說,我們不能保障在哪個環節用戶就會操作失敗,原因或許是因為個人資質問題,也有可能是你剛換了個手機,或者在偏遠老家使用了信貸產品。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無法避免不出現失敗,但是我們探索通過設計手段增加二次成功的可能性:典型失敗頁的提供客服入口,點擊入口在詳情頁快速定位對應問題,通過查看解決方案-智能客服解決-撥打人工電話這種分段方式,給用戶提供建議和答疑;同時減少任何問題均撥打客服的進線數量,減少客服人員壓力。

除此之外,在其他常規功能頁面,偵測手動截屏行為,同樣提供客服詳情快捷入口。

3:強約束下謀求創新的可能,把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過「文字浮層」模擬鍵盤,快捷輸入徵信授權書的設計方案,本身就是在業務要求用戶「必須在移動端手動鍵入徵信授權書」這一強約束問題而產生的創新方案,但這樣的設計可遇不可求。

普遍意義上來說,我們更希望制定設計通用規則來降低影響。

(1)說人話:跳出業務,避免工程或銀行話術,翻譯成直白易懂的語言進行設計表達。

(2)圖形化:一圖勝千言,不僅對傳統因子進行圖形化設計,也對金融產品的表述,優勢,特點尋求數據的視覺化展示。

(3)情感化:品牌IP的接入,有故事性,柔性改變金融冰冷的一貫形象。

綜上:

挫敗感是信貸業務中用戶體驗的常見特徵,在源頭通過用戶分層策略的方式加以避免是最優的解決方案。但在其他不具備信息厚度無法用戶分層的公司或業務中,就必須要考慮如何在行為層面淡化負面影響,這也是設計發揮價值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復臨舍 的精彩文章:

TAG:復臨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