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必須發展人工智慧嗎?

人類必須發展人工智慧嗎?

前兩天知乎有個問題,問「人類必須發展人工智慧嗎?」。

這是個好問題,為什麼我們今天需要發展人工智慧呢?這不是一個回答起來有想的那麼簡單的事情。

話說喬布斯 1992 年在 MIT 有個演講,裡面他說 NeXT 會支持面向對象編程,這樣程序應用的開發程序速度就會從 3 - 5 年縮短到 1 - 2 年。更多組織就能開始部署自己的軟體來服務公司。面向對象編程就像是直接買品牌電腦,而面向過程編程像是自己 DIY 電腦。喬布斯說的是對的,速度快需要的人少的確是明顯優勢;但是 NeXT 還是失敗了,為什麼?因為他說的是面向對象編程的優勢,不是 NeXT 獨家的優勢。幾年之後他帶著 NeXT 的底子回到蘋果,順著大勢起來,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喬布斯和 NeXT

很多人(尤其是創業者)總容易出一個錯:把歷史的進程當成了個人的努力。比如人工智慧就是一個例子。你看很多人工智慧創業者演講,總是願意把人工智慧並列在計算機、飛機這個級別。但實際上人工智慧和面向對象編程一樣,是計算機領域的一部分。

面向對象編程是歷史發展的趨勢,現階段的人工智慧技術也一樣,這不過是歷史的必然。並不是我們要發展人工智慧,而是我們發展到這一步了,現在需要人工智慧。就像是軟體越來越重要,面向過程編程已經滿足不了軟體的開發速度,所以我們後來選擇面向對象編程。人工智慧也是一樣,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工作,不能單單靠堆人,甚至無人可用了,所以我們選擇了人工智慧。

所以,人工智慧這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是否發展人工智慧,而在於我們要不要發展?

舉個例子,東北三省每年人口凈流出約 180 萬人(有些統計口徑下是 20 萬人),而且這些流出的人口基本都是青壯年勞動力。那麼很簡單的一個問題:如果東北的勞動力再繼續流逝,那麼該如何保障經濟增長呢?解決辦法之一就是提升生產力。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提升生產力的辦法無非是兩種:人口紅利與人口素質提升、新技術帶來的生產力。但前面的方法需要依賴人,而人對於中國來講,可能不會與過去 40 年一樣可以依賴了。那麼我們能做的,就是依靠技術提升生產力。而人工智慧只不過是我們諸多可依賴的技術之一。過去我們坐公交還需要人來檢票,但能刷手機之後,還懷念人力檢票的年代嗎?

「機器一直在造成人類失業。今天一個辦公室職員用 Excel 做的事,在六十年前很可能還是由一整間辦公室的幾十名員工在做。直到一九八零年代初,東京地鐵都還在依靠人工檢票。機器接管了這些工作,在當年毫無疑問也令員工感受到了威脅。但今天有誰會為這些勞動崗位的消失感到惋惜?」——《泛化智能宣傳手冊》

擔心人工智慧取代金融、律師、畫家?眼光放的廣一點吧,我們的社會非常非常大,總有很多領域不適合人類去做,但因為技術限制我們還必須依靠人。而這恰恰就是現在所謂的「人工智慧」技術再幫我們乾的事情:把人類從這些工作中解放出來——準確的來說不論是兩百年前被路德派抗議的珍妮機,還是現在的人工智慧,都在做同樣的事情。

「在個體意義上,只要能找到合適的工具,他就像神一樣,擁有按自己意願主導生活的權力。」——《數字烏托邦》

不要把人工智慧當成洪水猛獸,她只不過是一群對人類充滿信心與希望,渴望一個更美好未來的人類,為我們創造出來的工具而已。

題圖:1992 年的喬布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泛化智能 的精彩文章:

TAG:泛化智能 |